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茶叶收藏家赵学娟:古董也能喝下去
新宋聘
陈年老佛爷普洱茶 即陈年药香茶
辫子茶采集时茶农即时编织成型
日前,"文逸茗清--津藏普洱茶古树茶文化展"在天津文逸茗清茶社举办,展出了著名茶珍百余款,在收藏界备受瞩目的古董级的宋聘茶、上世纪50年代思普贡茗、60年代普洱茶砖、70年代"黄印"、80年代下关铁饼、"八八青"、"五金元宝"、"九九老班章",以及被视为收藏重宝的"老佛爷药香茶"也首次亮相津门。展品的主人是天津市的茶叶收藏家赵学娟,20年的收藏生涯,倾注了她对普洱茶的生命体悟。
宋聘不为奇 还有孤品熟普
在赵学娟的收藏当中,有不少"号级古董茶",比如两款古董级的宋聘茶,十分引人注目,该茶来自始创于清朝光绪六年的宋聘号,该号是最早以生产优质普洱茶闻名海内外的老字号。该号最早在云南易武镇开设茶厂,后来与乾利贞商号合并,称"乾利贞宋聘号";并在香港设立分公司,将普洱茶销往海外,时称"茶王宋聘"。宋聘茶如今是号级古董茶的代表,2009年一饼老红票宋聘已经拍卖200万元以上,"4万元一壶的宋聘茶"还曾被央视的《走近科学》节目解密过,成为拍场中的天价茶叶。除了这两款宋聘茶,拥有贡品血统的上世纪50年代思普贡茗、首次采用金属压膜代替传统布袋压制工艺的50年代蓝印铁饼、1984年由勐海茶厂制作的第一批出口的古树青饼,以及2011年由张官寿、吕礼臻等八位普洱茶老师傅制作的限量版"新宋聘"都在展览中出现。
一般认为,普洱茶熟茶的人工制造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的,但是,赵学娟却收藏了一块制作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的"熟普"--陈年老佛爷普洱茶,即陈年药香茶,这饼茶在展览中备受业内专家的关注,据她介绍,这款茶叶是一批云南老技师年轻时制作的,与外界的认识不同,通过渥堆等方式将茶叶催熟定性便于保藏的方法其实早已经有了,只是到了1975年才以厂家制作的方式得以推广。当时能够制作出这样的茶饼并不容易,技师们希望用这种方式保藏住最好的茶叶,抱着制作"藏品"的心态,所采用的原料当然也是当时最为珍贵的,这款茶采自树龄超过1500年的古树,而且是清明前的第一采,据赵学娟的普洱茶师傅回忆,当年制作时曾经因为技术问题失败数次,最后成型的茶叶少之又少,以至于这款由名师早年制作的明前茶已成为"孤品"。由于年代久远,这款普洱老茶已经能散发出浓烈的药香,曾有知名茶人上门"领教",老佛爷药香茶历经十数泡而滋味不减,令茶人肃然起敬。
除了如"老佛爷"这样的孤品,赵学娟也收藏了不少"绝品",其中被称为"玉龙雪山小春芽"的上世纪80年代小芽普洱茶就是这样的一款茶,这款茶本来就十分罕有,材料的唯一产地就是玉龙雪山上的数棵古树,古树上的小嫩芽极为细小,制成茶叶后几近碎末状,但味道清醇,十分独特。雪山之上采摘这些细如麦芒的嫩芽,需要的耐心和技巧可想而知,加上产量极为稀少,以致一直以来被视为不可多得的珍品。由于数年前玉龙雪山的一场大火,使得这片树木在火中被毁,从此世间再无这玉龙雪山中的玲珑茶珍,据赵学娟介绍,如今这款茶在云南也只剩下几斤了。而她不但收得这款茶,而且是1987年的老茶,其在收藏界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除此之外,除了常见的茶砖和茶饼,做成元宝甚至辫子状的普洱茶她都有收藏。
为收藏云南寻好茶
结缘老茶人获真传
