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倒下了,茶界气功大师又站起来了!(他说喝茶能喝出绝世内功)
曾被众星拱月的"气功大师"王林被抓了,广大围观群众一边细数哪些明星和高官跟王林来往频繁,一边嗤之以鼻道:"没想到某某某也被王林这假气功大师给迷惑了,真是智商感人啊!"
"气功大师"王林
但,这世上的"气功大师"可不止王林一个,而且已经有"气功大师",开始在茶界著书立说了!前几日,榜叔闲逛书店,居然在推荐栏里看到一本名为《茶日子》的茶类书籍,该书的推荐语号称这是"第一本将气功的科学原理与品茶方式结合并探讨的书籍"。
于是,茶语网(www.chayu.com)编辑小心翼翼地买下并打开了这本"秘籍",然后为大家读一读"气功大师"与品茶的那点事。
今天,我们暂且不讨论气功到底归属科学范畴还是玄学范畴,只谈谈气功与品茶相结合这个话题,就足以让大家嗨一天!
疑问1:气功的气就是物理学上的共振?
实际:此理论来源于王唯工所著《气的乐章》,未经主流科学界证实,存疑。
"气功与茶"的描述,在这本书的第三谈"以身品茶"之中。翻开这本书的第68页,我们醒目地看到标题"气与品茶的关系"。
《茶日子》内文
本书作者李启彰说道:"'气'是什么?我常对外国友人解释,'气'就是Floating Energy,就是在体内流动的能量,也是中国最传统的智慧之一。我们通过现代的科学理论,尝试将'气'加以分析,并应用到品茶之中。而'气'的物理现象,就是'共振'。"作者在这里将"气"的概念定调为"共振",请大家记住这个观点。
《茶日子》内文
然后,作者开始为大家普及物理概念"共振"是什么:"世间万物不论是有形或无形的,都是不断振动的能量,只是频率不同。振动频率越高的,越是无形,例如光;而振动频率越低的,越是我们得以触摸的形体,例如车、肉体等。由此我们得知,茶叶的物质组成是由电子绕行原子,以振动的形式存在;喝茶的人体也不例外,是以不断振动的电子绕行的原子群所组成。"
王唯工所著《气的乐章》
然后,本书作者李启彰将自己的理论依据来源告诉了大家:"气的崭新科学解读,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理学博士王唯工教授在《气的乐章》中所提出,心脏以极小的功率1.7瓦,打出的脉冲进到动脉后产生血压谐波,它的各个频率的特性才产生……"
《茶日子》内文
"血液,是用来传输营养的,而血压谐波,则是能量传递的介质与形式,这个能量,正是'气'。王唯工教授表示,气就是一种'共振'。所以'气'是以共振的状态存在,而'气'是一种能量的表现。"
疑问2:心脏可以产生气,打出不同的频率谐波传递能量?
实际:心脏的功能只是为血液提供动力,产生气一说未经实验证实,存疑。
有科学常识的人应该都知道,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在体内的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
《茶日子》内文
而王唯工教授所提到的"心脏以1.7瓦功率,打出脉冲到动脉所产生的血压谐波,会以不同的频率在体内传递能量(即所谓的'气')"。
用更直白的描述就是:心脏的跳动可以产生"气",而"气"随着动脉中血液的流动,而向器官传递能量。
实际上,根据目前主流医学界观点,这一新的理论并未得到证实,心脏的功能还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支持。
《茶日子》内文
为了证实自己的理论,这位王唯工教授甚至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心脏为了输送能量到不同的器官,而且不互相干扰,结果让每个器官都有独立的共鸣腔。心脏打出不同的谐波频率,由不同的器官以各自相应而独立的频率接收,五脏六腑靠着共振,接受心脏传递来的能量。"
疑问3:内脏接受心脏带来的共振,人就充满了能量?
实际:人体内脏收到共振会导致移位、破裂,甚至死亡!
