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闽茶产业向集约型发展转变

发表于:2025-01-21 作者:创始人
茶饮趋势编辑 2025年01月21日最后更新闽茶产业向集约型发展转变<,4月24日,由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武夷学院、福建农林大学茶业科技与经济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2011年《海峡茶产业发展报告》发布会"在福州举行。与会专家研讨了海峡两岸茶产业发展的最新状
茶饮趋势编辑 2025年01月21日最后更新闽茶产业向集约型发展转变。

  4月24日,由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武夷学院、福建农林大学茶业科技与经济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2011年《海峡茶产业发展报告》发布会"在福州举行。与会专家研讨了海峡两岸茶产业发展的最新状况和特色发展,提出了推动闽台茶产业深度合作的建议。

  福建茶产业向集约型发展转变

  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海峡茶产业发展报告(2011)》指出,延续21世纪以来的快速发展,2008~2010年,福建茶产业仍然保持着较快发展速度,茶园面积由2008年的18.91万公顷增加到2010年的20.12万公顷,仅增加1.21万公顷,而同期茶叶产量由24.73万吨增加到27.26万吨,增幅达10.23%,茶叶产值由74.19亿元增加到99.58亿元,增幅达到34.2%,均超过茶园面积的增长速度。这表明近年来福建茶叶的发展正在逐步摆脱粗放型增长模式,向发挥技术进步优势的集约型增长模式转变。

  从不同茶类的产量来看,2008~2010年红茶产量大幅增加,由2765吨增加到1.35万吨,呈现出年均一倍的增长速度。其中,金骏眉、坦洋工夫、正山小种等一批中高端红茶热销,在全国掀起一股红茶消费的热潮。与此同时,福建具有传统优势的乌龙茶的发展也基本稳定,产量由12.63万吨增加到14.78万吨。而绿茶的产量则进一步萎缩,由10.83万吨减少到10.24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在茶叶消费方面,福建城镇居民的人均茶叶消费量出现逐年递减的现象。2000年福建城镇居民人均茶叶消费量达0.67千克,而2010年则只有0.33千克。

  台湾茶叶消费快速增长

  报告指出,近20年来,由于以外销为导向的台湾茶业逐渐转变为满足台湾本岛的内销茶业,台湾茶叶的消费、生产和市场等也逐渐变化,茶叶消费量不断增加,茶饮品已经成为台湾人的主要饮料。

  调查显示,在台湾2300万人口中,就有60%的人经常饮茶,平均每人每年1.6千克,台湾民众的饮茶品种,从乌龙茶、包种茶到绿茶、红茶都有。台湾岛内每年茶叶生产量1.6万吨,其中外销仅1000吨左右,而台湾岛内每年的内需市场需要量约4.5万吨,需要进口茶叶约3万吨,且内销市场的需求量仍在继续增加中。

  由于茶叶消费增长较快,使得台湾大量进口茶叶。2010年台湾共进口茶叶32392吨,进口额达到5869.7万美元。同期的茶叶出口量和出口金额分别为10651吨和3060.5万美元。可以看出,台湾在保持茶叶进口的同时,充分利用岛内较为先进的茶叶加工技术,出口较高品质的茶叶。

  ECFA助推闽台茶产业合作

  根据《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规定,台湾和大陆的茶叶贸易进入了早收清单目录,从今年元月起关税降为零,台湾茶叶出口因成本降低更加顺畅,台湾包种茶、东方美人茶、高山乌龙茶、台湾乌龙茶等台湾四大名茶,深受大陆消费者欢迎。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台商也通过在大陆开辟茶园,来引进台湾茶种种植。仅在漳平,就有多达40家台湾茶企落户,建成大陆最大规模的台湾高山茶生产基地,并将制作加工后的茶叶再返销台湾。

  另一方面,我省的茶产业积极拓展台湾茶叶市场。如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就在台湾成立高山茶叶生产基地,占地480亩,这是大陆企业首次在台设茶叶种植基地。

  报告也指出,尽管闽台茶产业合作日益密切,但目前仍然主要是台湾资本、技术的单向流入,两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有待进一步深入展开。事实上,福建茶业的土地、劳动力与台湾茶业的资本、技术只有在更为广阔的空间内,通过市场配置,引导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才可以最大化地发挥效用。

  为此,报告建议,应加快建立起调动双方积极性和实现共赢的长效合作机制,要利用福建地缘优势,加快建立具有"共同市场"性质的合作实验区。对于闽台双方来说,既要能够在合作中走出去,也要能够在合作中迎进来,走出去的是自身的优势资源,迎进来的是自身缺乏的要素或技术。

2022-05-03 15:59:5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