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三十岁弃商从农,他倾尽家产守护曼松,用一杯茶汤唤醒一片神奇土地

发表于:2025-01-21 作者:创始人
茶饮趋势编辑 2025年01月21日最后更新三十岁弃商从农,他倾尽家产守护曼松,用一杯茶汤唤醒一片神奇土地<,这是李伟开山种植四年来难得的一次忙里偷闲。如果不是熟识之人,很难将他与一般的城市汉族男子联系起来。常年在茶山晒得黝黑透亮的皮肤,以及偶尔蹦出的当地口音,无不令人误以为他本就是一个地道的彝族茶农。此刻,
茶饮趋势编辑 2025年01月21日最后更新三十岁弃商从农,他倾尽家产守护曼松,用一杯茶汤唤醒一片神奇土地。

这是李伟开山种植四年来难得的一次忙里偷闲。


如果不是熟识之人,很难将他与一般的城市汉族男子联系起来。常年在茶山晒得黝黑透亮的皮肤,以及偶尔蹦出的当地口音,无不令人误以为他本就是一个地道的彝族茶农。


此刻,他脚上趿着一双拖鞋,用手随意地拢了拢一头卷发,望着眼下遍及的茂林古树与新栽植的茶树,随后喝下飘逸杯中的一泡曼松毛茶,香气清幽,入口醇和甜稠,令他舒心一笑。


李伟,曼松贡茶守护匠人,人称"曼松王子"。时至今日,历经百年浮沉的曼松,从传说中的贡茶较为广泛地落地到大众视野与杯中。这,也与以李伟为代表的曼松人的努力密不可分。



而,他的故事与"茶中传奇"一般,同样有着精彩与艰辛的过往。而,一切的开始,还得从2006年说起。更为准确地说,也是从那个时期开始,他与曼松不可分割的宿命就此捆绑。


弃商从农,皆因"不归零"


在此之前,李伟的经商故事极富传奇。


90年代,他联合创立的背背佳和好记星品牌,曾一度风靡全国。为此,也积累下了较为丰厚的身家。那个时候,李伟经常独自开车在北京高架上转圈,在品牌概念红火的背后,他却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实际上,在李伟的意识中,他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不应该归零的,是应该在时间里有传续、沉淀和累加的事情。



于是,在其联合创立品牌的市场鼎盛时期,他毅然决然选择了退出。而那个时候,他不过30岁出头。


另一边,离开了原本浸淫多年的熟悉行业,李伟却一头扎进了云南。那个时候的他未想到在往后的岁月中会与茶叶有所交集,仅仅只是凭借人与土地的依恋,认定农业是可以做一辈子的事情。这,也与他"不归零"的初衷,不谋而合。


一则山头广告,牵起曼松情缘


回到云南之后,李伟开着车在各个山头考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当地一张报纸上看到了西双版纳政府山头的招商广告。而山头的名字就是:王子山与背阴山。



在一番考察之后,李伟通过翻阅史料和咨询当地村民得知,这两座山头曾经赫赫有名,传奇贡茶曼松便诞生于此。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与兴奋,李伟驱车颠簸5个多小时后赶到象明乡政府。


然而,抵达之后,等待他的却是一个"坏消息":当地政府已经和一位福建商人确定了在王子山和背阴山开发种植橡胶的意向。"实际上,橡胶对土地的破坏是不可逆转的,种植橡胶便意味着这片土地再也无法恢复种植茶树。"李伟庆幸的是,他来得还不算太晚,一切还有机会挽回。



为此,他毫不犹豫地和政府人员协商是否可以终止种植橡胶的协议,恢复这片土地的原始使命:种植曼松茶树。与之相对应的是,一腔热血的坚持之下,李伟将为之付出多少艰辛与代价,却不在他的考虑之中。


值得庆幸的是,当地村民也希望有人能来恢复这片昔日皇家贡茶园的旧日辉煌。经过多番努力,李伟于2007年正式拿下了王子山和背阴山万余亩曼松贡茶园的林权。


开山种植,蛇与熊瞎子出没


事实上,那个时候的曼松茶山,已经荒废了30多年。在几乎无人为干扰的条件下,沿途还保留着原始森林的状态。道路坑洼失修,荒草荆棘没过人腰。从山脚到山尖的主路,从山尖到各个适宜种茶的区域分支,在长达40余公里的路途中,需要人工手持镰刀、斧头等工具,砍荆棘,平道路。