王唯工教授言之凿凿地说道:"由不同的器官以各自相应而独立的频率接收,五脏六腑靠着共振,接受心脏传递来的能量。"
对于人体器官的共振现象,据我们目前查到的资料显示:频率小于20Hz(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而某些频率的次声波由于和人体器官的振动频率相近甚至相同,容易和人体器官产生共振,对人体有很强的伤害性,危险时可致人体死亡。
人体内脏固有的振动频率和次声频率相近似(0.01~20赫兹),倘若外来的次声频率与体内脏的振动频率相似或相同,就会引起人体内脏的共振,从而使人产生头晕、烦躁、耳鸣、恶心等等一系列症状。
次声波武器示意图
特别是当人的腹腔、胸腔等固有的振动频率与外来次声频率一致时,更易引起人体内脏的共振,使人体内脏受损而丧命。
好吧,人体内脏产生共振时,会给人带来不适的反应,更有甚者会导致内脏移位、破裂,从而致死……
那么,我们很好奇的是,如果人体内脏产生共振,那应该会是头晕、烦躁等不适感甚至死亡。
而如王唯工教授所言,人体内脏接受来自心脏的振动频率产生共振时,为什么不是不适感,而是充沛身体的能量,或者说"气"?
只有两种解释:一、心脏带来的内脏共振是有识别性的、有益身体的共振,不会对身体有危害;二、之所以没有产生不适感,是因为心脏根本没有为内脏带来共振,也就是所谓的"气",心脏只是为人体各个器官输送了带有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
这两个解释,你相信哪一个?
疑问4:"气功之气"等于"茶气之气"?
实际:喝有茶气的茶,并不等于练气功。
好吧,我们不在这一个问题做过多停留,继续来看作者的高论:"例如脾是以第三谐波共振来接收能量,当心脏打出第三谐波时,只有脾脏可以接受此特定的能量,因为不会被其他内脏吸收,而使得能量的传输效率达到最高。王教授把人体的十二经络,对应到不同器官,分别是肝:第一谐波;肾:第二谐波;脾:第三谐波……"
《茶日子》内文
然后,本书最为关键的关于气功的论述终于出来了:"经过王教授所发明的脉诊仪的测量,当气功运气或发功时,第三、第六、第九谐波的共振特别明显,也容易感觉得到;而且越健康的个体,共振就越明显。从中医的原理去理解,第三谐波为脾,主消化,运送营养;第六谐波为胆,主输送到头部的血;第九谐波为腠理,主包覆全身之肌肉的纤维。所以当喝到茶气表现特别强的茶叶,较容易感觉到下列一种或几种特性:1.打嗝,因为茶气帮助第三谐波的脾增强共振,促使打嗝。2.略。3.头顶或后脑勺冒汗,因为茶气加强了第六谐波的胆的共振,可能加快血液输送至头部的速度,造成热的感应……"
《茶日子》内文
慢着!在上一段描述中,作者开始明明在说"气功运气或发功的时候,第三、第六、第九谐波共振明显云云",突然就直接跳到了"喝到茶气表现特别强的茶叶,也会对第三、第六、第九谐波共振产生明显作用"。
按作者的逻辑,气功运功时发的气,直接就等同于茶气的气!我们暂且不纠结到底有没有"气功之气"这事,但我们不得不纠结,是谁确定一定以及肯定了"气功之气"就是"茶气之气"?
如果按照作者的逻辑,"气功之气"等同于"茶气之气"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可以做出以下推论:这就代表着传说中的气功师体内的"真气"其实可以不用"修炼",只需要花点钱,买点有茶气的好茶,每日饮用补气,长此以往就能成为"气功大师"了!
原来,武侠小说中提到的天山雪莲、大还丹、蟒蛇血、九花玉露丸之类,所产生补气添功的神奇功效都是真的!金庸先生真是诚不我欺!而我们甚至不必苦苦追寻这些珍稀难得的神药,只要拥有有茶气的好茶,照样能修炼成绝世高手!
疑问5:坚持喝有茶气的茶,就会成为气功大师?
实际:作者对"喝有茶气的茶"的描述,几乎照搬武侠小说。
翻到本书第76页,作者赫然写到:"在苏州的友人,曾经提供一款经碳14检测过的老茶,表示是一百六十多年前,1850年清代咸丰年间的普洱茶。这款茶的茶汤冲泡后淡然无味,却是一款茶气饱满、气流全身。让人忍不住起身打拳的极品。"
《茶日子》内文
且不纠结作者所谓经过碳14检测的1850年清代咸丰年间普洱茶的真伪,我们看到作者很直白地描述自己喝到"有茶气的老茶"之后,瞬间"气流全身,忍不住起身打了一套拳"!当真是真气灌顶、气盈全身啊!
