茶饮趋势

安化黑茶的历史渊源

发表于:2024-12-21 作者:创始人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12月21日最后更新安化黑茶的历史渊源<,安化黑茶是中国黑茶的始祖,在唐代(856年)的史料中记载为"渠江薄片",曾列为朝廷贡品,明嘉靖三年(1524年)就正式创制出了安化黑茶。至16世纪末期,安化黑茶已位居中国领先地位,万历年间被定为官茶,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12月21日最后更新安化黑茶的历史渊源。   安化黑茶是中国黑茶的始祖,在唐代(856年)的史料中记载为"渠江薄片",曾列为朝廷贡品,明嘉靖三年(1524年)就正式创制出了安化黑茶。至16世纪末期,安化黑茶已位居中国领先地位,万历年间被定为官茶,大量远销西北。
  安化黑茶的历史渊源
  兴于汉唐
  安化产茶最早的历史记载是在唐朝,也有专家推断,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茶叶来自安化,安化产茶历史则是2300多年前的汉代。856年,唐代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载的"渠江薄片茶",运销湖北江陵、襄阳一带,进长安,这是最早记录安化茶叶的历史古籍。
  延于五代及宋
  安化和新化早在汉朝即属长沙府辖制,时称梅山,有上梅山和下梅山之分。翟守素开梅山之后,宋熙宁五年(1072年)再开梅山置安化县,取归安德化之义,仍然隶属潭州。北宋启疆之初,安化茶叶"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唯茶甲诸州县"。五代毛文锡《茶谱》还是记载:"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烹之无滓也"。又载:"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其色如铁"。
  "渠江薄片茶"即是早期的安化黑茶。南宋时期,淳熙二年(1175年),以黎虎将、赖文政为首,组建两支"茶商军"贩运安化黑茶,每队三四千人。
  "四保"贡于明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起,明朝采办的贡茶中,安化年贡"芽茶"22斤,每年谷雨前,在大桥、仙溪、九渡水、龙溪等"四保"由县长监督采制,史称"四保贡茶"。
  明嘉靖三年(1524年),史料记载:"商茶低伪,悉征黑茶……""乡民大半以茶为业,邑土产推此第一"。这是"黑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是"安化黑茶"之名的由来。同时也说明在1524年以前,安化已开始大量生产黑茶。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御史李楠以安化茶(私茶)妨碍茶法马政为由,上奏禁运,御史徐娇同时奏称:"汉川茶少而值高,湖南茶多而值下,湖南之行,无碍汉中。汉茶味甘而薄,湖茶味苦于酥酪为宜"。最终户部裁定,报请皇帝批准:"西北引茶,以川为主,湖南为辅"。从此"安化黑茶"正式定为"官茶",逐渐取代川茶主销西北。
  鼎盛于晚清
  明末清初,晋商与安化茶人共同开辟了以安化为起点至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万里茶路",是一条纵贯中国、连接欧亚,可与"丝绸之路"媲美的国际商贸大道。明末清初,安化县呈现"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的繁华景象。
  发展于当代
  民国时期,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安化黑茶以其边需之盛而不止,仍然通过各种渠道运往边疆。1939年,中国黑茶理论之父--彭先泽在安化试制黑砖茶获得成功,安化诞生了中国第一片黑砖茶,随后安化1953年研制了湖南省第一片茯砖茶,1958年研制了中国第一片花砖茶,安化由此成为中国黑茶紧压茶的摇篮。
  2008年,千两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安化黑茶被国家质检总局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录;2011年,安化黑茶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安化黑茶历史文化
  西北茶务第一人--左宗棠
  1839年,陶澍去世时托孤左宗棠,次年左宗棠从湘阴赴安化小淹,操持陶家事务,抚教陶澍之子陶桄,在安化居住8年。这一时期,他对安化黑茶有了深切的理解。
  左宗棠后来成为晚清军政重臣,也是封建王朝最后一轮茶政改革的推动者。1873年,朝廷准奏"改引为票,增设南柜"。这一茶事制度的变革,极大地促进了安化黑茶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黑茶边销和出口俄国的贸易问题,为新中国边茶供销政策的制订奠定了基础。
  黑茶理论之父--彭先泽
  彭先泽于1939年在安化江南坪筹建了中国第一个黑砖茶厂--湖南省黑砖茶厂"(湖南白沙溪茶厂前身)。致力黑茶砖的研制、理论探讨,先后出版了《茶叶概论》、《茶叶行政》、《安化黑茶》、《安化黑茶砖》等著作,主编《芙蓉月刊》、《湘茶》及《安化茶叶公司丛刊》,在湖南省的砖茶理论、技术、经营及人才培养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有"黑茶理论之父"的赞誉。
  安化《千两茶赋》--蔡镇楚
  伟哉中华兮,万里茶香;妙哉花卷兮,千秋名扬。玉叶金枝,吸天地之精气;花格蔑篓,聚日月之灵光。七星灶里,运转乾坤;资水河畔,创造辉煌。承潇湘之秀色兮,积力量之阳刚;祈神州之弘毅兮,铸世界之茶王。大漠之甘泉兮,生命之昌;草原之玉液兮,健康之望。黑美人兮,湘女情长;千两茶兮,四海飞觞!
2022-05-04 09:59:3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