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少烘《易武》专栏——易武与古六大茶山(上篇)
本篇为《易武》中「易武风土」章节之「易武与古六大茶山(上篇)」的精彩内容。
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孟子•公孙丑下》
"象明有四座古茶山,易武就只有一座,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易武就是古六大茶山?"象明茶农老王一边执壶泡茶,一边叹气。这位耿直的汉子,一直憨笑着为我们倒茶。提起这些。却愁容满面:"很多人来收茶,最多去到易武,连象明都没有来过。"
知易武而不知象明,甚至知易武而不知古六大茶山,这个奇特的市场现象,其实非常普遍。
时常有热爱普洱的茶人寻到易武古镇,喝茶聊天之间,问起店主人:"易武的倚邦怎么去?" "曼松在易武哪里?"顺应市场呼声,如今易武大街上,已经供应着革登、倚邦等地的茶。古六大茶山的茶农也纷至沓来,在古镇开设店面、经营茶叶。
而在全国各地的诸多茶叶市场内,门头上大写着"易武茶"的专卖店,进到店内,会发现一饼饼"倚邦" "莽枝" "革登" "蛮砖"等整齐陈列着,茶友们习惯将这些茶统称为"易武茶"。
同宗同源 同气连枝
在古六山少数民族中,代代流传着"孔明兴茶"的故事。六大茶山一脉相承,同宗同源,都源于诸葛孔明的传说。
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攸乐,是基诺族的聚居地,现名基诺。位于景洪市基诺乡境内,是目前行政划分上唯一不在勐腊县的茶山。攸乐茶山隔小黑江与革登茶山、莽枝茶山、孔明山相望。古茶园以亚诺村为中心向四周散射。
"置铜鉧于莽枝",莽枝,位于象明。莽枝山脚的曼赛、速底等村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莽枝的"秧林",就是古茶山育茶苗的地方,而大寨是种植茶叶的地方。
在孔明兴茶的传说中,莽枝乃是孔明埋铜(莽)之地。颇有意思的是,在莽枝茶山红土坡 76岁老人王明生的讲述中,莽枝的名字来自赶牛敲锣的声音--"莽-葬-"不绝,渐渐叫出"莽枝"这个地名。
▲ 孔明山
"埋铁砖于蛮砖",蛮砖,东接易武,西连倚邦, 位于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座茶山之间。在现在的地图上,"蛮砖"亦称"曼庄",其实是少数民族语的音译。蛮砖古茶林多集中在曼林、曼庄等地。
▲ 倚邦老街
▲ 革登茶山相传孔明植茶处
"置撒袋于漫撒"。漫撒今亦称曼撒,位于勐腊县易武乡东北,是易武茶区最早成名的山头。清代中期曼撒茶山亦曾年产茶达万担以上,是当时易武的茶叶集散中心。曼撒属易武土司管辖,是易武茶区的一部分,中途因火灾逐渐衰落,加之易武大产区的兴起,后人渐渐只知易武而不知曼撒。
千百年的岁月章回中,古六山兴则共兴,寂则同寂,一脉相连,命运相依。
云南作为世界茶树的起源地,不知起自何时,茶树就在这片土地上默默地生长发芽、繁衍生息,代代相传却又寂寂无闻。
"改土归流"成为古六大茶山第一次命运的转折点,声名初显的普洱茶因此成为清朝皇室的御贡之物。渐至"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古六山一门俱荣,登堂入室,声望日隆。
两百年风云沉浮,茶山几多变迁,但无疑这是属于普洱茶的黄金时代,也是同属于古六山的时代。抗战硝烟阻断了茶山的烟火,时局动荡,茶山凋敝,从此沉寂半百。时至今日,普洱茶再度兴盛,易武一马当先,古六山再次回归到大众的视野,朝拜者络绎不绝……
山水相连 风味相近
彝族是如今古六大茶山的主要民族之一,每年"二月八",各个彝族寨子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村中老少们穿着民族盛装,纷纷到茶地里祭拜"茶王",祈求风调雨顺,茶叶有个好收成。
当然,古六山的基诺族、布朗族、瑶族、汉族,都有着自己祭拜茶祖的仪式。在孔明山上,更是每年茶季都有规模盛大的"祭茶大典",祭拜古六山的茶祖孔明,这成为古六大茶山的一道独特风景。
▲ 古六大茶山祭祀活动
▲ 古六大茶山相似的茶园生态环境
六山一脉 同根之木
同宗同源,命运与共,同风同俗,风土相连,风味相近。这样特殊的产区背景,人们常常将易武约等于古六大茶山,就不难理解了。▲ "福庇西南"牌匾
数百年来,古六大茶山的兴衰最后汇于易武;数十年来,古六大茶山的复兴再始于易武。易武,也自然成为古六大茶山的领军者和代表者。易武既成为"名世者",世人识易武而不识古六山,就非偶然了。
易武与古六大茶山,我们并不需要去刻意区分。因为这一片养育普洱茶的故土,这一片将茶视为信仰的热土,本就同宗同源,一脉相承。
编后语:
后续我们还将继续定期连载郑少烘先生所著《易武》的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撰文 / 郑少烘
图片 / 郑少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