作者也许是对这次"补气"的经历意犹未尽,在本书的第167页,他再次谈到了这场经历:"这款茶……刚入口觉得味略甜而茶韵不张扬,越喝越觉得茶气带来的能量巨大,像是一股源源不断的气流极为轻盈第融入体内,着实令人难以端坐矜持。"
《茶日子》内文
"当第一天泡到晚上时,我已经无法克制茶气在体内蠢蠢欲动,起身打拳。犹如武侠小说中,主人公跌入谷底,遇见绝世老人将绝学与身上余气灌入体内一般。虽未练过拳法,但意随茶气转动,空中划出一个又一个太极图形,形虽散乱但意思到了。"
看到此处,着实令人吃惊,作者这段描述,完全像是从《倚天屠龙记》中摘抄张无忌落入崖底,从白猿肚中取出《九阳神功》修习之后的体验,一模一样啊喂!
为了怕读者不能体会到作者的感受,作者接下来写道:"1920年武夷岩茶。饮毕茶气在胸口蓄积,一波接一波的热能,不间断地通过经脉贯穿全身。从尾椎到脑的中枢神经被热气轻拂……这次喝茶时呈现的武侠小说情节,依旧是跌入谷底,遇见绝世老人,但定格在接收老者真气灌顶入天灵盖的场景。"
《茶日子》内文
OMG!作者隔三岔五喝口茶,就跌入谷底遇见绝世老人,然后就又真气灌顶了。咦?我为什么要说又呢?应该是那位绝世老人说:"咦?小伙子,你又来了,我快被你榨干了……"
疑问6:《茶日子》作者推崇的王唯工到底是谁?他的理论从何而来?
实际:从北大博士所著《现代科学与巫术不能兼容》看出端倪!
看到这里,可能大家已经明白了,作者是在论述中,通过"科学权威引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理学博士王唯工教授提出的'气的共振'理论"、"不明觉厉铺天盖地--共振理论、血压谐波理论、频率接受理论、人体经络理论"、"'人体实证'--作者自身饮茶后茶气在体内反应"等不同纬度的论点提供,通过偷换概念的手法,强行将"气功之气"等同于"茶气之气",从而论证出饮有茶气的好茶,可以调理身体,感受自然、感悟身心宇宙的观点。
王唯工先生
在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经批驳了后两个手法,但是作者所谓的科学权威--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王唯工教授提出的"气的共振"等理论,我觉得有必要引用一篇来自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黄艳红女士发表于2004年秋/冬季香港社会科学学报第二十八期的一篇论文《现代科学与巫术不能兼容》。
该论文写道:"本文考察了一个多有留学经历的中国台湾学者圈试图结合宗教、巫术和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国传统生命文化进行整合,使其建制化,并将其发扬光大的一种另类研究进路。文中通过分析其凸显的学术背景和社会背景,说明这种活动本质上是力图使巫术科学化和学术化的一种。"
"在中国台湾学界,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群体不在少数,研究进路也各不相同。其中有一个圈子,其成员多数都有留学经历,他们在自己原有的领域已经有所建树,但均希望在自己的原有专业以外另辟蹊径。"
"1970年代,发生了两件有趣的事情:一件发生在科学发达的美国,一件发生在科学不发达的中国大陆农村。1976年,美国物理学教授卡普拉(F Capra)的《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The Tao of Physics:An Exploration of the Parallels between Modern Physics and Eastern Mysticism)一书出版。时隔三年,1979年,中国《四川日报》报导了一位名叫唐雨的儿童能够用耳朵识字。"
1980年上海《自然杂志》封面右下为唐雨
"前者是在物理学深入发展的情况下,物理学家寻求新的突破点的一次学术努力,后者是在中国大陆百废待兴,急需发展科学技术的时候,出现的一起巫术事件。这两件似不相干的事情在引发对中国传统神秘文化的研究热潮方面却有异曲同工之效。"
"尽管在卡普拉之前,就有物理学家如玻尔(Niels Bohr)对东方文化当中的一些思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卡普拉在这本书中第一次系统而详细地论述了现代物理学概念与东方神秘主义思想(即印度教、佛教和道教的宗教哲学)的关联。"
