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有家三十载 盛世茶话永流传
编者按:2012年10月26日,在西湖国际茶人村举行了茶人之家成立30周年纪念活动,茶文化界知名专家、茶人齐聚一堂,共庆"茶人之家"成立30周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王家扬、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副会长宋少祥、杭州市委原副书记杨招棣、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总编李丹、浙江省政府联络办公室副主任许强、浙江省贸促会副会长徐山、浙江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罗光华、浙江国际茶人之家基金会创会长李元章、现任会长王润生,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原所长骆少君,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江用文,浙江茶叶集团公司董事长施建强、总经理毛立民,浙江大学茶学系童启庆教授、茶学系主任须海荣等参加了纪念活动。会上浙江国际茶人之家基金会会长王润生代表讲话,总结这三十年来茶人之家经历和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专门发来贺电,称"杭州的'茶人之家'做了许多对发展茶产业来讲有益和有远见的活动和工作。这些活动在全国来讲都有先导作用。通过参与'茶人之家'的活动,我受益匪浅。作为一个茶人,我对'茶人之家'充满敬意和感激之情。尽管现在的茶叶的社团组织比上世纪80年代多了,但'茶人之家'在我的心目中仍然占着一个重要的位置。"英、美、德等海外茶人也发来贺电,共叙30年来的茶人情谊。
茶人之家三十年,无疑就是杭州茶文化发展的当代简史,尤其是她最初的二十年,在海内外茶人的心目中有着一份重甸甸的分量,回忆过去,为的是不予忘怀!
回顾篇:播下的茶文化种子已生根开花
茶人之家,对于许多茶界的人来说,也许并不陌生。杭州西子湖畔,灵隐道上的洪春桥边,透过绿荫深处,有一处庭院式的古典建筑,那便是"茶人之家"。这是三十多前,由已故的浙江农业大学教授,著名茶学专家庄晚芳先生倡议而筹建的。
三十年过去了,三十年的风风雨雨。"茶人之家"就像是一方朱红的印,重重地压在当代杭州茶文化画卷上,以她的质朴与厚重唤起人们对杭州茶文化历史的回顾,她以杭州茶文化历史标志性的转折点或新的起点,见证和引领了杭州乃至中华茶文化兴起与发展的三十年。有人说,杭州的茶人之家,是当代茶文化的拓荒者,有人说,她是杭州茶文化传播的摇篮,也有人说,她是杭州茶馆文化和茶艺文化的发祥地,还有人说,她是早期杭州茶文化普及的一所沙龙和学校。
三十年杭州的茶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十年前,杭州还找不到一处象样的茶馆,三十年后杭州街头到处是林立的茶馆茶楼,茶馆茶楼也已成为这个都市的城市文化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十年前,不少人还不知道茶艺茶道为何物,面对着一支支海外来访的茶道茶艺交流团队,杭州的茶人们曾经为找不到一个可以对口交流的团体和单位而困惑过。三十年后,我们不仅把茶泡得流云如水,而且茶艺师业已成为国家有关部门认可的技术工种、成为正式的职业,杭州也成了茶艺师培训及茶艺交流的中心。各级茶文化研究社团纷纷成立,杭州茶文化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欣欣向荣的局面。
三十年前的茶事,是茶人的茶事,三十年后,"茶为国饮,杭为茶都",一台台茶事、茶会,成了杭州城市的重大节日,由专家学者文人的茶文化变成了普惠大众的茶文化。这一切,与茶人之家最初播下的茶文化种子不无关系。
茶人之家:一个茶人真正的家
在庄晚芳先生的倡议下,1982年10月成立了茶人之家筹备处,到1985年4月23日在杭州灵隐路上洪春桥畔的茶人之家建筑正式落成,这跨越了部门;跨越了地区界限的茶人之家,成了事实上的联系海内外茶人的一个社会团体,以茶人之家名义举办的一台台茶会,首开了茶人茶事之风,以"家"的名义,让所有的茶人聚集在一起了,它无疑是茶界专家学者谈论茶业大事的沙龙。
