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实施茶业标准化战略
秋茶销售旺盛价格提升
十月金秋,正是收获季节。全国各地的茶商云集茶乡安溪"淘茶",穿梭忙碌于各产茶区之间,"见好就收"。连日来,中国茶都交易大厅里每天的茶叶交易量达100多吨,日均茶叶交易总额达1400多万元,平均每公斤茶叶价格为140元,价格比去年略有上涨。
"'五一'前后遇到雨季,导致部分春茶无法如期采摘,大家都担心秋茶会受到影响,而从日前采制出来的秋茶看,今年秋茶品质略有提升。"安溪县茶叶总公司副总经理苏少民介绍说,从暑茶到秋茶,只要间隔45天到50天就可以采摘,今年时间略有推迟,但是质量提升了,有利于第四季度市场推广。
不只在中国茶都,安溪各产茶乡镇的茶叶交易市场,同样是热闹非凡。感德、剑斗、祥华、西坪等乡镇茶市,早早开市,清晨五六点就热闹起来,茶商也得赶早。挂着各地车牌的小轿车随处可见,街道已被前来卖茶、购茶的人流和车流占据。"今年售茶收入2万至3万元,"茶农杨福明激动地说,"天气要是再放晴些,售茶收入还会大幅提升。"
今年春茶遭雨,许多茶树错过采摘期,茶农只好对其进行修剪,采摘量减少,茶商收购量少库存少。接下去将面临元旦、春节等销售旺季,茶商会增加秋茶的收购量,以满足销售需求,茶叶市场需求看好。
从茶园到茶杯"标准化"
秋茶价格的持续上扬,主要得益于安溪县委、县政府正在着力实施的茶业标准化战略。
去年8月以来,安溪县委、县政府通过开展QS管理、茶叶包装、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制售假冒伪劣、茶企加盟连锁等五项专项治理,全面提升安溪茶产业标准化建设水平,推动安溪茶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目前,该县获得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资格企业有86家、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准用企业220家。
同时,建立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产品数码防伪中心,建设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国家茶叶重点实验室,为实现标准化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今年4月,该县再次召开推进茶产业标准化建设动员大会,以强势的行政作为,下大力气对茶叶种植、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种植环节,建立农事管理记录制度,对企业生产基地要求按照GAP(良好农业规范)进行管理,对专业合作社实行双重记录制度;加工环节,建立进货、加工、销售台账制度;流通环节,建立规范标识、实名登记、刷卡交易制度;监管环节,建立信息管理制度,在全县构建涵盖茶叶生产信息、防伪标识等内容的茶叶质量数字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安全生产监管电子平台。
该县还从生态茶园建设、配方施肥、落实质量安全行政主体责任、农资经营巡查监管、杜绝茶农使用禁限用农药、做好农药使用的培训宣传、抵制外来茶青流入等7方面入手,实现标准化、规范化。
筑牢茶叶质量安全"防火墙"
2009年以来,安溪县通过学习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生产经营模式,积极推广"联作制"管理模式。
"联"字包含连带责任之意。按照协议,农户小组实行联保,任何一户违反规定,全组都会失去合作资格。正因为一旦违规情况出现,信誉受损后的组员的茶叶销售将陷入困境,所以大家都格外珍惜机会,平时就注意互相监督、规范生产环节,尤其是施肥用药方面。
"联作制"管理提高了企业在国际茶叶市场上的竞争力,该模式迅速在全县获得推广。2010年,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现场会在安溪召开,"联作制"管理得到充分肯定。
农资运用得当,茶青质地不错,秋茶卖出好价钱也就不足为奇了。今年3月,安溪县政府与福建省农科院联合研发的"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启动实施,建立了茶叶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县供销社新合作农资公司-农资经营子公司(5家)-农资经营网点(405家)-茶农、茶叶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的层层负责组织结构,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创新农资商品的经营和使用管理模式,进一步拓宽安溪茶产业的绿色之路。
"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有四大创新功能,实现了农资经营单位管理、农资准入申报审批、农资流通报备与追踪、农资稽查等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该县所有符合有关规定、取得经营资格的经营公司及所属405个零售网点全部纳入平台系统,为整顿农资市场、取缔无证经营、规范农资有序经营提供管理平台。
质量安全是茶叶发展的生命线。"现在我们采购农药、肥料都需要凭卡购买。"茶农张钦泗坦言,以前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盲目施药,导致茶叶品质下降,从而影响茶叶的质量与销售,现在茶叶质量有了保障。
除监管农资流通外,"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还在零售终端的销售凭证上,发布当期安溪茶叶病虫害情报及防治办法,指导农民科学合理用药,提高茶叶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2022-05-03 16:4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