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奶茶店不让员工坐下休息?每天站 10 小时成常态!
你是否想过,当你在奶茶店享受丝滑口感时,店员正在经历怎样的煎熬?近日,有消费者对茶饮行业对待店员一天工作站立10 小时不让坐的行为都“看不过眼”而发文吐槽!
在茶饮行业,“年龄歧视” 早已不是秘密。深圳喜茶固戍星辉里店明确要求 “只招 18-25 岁员工”,26 岁应聘者直接被拒。更离谱的是,蜜雪冰城部分门店甚至将年龄限制到 19 岁以下,一线城市某门店直言 “超过 20 岁工资不会很高”。这种畸形的用工逻辑,本质是将员工视为 “人形机器”。据行业报告显示,茶饮店员平均日工作时长 10.2 小时,高峰期需 1 分钟制作 3 杯奶茶,时薪低至 8 元。更讽刺的是,这些 “年轻劳动力” 的平均在职时间不足 1 年,企业陷入 “招人 累跑 再招人” 的恶性循环。
对此各位别以为年轻人扛得住!正常来说普通人站立超过半小时可能就会感觉到疲惫。而有研究表明每天站立超过 2 小时,直立性循环疾病风险增加 11%,每多站 1 小时,心血管疾病风险上升 13%。更可怕的是,这种高强度劳动正在摧毁年轻人的心理健康。有员工自嘲道:“感觉自己像个没有感情的奶茶机器”。
根据 2025 年修订的《劳动法》,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 8 小时,每月加班不得超过 36 小时。但多数茶饮店通过 “阴阳排班表” 规避监管:表面上写着 “早班 9:00-17:00”,实际需提前 1 小时到岗准备,延迟 1 小时打烊,隐性加班达 2 小时 / 天。喜茶部分门店甚至规定 “不满 6 小时不允许吃饭”,员工需连续工作至下午 3 点才能用餐,直接错过饭点。更离谱的是,古茗曾因 “玩梗翻车” 事件被曝光,店员佩戴形似枷锁的纸牌与手铐式纸托作为 “惩罚”,折射出行业对员工尊严的践踏。
在社交平台搜索 “奶茶店 站立上班”,能看到大量员工吐槽:“从早 8 点站到晚 10 点,膝盖积液还要打封闭针”“店长说坐下就是‘服务态度不端正’,连靠墙都会被罚款”。
多数连锁品牌将 “全程站立” 写入《员工手册》,视为 “专业服务形象” 的标配。喜茶某门店店长在培训会上明确:“顾客进门时,所有员工必须直立微笑,哪怕吧台前没人也要保持站姿,否则算‘红线项违规’。” 这种将 “站立” 与 “服务质量” 直接挂钩的考核,本质是用机械标准替代人性化管理。蜜雪冰城某区域督导曾在内部会议上强调:“坐着会让顾客觉得我们很闲,影响品牌调性 —— 哪怕你刚忙完高峰,也必须站在吧台前擦杯子装样子。”
茶饮行业毛利率普遍超过 60%,但人工成本被压缩到极致。一位前古茗区域经理透露:“如果允许员工坐下,可能出现‘磨洋工’—— 比如用 10 分钟休息,实际摸鱼半小时。站立上班能倒逼员工保持‘随时待命’状态,高峰期动线更快。” 更现实的是,多数门店面积不足 50㎡,吧台与休息区动线重叠,管理者认为 “设置座椅会占用操作空间”。
当企业将员工年龄锁定在 18-25 岁,就默认了 “年轻人更能吃苦” 的刻板印象。茶百道某门店招聘时直言:“我们不招‘老油条’,刚毕业的学生听话,让站就站。” 这种对年轻员工的 “体力剥削”,配合 “社会毒打第一课” 的洗脑话术(如 “现在吃不了苦,以后怎么成大事”),让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不敢反抗。霸王茶姬某店员透露:“新人培训时,老员工会提醒‘别问为什么,熬不住就走人’—— 因为门店永远在招暑假工,离职根本不缺人。”
事件的背后,是对 “人” 的根本态度:当企业将员工视为 “可替换的零件”,才会用 “站立时长” 丈量劳动价值。
当一杯奶茶的甜蜜背后,是店员双腿肿胀的疼痛;当品牌的光鲜背后,是年轻人透支健康的代价,如此做法真的是正确的吗。如果让管理者去站10个小时,他们能做到吗?真正的 “消费升级”,不应只停留在产品创新,更应体现在对劳动者的尊重与关怀。毕竟,只有站得 “舒服” 的员工,才能做出 “温暖” 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