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茶转载|品藏普洱,知味人生——南方+文创频道对话知名茶人郑少烘

发表于:2025-01-24 作者:创始人
茶饮趋势编辑 2025年01月24日最后更新茶转载|品藏普洱,知味人生——南方+文创频道对话知名茶人郑少烘<,文章来源于:南方+文创频道郑少烘,广东潮汕人,自幼受家庭浓厚茶文化氛围的熏陶,2005年创立普洱茶品牌"岁月知味",扎根有"中国贡茶第一镇"美誉的云南易武镇十五载,将易武普洱的品牌推向全国,著有《易武
茶饮趋势编辑 2025年01月24日最后更新茶转载|品藏普洱,知味人生——南方+文创频道对话知名茶人郑少烘。

文章来源于:南方+文创频道


郑少烘,广东潮汕人,自幼受家庭浓厚茶文化氛围的熏陶,2005年创立普洱茶品牌"岁月知味",扎根有"中国贡茶第一镇"美誉的云南易武镇十五载,将易武普洱的品牌推向全国,著有《易武》一书,其被誉为易武茶风土、原料、工艺、仓储等一系列认知体系的先行者、探索者和标准制定者。


2020年是郑少烘创立"岁月知味"的第十五个年头,也是易武这个以贡茶闻名的古镇从传统拥抱现代的第十五个年头。十五年来,郑少烘的名字,与易武茶文化、普洱茶文化的复兴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图丨易武镇牌坊


易武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也是郑少烘普洱茶事业的起点。2005年,"岁月知味"以易武纯料古树茶出品的"易武正山古树"开始了品牌之路。到目前,"岁月知味"位于东莞的仓库存茶量已达上千吨,是易武茶区规模最大、老茶存量最多、首个拥有易武千亩古树茶有机认证的最核心优质普洱茶企业。


但往回倒退二三十年,已沉寂了近半个世纪的普洱茶还属于边缘品类,甚至一度处于品茶爱好者的"鄙视链"下游。就连在云南本地,大多人喝的也都是一些散装绿茶。只是在粤港台地区,普洱还算较为熟知。


出生在汕头的郑少烘继承了潮汕人两大典型特征:一个是热衷熟悉喝茶的技能,一个是仿佛写入了基因的经商天赋。老陈皮、老香黄、老药桔……受这些岭南特有的"老"东西耳濡目染,郑少烘也爱上了具有特殊陈香的普洱,且随着年岁越长越发沉迷。同时他也敏锐意识到,拥有千年历史文化背景的普洱茶,商业价值还远远未得到开发。


图丨郑少烘


从普洱茶中,感悟商业经营之道

大多数的茶,可能存放两三年就会被丢弃,但是普洱不同。普洱存放得越久,陈香越发浓郁,价值也越高。


在很长的时间里,"越陈越香"成为了普洱茶最为与众不同的特征,甚至因此衍生出了金融属性,茶价出现过像股市一样的暴涨和崩盘。


面对复杂多变的营商环境,郑少烘的感受是市场焦虑情绪较为普遍,囤积居奇、盲目投机的行为时有发生。然而在十五年的品牌经营过程中,他的心态一直十分平和,这份心态,有不少来自于他品鉴普洱茶带来的所感所悟。


"我在做产品的过程中,会比较多地研究品类的特定属性,普洱的特定属性就是,需要相当长的陈化周期,你才能陈化出好的产品,所以你需要有长远的眼光。"



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变化,郑少烘说他向来是处变不惊,"岁月知味在这个过程里最注重布局的就是时间的维度,以高品质、优质的茶,站在时间的维度上去看待市场的变化。"


普洱茶的陈化往往需要数年时间,注定了这个行业的效益转化周期需要很长时间,缺乏耐心的人很难获得成功。


"岁月知味一直以来没有什么大动作,但就像我提出的两个观点,一个厚积薄发,一个薪火相传。普洱茶这个行业就是这样,八个字就说清楚了。我每年一点点做,不知不觉就做了十五年。"


以科学手段,构建普洱文化的根基

茶作为中华民族的国饮,背后的文化内涵丰厚,但文化的建设并非空中楼阁。


"文化其实就是人基于客观的一个认知,依赖于物质但又高于物质的一种体验。"郑少烘认为,文化不是凭空而来的,既然要讲文化,就要先把物质搞清楚,才能把物质体验提升成为文化感受。


从1729年开始,易武便是清朝贡茶的采办地。郑少烘翻遍文史资料,发现普洱茶三百年荣光,很多经典和传统都指向了这座边陲小镇。经过他前往当地综合品鉴比较,最终认定了,普洱茶的口感是他心目中所认为的最符合中国人审美的茶类。


但长久以来,普洱茶行业"水很深"的观点深入人心,郑少烘也坦承,在普洱交易过程中消费者其实是弱势群体。要扭转这一观念,需要建立深厚的理论根基。

从进入易武开始,郑少烘坚持认定,仓储陈化也是普洱重要的生产环节。为了有充分的数据对比证明,"岁月知味"严格控制新茶进入流通环节的数量,以此确保自己的老茶存量,一般"每年的新茶只卖三成,其余的囤在东莞仓库中自然陈化。"


这个比例并不是机械的,"每年做年度计划的时候,我们都会非常谨慎,哪些是畅销款,哪些是最顶端的但是又有量,哪些是中档位但是市场反应强烈……我们都会以以往的数据来做参照,再做市场调整。最后我所有要存的产品,一定是从一个长久的销售来讲的。品质、规模、年份、仓储,一个都不能少。"


图丨岁月知味位于东莞的藏茶仓库


十五年时间,上百款茶品,数千吨的仓储量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易武普洱数据库。每一款茶、每一年都会在不同的季节被反反复复冲泡审评、对比、记录、分析、总结。通过对这些基础样本的研究,一个建立在传统经验之上的普洱研究学科,已经初步建立起了框架,原本听上去虚无缥缈的经验体验,也有了科学的依据。


"科学知识、产区知识的构建是文化构建的根基,要先把这部分做了才行,所以我这几年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应该说是做了框架性的梳理,解决了人们的产区的认识问题。"


用做生意的方式,实现人生的活法

数据库的建立并非一个轻松的工作,但提起这十五年所取得研究成果,郑少烘丝毫不掩饰他的成就感。


"一般的企业没有这个意识,也没有这个投入,没有这个耐心。如果再过十五年,我们拿出三十年的同一款茶,做科学研究做比对。"


郑少烘的这一思路已经非常接近国外的葡萄酒文化。新、旧世界,不同产区,不同庄园出产的葡萄酒,风味品质千差万别,不同时间长度的窖藏也会产生独特的色香味韵。"欧洲做酒可以这么做,我们做茶为什么不能这么做?而且我们的老茶,陈化周期比酒更长。"


郑少烘不止一次设想过,如果再过四五十年,他搞一个普洱品鉴会,拿出陈化第一年到第六十年的茶,从第一年喝到第六十年,会是什么体验。


图丨郑少烘在茶山


但这个愿景能否实现,还需要建立在郑少烘的企业经营能否长久流转的基础之上。对此,郑少烘并没有过多的担心。


"我除了有这个抱负,有这个理想,我还把盈利模式也设计在了里面。不是说永远掏钱在做这个事,而是赚着钱在做这件事。"


"我是在用做生意的方式,来实现我人生的活法。"郑少烘在接受南方+文创频道记者采访时这样总结道。



注:文章来源于"南方+文创频道"。


* * *


2022-05-03 23:29:0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