在此境况下,山里不通水电,连居住都是一大难题。除此之外,还有密林这道天然屏障,带给人类的阻碍和威胁。


"那个时候,单单仅凭借当地村民开山挖路,在人工方面还远远不够。于是,我们从外乡、县里聘来了一批农民工进行劳作。在这个期间,曾经有农民工在山里迷路两天,我们巡山找人、有农民工被蛇咬,被蜜蜂蜇、甚至有农民工被熊吓跑下山。"李伟如是说。


令人惊喜的是,在开山过程中,李伟团队陆续发现了327棵幸存的曼松古茶树,并及时进行挂牌保护。



车灯与蜡烛下完成的曼松种植方案


即便如此,他还得苦中作乐。在和当地农民一同完成每日的开山工作后,晚上回到驻地在空地点上一堆篝火,围坐一起。"当地的彝族茶农朋友会给我们讲古本,也就是讲山里的一些故事。聊完之后,大家各自休息。我便开始看书,除了翻阅《生物进化》等相关书籍,了解茶树培育和管理以外,看得最多的还有古书《白国因由》、《南诏野史》、《蛮书》,也是借助车里的内灯和蜡烛得以看完。"李伟聊到这里,一脸笑容。


也因此,李伟好几次放空了皮卡车的电瓶,导致临着有事下山却点不燃车。



另一边,在完成了开山修路的环节后,经过李伟多方调研和翻阅资料,加之当地政府邀请来的中科院植物园的专业技术人员帮助,最终一起确定了曼松种植的株距、行距并采用茶果有性繁殖的方式,选择阳光充足的崖坡区域进行种植。


同时,严禁外来物种进山,严禁山上物种遭到破坏,得以保证茶树的自然进化繁育。


十年来的首次干旱考验


显然,几乎没有任何事情会是一帆风顺的。尤其,对于靠天吃饭的茶叶。


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的半年里,或是李伟人生中最为漫长和煎熬的时光。那个时候,云南正遭遇着十年不遇的干旱,六个月滴雨未下。又恰逢曼松种植后判断存活的关键时期,而李伟已经将之前赚取的资本悉数投入到了这片茶山。


与之相对应的是,深处原始茂林的茶山,茶树分布广泛,无法进行大面积的人工浇灌。看着正在经历"生死关头"的曼松茶树苗,李伟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



在此境况下,他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对天求雨。六个月的时间里,偏执得只听一首《万物生》,一是希望天降甘露,二则是让内心保持平静。然而,干旱持续,最后在恼怒之下,他甚至让人用泥捏了个土龙王,拿着树条抽打。


巧合的是,那次之后,云南终是下雨了。


"2009年存活率90%的曼松茶树,到了2010年初已经损失了40%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再不尽快下雨,两年的心血就将全部付之一炬。"谈起这段经历,李伟仍旧唏嘘不已,"如果不是这场干旱的突袭,现在山上所种植的曼松茶树应该会存活更多,长势也会更喜人。"



十年深耕,突显曼松价值


如今,在王子山与背阴山两大曼松核心产区里,李伟及其团队所守护的327棵曼松古树和种植栽培的曼松茶树正在持续生长。


实际上,在十年的时光里,李伟一直秉持着一个信念:不负昔日皇家贡茶园,做出一杯曼松的纯粹真实之味。为此,他严格制定了采摘及制茶工艺标准,并在昆明建立了茶博馆、普洱茶仿生窖藏"天窖"及曼松精制茶厂。



用他自己的话说:曼松,是经得起简单对称的好茶。其价值,不仅在于品饮及历史承袭使命感,还有曼松对云南高端茶产业的意义及定义能力。希望借由这杯茶汤,唤醒大众对这片神奇土地的持续关注,让更多人有机会可以喝得到曼松,继而重新恢复它的荣光。


这,也是李伟十余年来深耕曼松最为看重及为之努力的目标。


▲扫描识别上方二维码或点击下图链接参与众筹


撰文/胖紫

图片/夏小西,部分由李伟提供


2022-05-03 23:43:2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