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制茶人的茶汤,冲泡的是一种本质;事茶人的茶汤,冲泡的是一种气质

发表于:2025-01-21 作者:创始人
茶饮趋势编辑 2025年01月21日最后更新制茶人的茶汤,冲泡的是一种本质;事茶人的茶汤,冲泡的是一种气质<,▲ 点击视频,观看孝文家茶名家品鉴会·食养山房站现场前不久,孝文家茶名家品鉴会·台湾食养山房站落下了帷幕。这场茶会,不但是武夷岩茶与台湾乌龙,这两条乌龙重要支脉的交流对话,也是两岸茶人们在茶道文化上的
茶饮趋势编辑 2025年01月21日最后更新制茶人的茶汤,冲泡的是一种本质;事茶人的茶汤,冲泡的是一种气质。

▲ 点击视频,观看孝文家茶名家品鉴会·食养山房站现场


前不久,孝文家茶名家品鉴会·台湾食养山房站落下了帷幕。

这场茶会,不但是武夷岩茶与台湾乌龙,这两条乌龙重要支脉的交流对话,也是两岸茶人们在茶道文化上的一次有无互通。

而现场,台湾与大陆两方茶人联席主泡,他们关于不同器皿、不同节奏、不同水温、不同投茶量,最终呈现出的同一泡茶的不同表达和不同回味,也成了当天一个有趣的话题。


▲ 众人评孝文的盖碗冲泡,坦诚自然不加修饰,把正岩山场原汁呈现,让人有重游武夷山水之感。而台湾的紫砂泡法,"把毛边修得很好",喝了毛细管有张开的感觉。


"制茶人的茶汤,冲泡的是一种本质;茶人的茶汤,冲泡的是一种气质。"食养山房主人林炳辉先生如是总结。

这是两种不同的品饮表象,但其实内里,更有着两种不同层面茶文化的背景支撑。


1

制茶人的茶汤,直白中透着底气



一个人,两个正在烧的水壶,六个盖碗,近百个茶样。这是陈孝文每年在制茶季的常规生活的画面之一。

他需要在这些不同批次的牛肉及其微弱的优劣差异中准确地分出谁好,谁更好。

而盖碗,则是分辨这些微弱差异的最佳工具。



制茶人以及茶叶审评师在审评茶叶等级时,通常都用盖碗泡法--察色、嗅香、品味、观形。"盖碗和专业审评杯,都更容易呈现真实的茶汤,和各自的优缺点。"陈孝文说。

"当然从喝茶的角度来说,怎么用更有提升性的水、器物……来把茶叶泡得更好喝,也是一门功课,但对于制茶人而言,我们不愿去掩盖修饰茶叶任何的优缺点。"

"你做成了什么样,那它呈现出来就应该是什么样。"

这样对茶叶冲泡的过于实在的解读,不光是陈孝文一家,事实上也基本是整个武夷山茶界惯常的一种方式。



这是一个底蕴深厚的乌龙茶产地在近现代几十年的制茶史中形成的风气,也包含着当地人对在地山场岩韵的底气。

毕竟,这里是武夷山,是六大茶类中,"山场"特性最复杂多样,也最个性突出的地方。而品种繁多的单株名丛们,更是给了制茶师们众多可以尽情钻研和表达的"题材"。



对于他们而言,茶叶制作本身就是一个终身研究不尽的课题,而每一个人的技艺高低都呈现在一泡不经任何修饰的真实茶汤里。

茶汤好不好喝,只取决于茶叶本身。

所以,在一个制茶宗师林立的武夷山,大家玩的是工艺上的"硬碰硬"。而这种类审评泡的思路也一路延伸到了日常品饮。

但对彼岸台湾的喝茶人们而言,影响一杯茶汤的因素可就太多了。水质、器皿、泡法、天气、环境……但再多的变量,也不妨碍他们一一把所有影响因素调整到最佳,来追求一口极致茶汤。


2

事茶人的茶汤,随性的背后是多年的锤炼

在食养山房喝茶是简单的,不需要更多的准备和修饰,因为它本身的环境和面貌,就已经是一个完美的喝茶空间。



在食养山房喝茶又是最不简单的,大到整个空间的设计和造景,小到看似不经意间的一件器物、一个摆放,其实都是多年经验锻炼总结的结果,都在为喝茶的体验做从大到小的准备。

正如林炳辉所说,"一场茶会,是由层层细节堆叠起来的。每一个细节都十分重要,无论是泡茶的水、还是茶壶的材质,方方面面,都很重要,直到最后呈现出一个最完满的状态。"