品茗观心,泡茶、饮茶是赵学娟生活里最重要的事情,看着她仿佛能让时间慢下来的茶道手艺,很难想象这个气质儒雅的女人为了喝到最好的普洱茶,几乎只身走遍了普洱茶故乡的所有高山。20世纪90年代,20岁的赵学娟在别人眼里是个能歌善舞,有股"文艺范儿"的女孩儿,她懂咖啡,却更爱喝茶,从花茶、碧螺春到龙井,最终被云南普洱茶的醇香、浓厚深深吸引,从经过人工发酵的"熟普"到自然存放发酵的"生普",她开始逐渐接触各个时期、不同产地的普洱茶,也慢慢地对这种来自彩云之南的独特味道情有独钟。一次偶然的机会,赵学娟喝到了一位老人珍藏的普洱茶,从"汤色"到"滋味"都带给了她从未有过的独特体验,询问后她方才了解到,这是普洱茶中的珍品--陈年古树茶,这些茶叶都产自树龄达到数百年的古树之上,采集困难且不易储藏,愈陈愈香。可是当时在北方,普洱茶并不如红茶、绿茶那样常见,收藏级别的茶更是少之又少。为了找到更好喝的普洱茶,赵学娟来到了云南。
在云南,她像初到此地的人们一样,到老茶厂寻找好茶和老字号的名茶,据她回忆,那时候有不少台商和港商在云南四处寻找陈年古树茶,不同于这些商人,赵学娟喜欢看茶农采茶、制茶,更喜欢听老茶人讲每一款茶的个性与不同,对于每一次到茶人家中品茶的机会,她都倍加珍视,不仅品茶,还做功课,光笔记就记了好几本。一次,赵学娟去拜访云南当地一名著名老茶人,时年已逾古稀的老人曾是当代云南普洱茶产业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云南最著名茶厂的创办人之一,并参与了包括普洱茶熟茶研发等多项改革工作,为了逃离人们的追捧,当时选择了隐居生活。在老人那儿,赵学娟才系统了解了不同名山、不同时节的普洱的不同美感,逐渐,老人不仅仅将普洱茶收藏与制作的一些诀窍倾囊相授,更是将自己毕生珍藏的不少"宝贝"传给自己的这位小徒弟,这其中就包括药香茶等极品茶珍。
只身前往高山名寨 完成最齐全收藏在师傅的指点之下,她早已不满足到普通的茶厂购买古树茶,她不但遍访了云南的数座普洱名山,而且深入到山寨寻茶,云南知名的普洱茶名寨易武、攸乐、布朗、班章、南糯、勐宋、景迈、千家寨、刮风寨、麻黑寨、无量山、勐库等地几乎都留下了她的足迹。虽然云南风景如画,但是茶山中的山寨并非景点,往往偏远,为了采茶,每处都要住上一阵子。山寨生活,恐怕并非每个人都能适应,往往为了得到"明前第一采"的古树茶,赵学娟会早早来到山寨住下,刚开始的时候,她吃了不少苦头:"在没有找到固定的翻译人员之前,语言问题都很难解决,而且卫生条件与城市差距太大。"让她最难以忍受的就是厕所的卫生问题,家境殷实的赵学娟从小没经历过这样的生活,千里寻茶没难倒她,倒是这些生活细节让这个讲究生活品质的女人一度犹疑不决。
可一旦与茶农们迎着朝阳上山采茶,在千年古树旁嗅着清晨的露水在嫩叶上的清凉味道,将明前第一采的茶叶掬在手心的时候,赵学娟就觉得之前的辛苦都不重要了。在这个过程中,她也体会到了茶农们对茶叶的敬畏与尊重、以茶为生的艰辛与不易。带着这种理解,她与云南的茶农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购买茶叶的时候也比其他商人大方得多。在市场尚未将这些茶叶炒至天价,当地也未将500年以上的古树加以特殊保护之前,赵学娟已将这些名山名寨的古树茶收藏齐全,每一产地的茶也不局限在一个时间段内,以"老班章"为例,从1966年的到1999年的茶饼都收藏在赵学娟的展柜里,十分齐全。
作为普洱古树茶收藏家,赵学娟始终认为,普洱收藏与其他门类收藏不同,"入口"远远要比"收藏"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