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这个家族百年历史,见证了正山小种兴衰起伏

发表于:2024-12-22 作者:创始人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12月22日最后更新这个家族百年历史,见证了正山小种兴衰起伏<,"按照采摘标准是一芽三叶,要求每批采下的鲜叶嫩度、匀度、净度和新鲜度要基本一致……"张笔清听着父辈的老话成长,到张笔清这里,已经是老张家正山小种红茶第六代制茶人。出身武夷山桐木村麻粟的张笔清,几乎是在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12月22日最后更新这个家族百年历史,见证了正山小种兴衰起伏。

"按照采摘标准是一芽三叶,要求每批采下的鲜叶嫩度、匀度、净度和新鲜度要基本一致……"张笔清听着父辈的老话成长,到张笔清这里,已经是老张家正山小种红茶第六代制茶人。



出身武夷山桐木村麻粟的张笔清,几乎是在茶山里"泡"大的,十二岁就开始跟父亲学习正山小种制茶技艺。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张笔清与正山小种的缘分再也无法分开。


这一做,就是40多个年头。


如果一个人一生只坚持做一件事是不易的,那么一个家族世代都在坚持做一件事,更是难能可贵,而桐木麻粟的张家,便是这样一个为正山小种世代痴狂的家族。



▎背景:技艺传承成就制茶大族


事实上,十七世纪初期,正山小种红茶在一个偶然的时机得以催生并被带到欧洲之后,很快就在欧洲市场盛行起来,那个时候海外需求很大,红茶几乎全部外销。


也正是因为红茶的名气正盛,所以一些人会因为茶叶而来到桐木麻粟。加之当时清兵入关正值战乱年代,不少人也会因战乱移民,为寻找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他们会来到深山之中以茶叶谋生。


就这样,400多年发展下来,在红茶界,也在世代相传下,"滚雪球"般地在当地发展出了几个世代制茶家族。张氏家族就是其中之一。


根据在桐木麻粟生生不息六代的制茶人张笔清的讲述,他家祖上是从建宁那边移居来的,来到麻粟已经有很长的年限了,由于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毁掉了家谱,如今早已无从考证祖上的记载了。


根据对当地村民和武夷山市文史专家的走访,以及留在竹山里那个康熙年间的老墓大致地说明了他们老张家祖上来到麻粟的年代。



一个家族,看遍百年制茶史


张笔清说:"制茶讲究天地人和,这其中,人是关键核心。"


而说到"人",麻粟张氏的确是正山小种红茶的制茶大家,他们见证了正山小种红茶的百年历史。


在这数百年的红茶历史中,张氏成就了不少民间知名制茶师,他们在各自的年代、各自的领域里书写了不同的篇章。


开埠先人--张桂福



在张笔清的眼中,父亲张桂福是个聪明能干的人,年轻的时候在村里担任过团支部书记,后来成了闻名乡里的制茶师。


"张家如今能够枝繁叶茂,也与父亲当年选择安家立业的一片福祉有莫大的关系。"张笔清如是说。


1964年,张桂福选择在麻粟大山中,一个方圆200亩的小山坳安家立业。这里地势朝南而北高南低,有茶山茶树、竹林、细流,周边又是广袤的森林。



这个地方叫张家(现在能百度到的还是张家),因为这里的开埠主人姓张,说的也就是张笔清的父亲张桂福。


张桂福一共有子女五个,老大张永清、老二张笔清、老三张闽清、老四张清梅(女儿)、老五张少青,在那个茶叶不景气的年代,张桂福鼓励孩子们努力读书,老大、老二、老五靠读书进入城里工作,他们老张家也成为了桐木村里的文化人大户。但是,张桂福始终没有让儿女们放弃他们的祖业,如今他的儿孙或多或少都还与红茶结缘,传承着那份祖业。



对于后代子孙来说,张桂福当年选址此地做茶相当睿智,因为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合茶树生长,地质结构也适合茶树根呼吸,森林的腐叶又提供了天然养料。所以,这里的茶叶独具韵味,甘甜,回味悠长。


如今,张桂福已经去世近十年了,但这片福祉依然滋养着张家后代,给后世子孙留下来无限的发展空间。


世袭茶庐的主人--张闽清



张闽清在张家排行老三,从11岁时就开始了家族制茶世袭生活。


那时候张闽清跟随父亲张桂福从一个地道的茶农做起,不仅要学习茶山的管理、制茶,还要学习山里的其他活计,这也使他逐渐成为了一个如张桂福一样的地道的桐木式茶农。在几十年的制茶生涯中,张闽清一直保持了张桂福那份传统与执着。


除此之外,张闽清还延续父亲张桂福,十多年来一直担任麻粟小队长一职,并为麻粟的集体经济发展有过积极的贡献。



现在,张氏隐山茶庐的主人张闽清虽然已经是爷爷了,但是他仍然是正山小种红茶传承制作技艺的守候人,秉承家规认真完成好他的世袭职业。


同时,张闽清还担任武夷山市桐木麻粟正山小种红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积极为麻粟茶叶资源的合理利用添砖加瓦。


麻粟高人--张毅



麻粟高人原名叫张毅,同样是麻粟张氏的代表性人物。又因为他家居住在麻粟最高的位置,张笔清戏称他为"麻粟高人"。


张笔清说:"除了祖辈父辈及几个张家兄弟,张毅一家不仅与自己有着特殊的渊源,而且张毅一家的发展历程在麻粟张氏中具有很独特的代表性。"


张毅的祖上在麻粟居住至少已经超过四代了,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当地颇具名声的制茶师。张毅自小随着父亲学习正山小种红茶传统制作技艺,熟悉地掌握正山小种红茶的传统工艺,如今算算也有二十多个年头了。


到了2005年,正山小种红茶的春天再次到来,从北京来的张孟江先生在制作出金骏眉这一新工艺之后,正山小种这一传统工艺红茶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张毅师从张孟江先生,并创办"玉川翁"字号。


如今,凭借着对红茶特有的理解和不懈的努力,张毅家已经成为麻粟真正的做茶大户。



张笔清--在新的时代,用新的方式续写家族故事


如今,身为正山小种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的张笔清,延续了大半个世纪前家族的传统,承续着先辈倾注在传统红茶"正山小种"上的心血与希冀。


虽然在此期间为了适应市场发展及规模化生产,技艺的进步和新设备不断出现。但是基于传统工艺而形成的正山小种,无论是在过去、现在,抑或是未来,都带动着桐木乃至整个红茶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张笔清制作的传统工艺正山小种红茶--麻粟正山红,曾于2016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建馆25周年之际正式入藏。另外,它也是2016年G20峰会上备受好评的国宾推荐茶。在2018年1月曾被作为国礼赠予南非第一夫人。


对于在麻粟生生不息六代的张氏家族来说,无论是茶马古道这道茶界遗迹,还是祖辈流传下来的传统正山小种红茶的制作技艺,茶早已经融入家族血液中,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茶不仅是理想的一杯水,茶还是原汁原味的家乡记忆。


编辑/雅菲

部分图片由张笔清提供


2022-05-03 23:43:4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