首先,茶席。黑色绣铁的茶桌,配上白色矽酸钙板,这种建筑材料的混用,组合成了食养山房的标准茶席。它在材质上的搭配是突破和创意的,但它在功能上的追求又是简单的--线条利落和视觉语言的安静。

"喝茶要专心。不要布置太多东西干扰喝茶人,用最简单、最单纯的器皿和陈设,让喝茶人找到焦点去专注,能量才能起来。"林炳辉说。



而在食养,新茶具是永远不会直接拿出来给大家用的。"因为新茶具大都还有火气在,一定要是先养一阵子,火气退去,再拿出来用。"



而在深得林炳辉老师真传的大弟子荣德老师看来,各种器用的功能与体察,更是一门深不见底的学问--

"铁壶烧的水会让茶汤的饱满度和底气都会比较好,可以帮水打底,当然铁壶也有好坏,每次煮出来的水都不一样。"



"陶类是比较中间地带,效能跟使用性不错,但要香气就要银壶。"

"发茶的话,老紫砂是很厉害的,所以还是以老紫砂为主,要找到胎质很好的,然后熟悉它的各种'参数',直到每次泡茶能很快对应到合适的主泡器,去把那个茶最好的茶汤'引'出来。"



是的,食养山房,就是"以器引茶"、"看茶泡茶"的身体力行者--

一泡茶,到底是用山泉水还是纯净水;煮水器是用不锈钢、还是陶壶、还是铁壶、还是银壶;主泡器是用老盖碗还是老紫砂,用什么器型、多大容量;冲泡的节奏,每一泡之间到底留白多少秒……

可以说,方方面面,锱铢必较。



而找到打开一泡茶的从水、到器、到冲泡方式等各种条件拼配组合的最佳方式,这更需要多年茶汤中的浸泡与用心关照,方能在接触各种不同新鲜茶品的同时,尽快地熟悉茶性--"找到最容易打开这泡茶的核心点。"


▲ 炳辉老师说,因为这十几年来一直专注在茶,所以对器皿,水质的研究,什么样的茶用什么样的器皿、什么样的杯子、什么样的泡法,大约现在不用想也知道怎么泡了,"因为那个茶一出现,你就知道去找什么样的器皿。所以,喝茶,现在其实蛮随心所欲,但是里面可能还是有一些很精准的要求。"


▲ 而这次两岸乌龙茶的交流,在林炳辉老师们的弟子们看来,却是一次难得的近距离接触顶级武夷岩茶的机会。"因为平时接触还是以台湾乌龙为主,武夷岩茶的机会不多,并不经常泡。"阿翔老师坦言。于是,借由这次交流,大家私底下能多拿武夷岩茶"练一练"也成了各位茶老师们的乐事一桩。


在泡茶上,炳辉老师以"泡茶泡到没有一个多余的动作"而著称。

但这句话还有后半句,想要泡茶泡到没有一个多余的动作,"十年修炼也不够"。


▲ "但是一个多余动作没有是说,你不要去做太多的加法,比如泡茶就很朴素,端端正正泡茶,就不要很多花样加进去。朴素泡茶,是怎么看都不会讨厌。"




同样是投茶、注水、出汤、分茶……整个动作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流畅而自然,简单又利落。

内在的韵律与节奏中,茶桌对面的人能直接地感受到泡茶人内心的笃定与淡然。这种心境,也很自然地传递给了喝茶人。

这是一个由技入艺,由艺入道的过程。

简洁的能量,少胜于繁的奥义,在整个行茶过程的诠释中,让人恍然大悟。



3

结语

不管是盖碗还是老紫砂,不管是制茶人还是事茶人,其实不同品饮表象的背后,都藏着一颗对极致之茶追求与珍视的拳拳之心。

一口到得口中的好茶汤,离不开制茶人对自然山场造物的底色呈现,也离不开喝茶人对好茶难得的那份珍惜与懂得。

这是这次"孝文家茶·食养山房站"带给我们的一份收获与体悟,与大家一起分享。


撰文:摆尾鲸

摄影:夏小西

视频:唐斌焱、夏小西


2022-05-03 23:47:4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