曾记得,1983年10月在杭州举行的那次盛大的茶人之家茶事咨询会,这是在1984年中国茶界灾难性的"产大于销"来临前夕,刚刚筹备一年的茶人之家非常具有前瞻性地召开了由全国范围内茶叶专家参加的茶事咨询会,邀请了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及庄晚芳、王泽农、黄国光等一批著名茶叶专家云集杭城,一起会诊处于计划经济末期的茶叶产销流通体制,畅谈发展茶叶贸易与文化宏论,共商开创茶叶产销新局面的大计,为尔后的茶叶市场放开,促进我国茶叶产销改革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1985年4月23日茶人之家新居落成典礼,参与典礼的海内外茶人与爱茶人,由衷地发出了感叹,茶人有了自己的家了!她由一个场所变成了一处茶文化的景点,由专业茶人的沙龙变成了茶文化的窗口与阵地,曾经海内外的茶人到杭州,都会以一种心仪之想去自己的家里看看,都说茶人之家,是一个茶人真正的家。
三十年来,茶人之家接待过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美国、英国、法国、摩洛哥、俄罗斯等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茶人和茶文化社团,韩国著名茶人崔圭用先生曾三次到茶人家作客,台湾茶叶之父吴振铎先生曾作客茶人之家。也接待过国际茶叶标准化标员会主席等一行,以"家"名义还接待过摩洛哥驻华大使。陈慕华、田纪云等领导人先后莅临茶人之家。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茶人之家成了茶人茶事活动的主要场所,不仅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把所有的包括外事在内的茶事活动放在茶人之家,其他与茶有关的部门也都将茶人之家当作茶事活动唯一场所。1988年5月14日浙江省茶叶学会首次在茶人之家举行"探新茶学"。1989年,浙江省茶叶学会又在茶人之家举行"饮茶与健康"第二届茶宴。茶人之家是很多茶人与爱茶人的心仪之地。后来,亦成了成立不久的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办公所在地。
茶人之家,促进了茶文化、茶经济的繁荣
茶人之家对外产生影响力的,除了她联系海内外茶人,开展系列茶事活动外,真正起辐射作用的是那一本依然叫"茶人之家"的小册子,她历时十年,办了整整40期,她是早期最有影响力的一本茶文化、茶经济的内部刊物,它也是《茶博览》杂志的前身。
曾经的茶事,人们兴许已经淡忘,翻开那一本本合订本,装帧与印刷在现在看来,也许太简陋了,可是重读其中的不少文章,令我们感到惊奇的是,不少文章文彩依旧,透过岁月沉淀下的茶言茶语依然不乏真知灼见。在茶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极有耐心地进行着拓荒者的耕耘,在传播与普及茶文化的过程中,逐步演绎了茶文化的完整概念,提升和完善了中华茶文化的内涵。不少人是从这里开始了茶文化研究。曾经的读者,曾经的作者,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下,他们中不少已经成了二十一世纪茶文化研究的专家与大家。
因为有了《茶人之家》,所以才有《茶博览》的公开出版。正如浙江国际茶人之家基金会创会会长李元章先生在1993年的《茶博览》公开出版创刊号上所说的:"从《茶人这家》到《茶博览》,跨出这超越而崭新的一步,是我国十多年茶叶经济发展和茶文化繁荣的必然,是国际间合作交流日益扩大的需要,也是广大读者多年来的期望。"《茶人之家》由乍雅还俗的茶文化,到专业茶人、文人雅士的茶文化,再到二十一世纪雅俗共赏的茶文化,茶博览在引导杭州茶馆业的健康发展,在引领市民既品又饮的饮茶风气上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到二十一世纪,杭州茶文化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最后形成"茶为国饮""杭为茶都"的全民茶文化,《茶人之家》和《茶博览》在推动杭州茶文化发展的每个阶段,它起到了专业媒体之号角与导向的作用。2011年,《茶博览》杂志获得"中国茶业界最具影响力传媒品牌"殊荣。
茶人集茶家,谊重乐无涯
天下茶人是一家,茶人的家承负了弘扬茶文化的光荣使命,这是茶人的事业,茶人需要承担起一份责任。
