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新品传承经典
紫砂茶具组合
古人这样称颂紫砂:"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紫砂壶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壶壁吸附茶气,日久使用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紫砂这种能与黄金珠宝比价的物质,可以说是宜兴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
关于紫砂壶,有这样一个传说。明朝有位书童供春,在宜兴金沙寺伺候主人读书,侍读之余却偷偷学会寺内老和尚的炼土制陶技艺。他用老和尚烧制大缸后剩余的泥料,制成了历史上第一个留下制作者姓名的紫砂壶,又名供春壶。
这个故事在紫砂艺人之间口耳相传,成为佳话。许多初玩紫砂,也是从了解供春壶后开始的。随着时代变迁,紫砂壶早已演变出形态各异的外形,实用性和艺术性也越来越统一。用紫砂茶具泡茶既可享受它优美的造型艺术,又能感受它不可替代的实用功能。
传承技艺亦传承经典
古人这样称颂紫砂:"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紫砂壶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壶壁吸附茶气,日久使用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紫砂这种能与黄金珠宝比价的物质,可以说是宜兴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
"自古茗壶似名人",壶的风格与古代文人雅士一样,各有千秋而绝不雷同。宜兴紫砂壶的造型千变万化,其造型采用全手工的拍打镶接技法,这种成型工艺与世界各地陶器成型方法都不相同。不论圆、腰圆、四方、六面、侧角、高矮曲直都可以随意制作,同时还为造型的平面变化提供条件,这就形成了紫砂结构严谨、口盖紧密、线条清晰等工艺特点。
文人名士与紫砂巨匠的结合,让饱含人文情怀的曼生壶成为经典。记者了解到,在明末文人喜好紫砂的基础上,清代更多的文人加入到了紫砂爱好者的行列中。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陈曼生,与他合作的制壶艺人是杨彭年。其"字随壶传,壶随字贵"的现象在紫砂壶合作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曼生把诗书绘画与紫砂壶艺术结合起来,令紫砂壶艺更加人文化、文艺化。据考证,其最著名的曼生壶,其实并不止18款,据统计至少有40多个样式。世人之所以用"十八式"这个数字,主要是受到了佛教的影响。如佛教常见的莲花,其花瓣数就为18,所以人们就常常用"十八"来象征完善、成熟与极至的程度。
一把好壶能用能赏
近年来,紫砂壶新品层出不穷,如群星璀璨,令人目不暇接。可一些制壶艺人讲究造型的形式美,而往往忽视了功能美。尤其是有些制壶艺人自己不饮茶,所以对饮茶习惯知之甚少,这也直接影响了紫砂壶功能的发挥,有的壶就会出现中看不中用的状况。
根据冲泡普洱茶的特点要求,在传统的紫砂壶造型中,较适合冲泡的壶型有:石瓢壶、西施壶、仿古壶、掇球壶、莲子壶、水平壶、潘壶等。这类壶型具有较大的内表面积,能最大限度地吸附香气,茶叶中的芳香物质在冲泡时大量释放而在蒸发中跑掉,使茶汤中的香气和浓度平衡,香气与滋味俱全。同时,普洱茶是大叶种晒青毛茶,经紧压成型陈放,壶圆肚大有利于大叶种茶叶舒茎展叶,茶质尽情发挥。相反,壶身小或方形壶不太利于茶叶舒展打开,而且壶底拐角或转折处易拘苦汁,影响茶味,不利普洱茶的冲泡。
此外,壶盖的制作最能显示出其工艺技术水平。圆形壶盖能通转而不滞,准合无间隙摇晃,倒茶也没有落帽忧;而对于方形壶来说,无论从任何角度盖上壶盖,均能吻合得天衣无缝,才称得上一把好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