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县首期茶叶加工培训班开班
10月30日,咸丰县首期茶叶加工培训班在该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班,11个乡镇(区)的茶叶种植大户、茶叶企业技术人员共62人在该校接受为期4天的培训。这是咸丰县落实州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为本地"特色产业链""产城融合"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采取的创新举措。
近年来,咸丰县全力发展资源型工业、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业,县城工业园及忠堡、朝阳、清坪"1+3"工业园吸引了47家规模企业进驻。
产业壮大了,企业进驻了,但技术和人才却成了制约发展的瓶颈。一方面,本地产业、企业发展需要大量人才;另一方面,本地职校开设的专业与县域经济发展需要脱节,本地人才大多流失外地。
据统计,咸丰县相关企业及各类产业发展年需要人才4000余人;而咸丰县中等职校每年毕业学生1000余人,大多数进入沿海发达城市就业。
咸丰县中等职校是该县唯一公立职校,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经过调研,咸丰县调整职校办学方向,要求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和企业实现对接,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好人才培训和储备。
围绕支柱产业和企业需要,学校科学设置专业,培养适合本地产业发展的技能人才。为适应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将原开设的种植专业调整为观光农业经营及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将财会专业调整为农村经济管理专业。
咸丰县中等职校还深入工业园区企业,调研企业人才需求情况。了解到园区石材企业较多,专业人才十分缺乏的情况后,职校决定开办选矿专业。目前,选矿专业已通过省、州教育主管部门审定,明年暑期正式招生。其他如木雕、石雕、林产品加工等园区需要的专业也在积极筹备中。目前,咸丰县中等职校设有20多个专业。其中,有服务于第三产业的旅游服务与管理、学前教育等专业,有服务于工业企业的机械、电气、选矿等专业,有服务于农业的果蔬花卉生产技术、观光农业经营、农村经济管理等专业,有服务于劳务输出的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工、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
为让学生学有所成,咸丰县采取订单合作、工学交替、教学见习、顶岗实习等方式开展教学。同时,组织急需专业人才的企业专业人员走进课堂培训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企业为学生发放一定数额的工资,政府筹集部分资金为学生提供实习补助。通过这种方式,使职校的学生愿意留在本地实习。
近年来,咸丰县中等职校组织近千名学生到县内发夏食品、瀑源化工等企业实习、就业,不少毕业生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还有的成为村里的创业带头人。
今秋开学,咸丰县帅丰木业负责人找到学校,要求与学校签订联合培训人才协议,希望学校为其培训200名专业技术人才。
同时,咸丰县委人才办还在职校开展各类社会培训。依托政府"扶贫开发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民科技培训星火计划""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等项目,大力开展种植、特种动物养殖、农业机械使用、家政服务、计算机应用、汽车驾驶等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为产业链建设和"产城融合"服务。
咸丰县中等职校校长、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郭仲军说:"本地企业近几年用工需求增加,逐渐提高工资待遇、拉近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学生在本地工作会更方便,生活成本会更低,留在本地发展的优质毕业生将逐渐增多。"
今年上半年,咸丰县委人才办、县总工会、县安监局与职校合作,为工业园区企业培训安全生产技术人员246人,培训企业管理人员94人。
咸丰县探索职校人才培养与本地企业对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必将对咸丰县的"双轮驱动"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短评--
但求此路拓佳境
咸丰县积极探索职校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新路,促使产业发展与技能人才互动,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是实施人才战略的有益尝试。
走"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需要人才支撑。咸丰县把技能培养放在人才工作的突出位置,把产业发展、产业链建设作为人才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构筑产业与人才共同发展的高地。咸丰县职校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和企业需要设置20多个专业,并采取一系列务实举措增强培训效果,既有利于留住学生,缓解企业"用工荒",还能让学生了解产业发展实际,使人才培训更有针对性。
发展教育造就人才,打造环境聚纳人才,制定制度激励人才,建立机制保障人才,这条符合山区实际的人才工作路子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