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着历史的茶叶极品:千两茶历史文化探秘
发表于:2024-11-07 作者:创始人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11月07日最后更新浓缩着历史的茶叶极品:千两茶历史文化探秘<,湖南安化千两茶誉为茶文化的经典,茶历史的浓缩、茶叶中的极品,台湾茶学专家曾至贤在《方圆之缘--深探紧压茶世界》一书中曾对安化黑茶有高度评价。国内外专家学者曾一致认定千两茶为世界茶王。2010年安化黑茶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11月07日最后更新浓缩着历史的茶叶极品:千两茶历史文化探秘。
湖南安化千两茶誉为茶文化的经典,茶历史的浓缩、茶叶中的极品,台湾茶学专家曾至贤在《方圆之缘--深探紧压茶世界》一书中曾对安化黑茶有高度评价。国内外专家学者曾一致认定千两茶为世界茶王。2010年安化黑茶成为百年世博指定专用茶,更是震撼世人,成为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湖南有,湖南只有益阳有,益阳只有安化有的传奇。然而,安化千两茶更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象征,具有十分鲜明的代表性和地方色彩。
千两茶是安化梅山文化的代表作
安化,素称"梅山蛮",在荆楚文化中有一个重要支流--梅山文化。早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在春秋时期的楚文化坚实的基础上,就有了梅山文化辉煌的成果。至宋末元初,部分苗瑶山民离开家园,从江西等地迁往湘中、湘南,避入潭(长沙)以西、鼎(常德)以南、辰以东、邵以北的崇山峻岭,广袤千里之间(即今安化、新化境内),形成了"旧不与中国通"的梅山峒蛮地域。安化至今还有许多以"峒"作为地名的乡村,如:峒却里、先江峒、黄婆峒、茶峒、梅峒、罗峒、板峒、峒下、峒山等。《宋史》把梅山徭人称"梅山十峒獠"。在生产和分配方面,他们过的是一种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原始共产主义生活。峒民们表达思想、传递信息、记录生活、记事传书,都用歌谣表现。从陆地进入梅山,山高林密,无路可通,循资水及其支流进入梅山,也必须绕过悬崖,涉过湍流,才能前进。因此,造就了梅山人坚忍强悍的性格。千两茶粗犷古朴,制作过程中,7位杠爷身穿马褂布衫,脚缠绑腿,全部工具均为木杠、木棒、木锤、木棍,土法上马,全部手工。分工合作,动作齐整,相互协调,报酬平分,就仿如原生态梅山文化的原始共产主义模式。踩制中,茶工们以形象化的踩茶号子达到统一步调发力精准。"伙计们啦,喂呀着,加把子劲啦,唉呀着,齐心压咧,喂呀着,用力踩呀,唉呀着……"一唱一和,形象生动、音色高亢、韵味十足,即是唱又近乎于喊,而没有文字记载。是梅山文化最典型的原始形态呈现,传承至今,仍在生产中发挥作用,是传承最完整的梅山文化特征。
千两茶是制茶人智慧的象征
千两茶的发明创造起源于万里茶马古道,是制茶人智慧的集中体现。早在明清时期,晋陕茶商万里迢迢来到安化收购黑毛茶,再以马背驼铃将茶叶运到当地筑制成砖,销售给西北游牧民族人民及苏俄恰克图,路途时间往返几个月。为了加大每年运量,扩大茶叶销售,安化茶人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首先发挥关联运用,发明了千两茶花格篾篓包装。古时梅山人擅长以狩猎捕鱼为生,进而从平时捕鱼工具中得到启发,从鱼地龙到千两茶花格篾篓。为了在运茶途中防雨防晒而且茶叶不外漏,利用安化山里资源棕片和蓼叶作为里衬,从山里娃放牛时为防牛在沿途不啃食农作物用的篾笼套嘴作为千两茶篾篓收口套帽。为了每个篾篓装下更多的茶叶,茶农们又发明了将干茶蒸软灌装,滚绞棒压成型。
其次从单纯的增加运量形成了数量统一的单个品种。刚开始,千两茶篾篓的大小与每篓装的数量是随意的,后运到当地,很受欢迎,买卖十分方便。再后逐步统一数量,分别以1000两、500两、100两为单位,原装出售。
千两茶的品质也是从长途运输中自然形成总结而来。千两茶从安化起运至西北,沿途日晒夜露,风吹雨打,从南方到北方,从湿润到干燥,历经几个月。随着时日增多,千两茶那种茶叶与篾香、蓼叶香、棕香夹杂一起的混合香气十分独特,口味更加醇正,汤色橙黄明亮。茶农们逐步琢磨,原来在长达几个月的运输中,千两茶实现了一个自然陈化品质提升的过程,继而将这种天然的过程演变为一种独特的原生态生产制作方式,"千两茶需日晒夜露七七四十九日,吸天地之精华,纳日月之灵光。"
千两茶是制茶人力量的体现
制作千两茶的过程是力与技同时呈现的过程。成品千两茶高1.5米,直径20厘米,围径65厘米(1.95尺),重36.25公斤,踩制时的重量达42公斤左右。踩制中抽篾紧篓,绞杠紧身,绞杠压杠交替进行,每杠压牢压实,特别是开始两杠,赶茶要匀,不允许出现鼓包或头大尾小等现象。在绞杠时,必须均匀适度有规律使劲,开始两次绞杠,决不能一绞到底,且每次绞杠必须锁紧捆篾,不得有松动。最后一杠为轻压整形,使其外形匀称笔直,如果压完轻杠还有鼓包或弯曲,则用木锤敲平敲直,因敲打而松动的捆箍必须绞杠锁紧。踩制好的花卷茶,必须整齐码放凉置冷却12小时以上才允许松箍锁篾,锁篾必须紧结、匀称、集中,发现露茶的还要补篾修复。此后在日晒夜露40-50天的干燥过程中要翻边两次,倒头一次。大概晒4-7天太阳第一次翻边,再晒4-7天太阳倒头,又晒5天太阳进行第二次翻边,然后入库,方能制成一支成品千两茶。这些过程没有强壮的劳动力是拿不下来的。而且还是技术活,光有蛮力还不行。所以踩工要求年轻力壮、身板结实、手脚灵活、配合默契。充分显示出制茶人的刚劲柔和之美,充分展示了制茶人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奉献精神和富有凝聚力向心力的团队精神。
千两茶是原生态物质文明的体现
千两茶从千年茶马古道走来,保存着原生态的古代文明,却映衬出现代人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时尚元素。千两茶号子语言通俗,平仄押韵,地方色彩浓厚,唱出了制作的要诀、功用、来源、出处与传承。繁重的体力劳动中,洋溢着诙谐快乐,舒缓了劳动强度,传递着一种正能量,诠译着中华文化物质文明。
2022-05-04 0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