1987年5月27日,茶人之家迎来了近四十年间台湾第一个茶艺文化访问团,以台湾天仁关系企业副董事长李瑞贤为团长,台湾陆羽茶艺中心总经理蔡荣章为副团长的一行20人。茶人之家向客人奉上了以"客来敬茶"为主体的西湖双绝--龙井茶、虎跑水,台湾茶人带来了冻顶乌龙和"东方美人"白毫乌龙。那一杯龙井茶的清香和台湾冻项乌龙的醇香在两岸茶人间留下了永久的记忆。这亦是海峡两岸在杭州举行的首次茶艺交流。
随后,台湾天仁集团总裁(现为天福集团总裁)李瑞河先生多次访问茶人之家,并向正在筹建的茶人之家基金会捐款。从此,李瑞河先生也就与茶人之家基金会会长李元章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1996年,由浙江国际茶人之家基金会组织浙江茶文化交流考察团访问台湾,会长李元章先生作为主要成员随团出访,引起了台湾茶界的热烈响应,为台海两岸的茶界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可以说,两岸茶人茶文化的交流,茶人之家基金会发挥了超越了一般社团的非凡作用。
1989年到1992年,是杭州茶文化讯速崛起时期。1990年10月25日至27日杭州国际茶文化研讨会,茶人之家作为发展起和联办单位之一,来自日本、韩国等国及国内各省和香港、台湾地区的茶人参观和访问了作为会议指定的参观景点茶人之家。
1991年4月24日至26日举行的杭州国际茶文化节,茶人之家作为国际茶道茶艺表演交流的主场地,精心准备的茶人之家茶道表演队,与日本茶道表千家丹月流、北海道宝千流,全日本煎茶道联盟,台湾"华夏茶道访问团"等海外著名茶艺家同台献艺,茶人之家奉以"龙井茶宴",借取一杯春露,共识一片素心。初绽的杭州茶艺经茶人之家年轻"茶艺师"的用心演绎,客来敬茶、廉、美、和、敬的茶艺之心,与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韩国茶礼的"清、静、和、乐",台湾茶业的"清、敬、怡、真"等茶艺意境,交相辉映。共同的茶心下结下了同为茶人的无边友谊。
陈顺源先生是原法国嘉华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一直致力于中法茶文化的交流。作为一名长期移居海外的游子,没有比中国茶更能慰藉思乡之情了。片片新绿,眷眷茶情,陈先生十分珍惜与茶人之家建立的茶情和友情,每一次回到祖国大陆,他都会借道杭州,来茶人之家看看,道声平安、给个祝福。
正如英国茶人吉姆斯芬勒所说,因为茶,因为茶文化,使大家彼此间的交流更近了,她喜欢杭州的茶人之家,更希望在英国也能找到一个能够归属茶情与心灵的一个场所。日本知名茶叶化学香气专家山西贞教授在茶人之家成立20周年之际发来贺信,十分动情地说:茶人之家总是给来访者一种悠久、平和及幸福感,她的伟大功绩将得到流传。
为推广茶为国饮摇旗呐喊
茶人之家基金会作为全国第一家茶业专业基金会,早在1994年12月,联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和中国国际商会浙江省茶叶行业商会等单位在上虞绿洲山庄专门召开了一次"倡导茶为国饮研讨会",研讨会上,时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的王家扬先生在会上指出,之所以要提倡茶为国饮,是因为茶确实是是一种能为人类带来许多好处的天然饮料。时任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陈宗懋先生,也在那次会议上呼吁:倡导茶为国饮,无论在政治上或经济上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与会的50多位茶业和茶文化专家、学者、茶厂厂长及关心爱好茶业和茶文化的人士,他们就推广茶饮料、开拓茶市场、弘扬茶文化、发展茶产业等各种角度论述了茶为国饮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到2004年,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向全国政协正式提出了"茶为国饮"的提案,引起了中央及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媒体纷纷介入为茶为国饮推波助澜,现下"茶为国饮"深入人心。
茶为国饮,是无数茶人的梦想。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开展的"茶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使"茶为国饮"已不仅仅是一句宣传口号,变成了全民饮茶的推广实践。如今,茶从最早的茶人之茶、专家学者之茶,到文人墨客之茶,到茶商茶馆之茶,到政府领导关心之茶,最后回归到百姓之茶,茶文化以她的无穷魅力提升了茶的品位与内涵。