"他认为,量子场论中场既具有连续性又具有不连续的结构,与中国思想中的「气」的概念极其相似,而且场的这两方面不断转化,与佛教强调「空」与「形」之间的动态统一相类似。此后,也有不少中国学者对中国古代的某些神秘思想产生了研究兴趣。而在四川儿童「耳朵识字」事件发生之后不久,中国大陆逐渐掀起一场声势颇为浩大的「人体特异功能」研究。"
"中国台湾经济在20世纪中叶获得巨大成功。于是,人们更加关注生活的质量和生命的意义。由于校园自杀案件时有发生,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开始注重推广生命教育,关怀人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
"中国台湾的各个中小学,几乎都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生命教育活动,很多在中国台湾从事传统生命文化另类研究的学者都在被邀请的演讲者名单之列。在这样的背景下,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台湾学界逐步形成了一个采用学术和巫术相结合的办法,以对生命的关注作为切入点,试图对传统生命文化进行重新诠释和转化利用的圈子。"
"这个从事另类生命研究的学者圈的主要人物有:阳明大学医学院教授崔玖,中国台湾大学教授李嗣涔,东吴大学教授陈国镇,佛光人文社会学院教授宋光宇,'中央研究院'研究员王唯工,以及澎湖医院精神科医师王悟师。"
"其中,崔玖在美国学习和工作多年,获宾州大学医学院硕士学位,是夏威夷大学的永久教授,曾担任美国开发总署家庭计划医疗团队的技术主持人,参与世界卫生组织向亚洲和非洲推广节育观念和技术的活动。宋光宇早年留学美国,获宾州大学历史系博士学位,返台后曾经是'中央研究院'研究员,专业是历史学和考古人类学。李嗣涔是斯坦福大学电机工程博士。王唯工是美国约翰霍浦金斯大学生物物理博士。"
"许多物理学上的名词常常被他们用來说明「气」的内涵。最开始他们使用「生物能场」来称呼气功;后来陈国镇将「气」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电流,第二种是电磁波,还有一种就是信息波。王唯工则认为,「气」就是物理学上所称的「共振」。可见,他们采用何种概念和名称解释「气」,多是视自己研究的方便而定。"
"他们主要的临床试验场所--对疾病的诊断以及佛光人文社会学院生命学所的教学实验当中。王唯工制作和使用脉诊仪来测量和记录了数亿种脉象,并且还结合计算机等其他工具来进行分析,在台大医院和荣民总医院等中国台湾的知名医院使用,与西医会诊,參与疾病的诊断。李嗣涔用脑波仪来测试和记录练功者练功时脑电波的频率变化,用红外线频谱仪来测量气功师所发出的「气」的能量状态……不过,尚不清楚这些测量导致了哪些新认识。"
根据黄博士这篇论文看来,中国台湾的这批生命学者,不遗余力地试图将巫术与学术进行大量结合,试图对传统生命文化进行重新诠释和转化利用。
"气功大师"严新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1987年大兴安岭的那场大火正雄之时,"著名气功师"严新奉有关部门的命令,把自己封闭在距离火灾现场2000公里的一个小洋楼上"发功灭火"。也让我想起了神医胡万林用芒硝"治百病",这一切,不过是新瓶旧酒改头换面罢了……
最后,给大家看看中国台湾"农委会前主委"陈武雄对《茶日子》作者李启彰的推荐语,倒是非常中肯:
《茶日子》封底
他在短短的两年内,从门外汉成为可以出书的茶人,而且是能旁征博引,有自己深刻的体验,并能建立一套饮茶美学的茶人。
呵呵,只但愿这股"气功"之火莫要继续在茶界弥漫。
本文部分资料引自黄艳红博士发表于2004年秋/冬季香港社会科学学报第二十八期的一篇论文《现代科学与巫术不能兼容》,谨以致谢。
本篇稿件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茶语网(www.chayu.com)无法联系上图片作者,请作者见稿后速与我们联系(feedback@chayu.com),以便奉上稿酬。文章转载需注明来自茶语网,否则涉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