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郑子语:徐霞客的云南茶

发表于:2025-01-22 作者:创始人
茶饮趋势编辑 2025年01月22日最后更新郑子语:徐霞客的云南茶<,荷一袱被,手挟一油伞,非奔走衣食,非驰驱士宦,千古奇人写千古奇书。少时立下"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徐霞客,这位"中国第一旅友",把自己的人生放在了路上。《徐霞客游记》,洋洋60万言,其中《滇游日记
茶饮趋势编辑 2025年01月22日最后更新郑子语:徐霞客的云南茶。

荷一袱被,手挟一油伞,非奔走衣食,非驰驱士宦,千古奇人写千古奇书。

少时立下"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徐霞客,这位"中国第一旅友",把自己的人生放在了路上。

《徐霞客游记》,洋洋60万言,其中《滇游日记》25万字,居各省之冠,云南是这位极品驴友最后的行旅。

在充满理趣的日记中,我们发现,徐霞客进入云南后,先后到过富源、曲靖、昆明、通海、建水、开远、师宗、罗平、富民、武定、元谋、大姚、宾川、鹤庆、丽江、剑川、大理、保山、腾冲等地。其间二上鸡足山,还应丽江知府之邀,撰修《鸡足山志》。1640年2月,徐霞客结束了他在云南的旅行,共历时22个月。

此间为明代之时,是云南普洱茶的发展时期,有名的茶有昆明太华茶、大理感通寺茶和湾甸茶。当时流通全省、销量最大的当数"普茶"。据万历《云南通志》载:"车里之普耳,此处产茶,有车里一头目居之。"《滇略》中也提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这是关于普洱茶的最早记载,意义重大。

徐霞客游历大理时,曾在感通寺和凤羽品到了当地的茶叶,他的游记中记叙了这些。

公元1639年春节后,徐霞客经鹤庆、丽江、剑川,抵达大理,停留了近一个月。徐霞客游大理感通寺,本想一边品茶,一边看白族学者李元阳为杨升庵"写韵楼"题的两块匾。殊不知,寺里僧人怕匾损坏而藏起来不给看。为此,徐霞客只品到圣应峰水泡感通茶,没有看到珍贵的遗墨而"强吞一蛊而别",未能"两全其美"。泡茶"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感通茶之所以好,是用大理点苍山圣应峰之天然山泉水泡,色、香、味、形,无不美妙显露。也许因为没有亲见墨宝,徐霞客此次喝茶也比较潦草,我们未能得知当时感通茶的真味。

感通茶,因产于感通寺而出名。明代冯时可在《滇行纪略》中记载:"感通寺茶不下天池(江苏)伏龙(绍兴)。特此中人不善焙制尔。"明代李元阳《大理府志》记载:"感通茶,性味不减阳羡(江苏宜兴),藏之年久,味愈胜也。"感通茶,在明代即被认识到有越陈越好的特点吗?

借助徐霞客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他在大理凤羽居住时的所见:"中庭院外乔松修竹,间以茶树,树皆高三四丈,绝与桂相似。时方采摘,无不架梯升树者。茶味甚佳,焙而复爆,不免黝黑。"这说明,用来制作感通茶的茶树非常高大,只是在徐霞客看来,经过炒青后的感通茶,颜色黝黑,卖相不佳。

转眼到了夏天,徐霞客从昌宁到凤庆,在凤庆龙泉寺食宿两日,龙泉寺的住持用龙泉水沏"太平寺茶"招待,又拿出"凤山雀舌",茶尽礼数。"太平寺茶"和"凤山雀舌",已无细述。

在茶乡凤庆,人们用"百抖太华茶"招待徐霞客,呷了一口淡黄清澈的茶汤,只觉得香气馥郁,浓香纯正;再饮,更是滋味清爽,竟不住连声赞叹:所品饮过之茶不可胜数,可如此好喝的茶,还从未喝过,于是欣喜吟诵起唐宋诗人东野居士戴丙的《尝茶》诗:"白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并动情地写下了当天的日记:"过一村,已黄昏,又下二里,而宿于高枧槽,店主梅姓,颇能慰客,特煎太华茶饮予"。满含感激,连店主都记得清楚,赞茶"茶味甚佳"。

比较遗憾的是,无论是太华茶、感通茶,还是太平寺茶、凤山雀舌,如今成为一些符号。著名的感通茶,在清代就已寂灭,茶味只能让人想像。

文/郑子语,中国茶业新复兴计划联合发起人,微博卖玉第一人。

2022-05-03 17:24:5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