基金会,使家业更兴旺
为了使茶人之家基金会得到更大发展,让茶文化在国际上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和繁荣,茶人之家基金会创会会长李元章先生提议以茶人之家作背景衬托,成立国际性的茶人之家基金会,得到了国内外茶人的广泛响应。
茶人之家基金会于1989年春,经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正式批准更名为浙江国际茶人之家基金会。代表了茶人之家又一个新的起点。在1990年10月12日举行了隆重的庆典活动,英国、法国、美国、阿富汗、塞内加尔、香港、台湾等地的茶商、茶人云集杭城。许多参加此次庆祝盛会的茶商们一直津津乐道,他们对浙江茶叶四十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茶人之家基金会所构织的弘扬茶文化,发展茶科技,为振兴茶业服务的宏伟蓝图而打心眼里的折服,忘不了美丽的西子湖,忘不了画舫上举行的那台"龙井茶宴"的盛大茶会。
浙江国际茶人之家基金会曾先后颁发了"兴茶成果奖"和"吴觉农茶学奖学金",举行了90茶文化知识竞赛,在1992年10月召开的基金会年会上举行了国际性的"绿茶与健康"报告会。这是基金会开展公益性活动、服务于社会,服务于茶业的一个部分,对普及茶文化知识,弘扬茶文化,振兴茶业经济起到了滴水之功。
国际性的茶人之家基金会的成立,为茶人之家的家业兴旺,奠定了物质基础,考虑到地处洪春桥的茶人之家的房产不久将到期,基金会负责人开始筹划在南山路上物色场地发起筹建茶人村,由家到村,使茶人拥有一个永远的茶家。
同时正式申请由《茶人之家》改名为《茶博览》正式出版。两项大事,如愿以偿。
1993年,《茶博览》以新面貌正式公开出版。
1996,西湖国际茶人村落成。
2002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及浙江省政协联合成立"茶人俱乐部",落户于西湖国际茶人村,俱乐部主任由刘枫同志担任,成员包括薛驹、沈祖伦、王家扬、厉德馨等近50位老领导及各界知名人士。俱乐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养生、聚会议事的良好平台,作为"茶人俱乐部"的西湖国际茶人村除安排好他们每月一次的聚会外,还承担着各位成员的一些其他接待工作,延续至今,已经十年有余,得到了领导和各界知名人士的肯定和认可。
十多年来,浙江国际茶人之家基金会以西湖国际茶人村为主要的活动场所,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茶会,茶友会。茶人村接待了王蒙、冯亦代、张光年、张抗抗等文化名人,著名作家王旭烽两次率世界作家代表团问茶人村。1990年4月至今,基金与浙江省诗词学会一起每年联合举行一届"品茶诗会",使"品茶诗会"成了杭州茶文化活动的一个品牌。由茶人之家到茶人之家基金会,由"家"到"村",家业更旺了,茶文化交流面更广了,基金会成立后,她与日本中国茶沙龙、新加坡茶艺联合会、韩国茶人联合会、台湾制茶业同行工会、台湾陆羽茶艺中心、台湾中华茶艺联合促进会、香港茶人联合会、香港茶道协会、澳门茶艺协会等著名的海外茶文化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与交流关系;积极创新活动形式,实现破茧化蝶;
展望篇:稳中求变、再创佳绩
三十年来,一段段茶缘,一份份茶情,化作一句句抒情的茶诗。在整个杭城都为茶而沉醉的春天童话般的盛世茶会里,我们搜寻曾经走过的三十年的茶路,觉得摆在基金会面前的任务更重,责任更大。在新的历史时期,"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杭州的茶文化事业呈现出了历史性的欣欣向荣的繁华局面。浙江国际茶人之家基金会将顺势而为,创新组织,发展壮大基金会;创新工作思路,实行联动互动相结合;设计相关公益性项目,恢复"吴觉农茶学奖学金"及"兴茶科技成果奖"的评定;开展茶经济、茶文化及茶艺理论研究,与相关单位一起发起茶席设计大奖赛,以及相关的茶主题征文比赛等;继续资助出版茶文化系列茶文化丛书等,为杭州为浙江乃至为全国茶文化、茶经济、茶产业服务,重新赋予行业及社团的历史使命,为中华茶文化的繁荣与走向世界再作新的贡献。
(作者:孙状云 原载于《茶博览》杂志2012年第11期 总1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