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回归传统的背后
今年铁观音秋茶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口味变化--不再盲目追求色彩,更加注重滋味。上世纪90年代,台湾乌龙茶轻发酵、轻做青工艺,在福建影响广泛,特别是对于安溪铁观音的制作更是整体性的改变。到了2000年前后,市场上最流行、最主流的铁观音类型非清香型莫属,其中又以正味、消青、消正茶为主。
近两三年来,通过市场的检验,商家发觉传统工艺制作的铁观音还是有独到之处,于是铁观音的口味开始又有回归传统的趋势。
询问安溪资深茶人不难发现,铁观音可以称得上最主动迎合消费者口味的茶叶。在中国茶叶发展迅速的近十几年来,形成了传统口味、正味、消青、消正、拖酸、烘焙等多种口味特征的铁观音类型。
在茶叶口味方面的善变并非坏事。尽管目前铁观音口味有朝传统口味方向转变的趋势,但谁都不能否认轻发酵、轻做青工艺的应用对铁观音迅速占领全国市场有重要作用。
轻发酵、轻做青的茶叶的香气会更明显、浓郁,而且茶叶比较青翠漂亮,在市场刚接触铁观音的阶段,这样的茶叶无疑是最符合消费者的浅层审美、最容易给消费留下好的第一印象的。
而随着茶叶的日益普及,消费市场对于茶叶的认知已经不再停留于表面,市场开始将关注力转移到更深层的茶叶审美--滋味、养生。
市场无形的手似乎拨动了游尺上的砝码,铁观音生产者集体表现出了一种默契--回归传统口味。传统风格的铁观音注重茶叶的发酵、做青和焙火,这样的茶叶具有别样的幽香和更醇厚的滋味,而且更便于保存。这样的口味变化,是符合消费市场需求的,是值得称赞的。
反观其它茶叶,武夷岩茶在市场培育初期同样以足火甚至重火为主,意识到消费市场需求倾向于花香型中轻火时,我们也同样看到市场上岩茶焙火风格的转变。
应该说,不同口味风格的茶叶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在科学饮茶的理念下,口味的变化并非坏事,相反,可以认为是尊重消费市场,促进大众消费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