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普洱茶专家纵论云南普洱茶话语权

发表于:2025-01-21 作者:创始人
茶饮趋势编辑 2025年01月21日最后更新普洱茶专家纵论云南普洱茶话语权<,来书茶叶网讯:近日,著名普洱茶文化学者吴疆先生倡导的老班章普洱茶文化全国行o;活动启动,活动将邀请著名普洱茶专家邵宛芳、周红杰、苏芳华、曾云荣、刘永华等专家们将对原料、工艺、仓储、价格、营销、生态等课
茶饮趋势编辑 2025年01月21日最后更新普洱茶专家纵论云南普洱茶话语权。
  来书茶叶网讯:近日,著名普洱茶文化学者吴疆先生倡导的老班章普洱茶文化全国行o;活动启动,活动将邀请著名普洱茶专家邵宛芳、周红杰、苏芳华、曾云荣、刘永华等专家们将对原料、工艺、仓储、价格、营销、生态等课题展开探讨,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从科学的角度去解剖普洱茶、认识普洱茶   吴疆:普洱茶消费断档问题很是耐人寻味   普洱茶现在的市场体现了两个极端,一个是极度高端市场,以班章、冰岛、易武、景迈山为代表形成的名山茶o;市场;二是极度低端市场,主要提供华南区域的餐饮业硬性需求的熟散茶品饮市场而这两者中间的一大段市场几乎是空白可以讲,现在的整体销售形势不是一片大好,而是有些糟糕   这里有一组数字可以充分说明,根据历年茶叶百强榜的统计:2011年,云南4家、湖南6家进入全国茶企百强云南百强茶企普洱茶近三年产值,200910.39亿,20109.08亿,201112.79亿(2011产量4.89万吨,全省普洱茶总产量5.56万吨);湖南黑茶百强茶企近年产值20096.52亿,20106.19亿,201119.48亿(2011产量6.35万吨)   著名普洱茶专家周红杰:大树茶与小树茶要形成合理的市场结构   普洱茶之所以能热,成因有两点,一个是越陈越香o;,一个是后发酵茶的功能优势2007年普洱茶之所以极度兴盛又迅速低迷,外部的原因当然有,但是,很大程度上在于业界专注于把越陈越香搞成了越陈越增值o;,谈增值,就是谈投资,一个行当的人都来搞投资,大家又都从来没有训练过投资理念,不失败才是不正常   普洱茶低迷之后,业界的思考开始逐渐从产品(山头)入手2008年之始,大家从网络上、平面媒体上大肆鼓吹古树茶的优势开始对经销商、消费者培训古树茶的知识毫无例外的是,这些名山茶都加工成了生茶o;生茶好不好,是茶都好,但是,如果我们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当成了别人也喜欢的东西,在推广上一定会出问题   古树茶好不好?一定好问题在于,台地栽培的小树茶占了云南茶园面积的95%-97%甚至更高的比例,也就是说,大树茶仅仅占了云南茶产量一个微不足道的份额那么,一个行业的人都去搞古树,合适吗?这就出现了有人上班章山买了十公斤老班章,拍了一大堆照片,回来就卖了一吨老班章出去的故事事实上,邹炳良、邵宛芳、周红杰、曾云荣等一大堆专家,并没有人说一个能准确判断古树茶的标准或办法出台   比如现在流行古树茶,大家做小树茶的时候就采用大叶泡条o;的制作工艺,这样从外形上就模仿了古树茶,普洱茶消费者根本无法鉴别   现在流行的古树茶辨别方法很多,比如辨认叶形外缘齿的尖钝、叶片的厚薄、叶脉深浅、马蹄杆、揉捻叶片革质化程度,其实都存在许多误区,种植专家曾云荣说,建国前的种植方式决定了不可能统一树种,也许一个大树茶园里面棵对棵的两颗茶树就是不同树种,那么,它们的叶形、厚薄、口感都不可能相同   普洱茶专家曾云荣:值得追捧的是云南的生态环境而不仅是茶本身   即使有这样的鉴别方法出台,其实意义也不大打个比方,如果说东北大豆和北美大豆在原料的时候我们也许能从外观、口感等方法来鉴别,但是,如果我们把它们都加工成臭豆腐,还有人能尝一口,就能说嗯,这是北美大豆做的臭豆腐o;吗?普洱茶的原理同样如是,在新茶的时候能有比较明显的区域特征,而在生茶发生转化后或者加工成熟茶后,这种区域的特征几乎丧失殆尽剩下的其实是普洱茶的醇甘厚滑o;四个字我们这次活动就准备了一些2003年的班章竹筒茶,让消费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这种变化   而且,我们今天不管什么原因,历史上存留下来的部分老茶,其实都是所谓的台地茶o;之所以有相当部分群体的人追求名山古树茶,其实应当说他们是在追捧云南的生态环境那么,台地小树茶和大树茶其实是在同一个生态环境应当这样来划分,古树有古树的优势,小树有小树的优异特点   普洱茶专家苏芳华:生熟茶市场比例失调   事实上,业界都去重点谈论古树茶,而古树茶的价格被拔高,熟茶的价格又提不起来,大家把古树茶都一律加工成了生茶这等于抛弃了普洱茶的另一大优势--后发酵茶的功能优势我们古树茶现在流行的是闻香气,观汤色,品茶气普洱茶的香气能和龙井去比吗?所谓的茶气足,无非是多酚类物质含量高,而华东、华北、东北等区域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小叶种炒青绿茶销区,炒青绿茶讲究的就是清汤绿水、滋味淡薄o;这就等于我们用我们的劣势去碰人家的优势   那么,大家就只有剩下越陈越增值o;这一条路可走问题在于,能形成规模效益的企业可以玩,一个行业或者说大部分企业都没有形成规模,又如何能永远增值下去?我问过很多收购班章茶的老板,绝大部分都告诉我,一年的春茶卖不了几公斤既然卖不了多少,行业内人士是不是应该去思考如何定位呢?   当然,生茶经过若干年陈化后是可以具备后发酵消食去腻、养胃、降血糖降血脂的功效,但是,我们看得见的事实,普洱茶的生茶运动o;搞了起码有十多年,市场并没有意料中大量廉价的老茶出现关键还是在于长期的存放技术并非那么简单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普洱茶云南话语权的缺失   目前的市场流行的是拿到好原料就等于得到了好茶其实,并非如此举个例子,二十年前的茅台酒和董酒都是我们国家排名靠前的十大名酒如果二十年前,有人拿壹佰万存放茅台酒到今天,他增值了起码三百倍,而如果是存放董酒呢,可能大量满仓库的酒要变现都困难,原因在于茅台酒的品牌起来了,而董酒的品牌却消失了普洱古树茶的原理同样如此   实质上,古树茶文化大流行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大家没有创立品牌的胆量,也缺乏创立品牌的动力对于,名山古树茶这种概念,业界奉行的都是拿来主义o;所谓乔木说、年份说、干仓说误导下普洱茶文化,使得云南有意无意地丧失了普洱茶理论的话语权普洱茶之所以不断出问题,表面看起来,问题出在了营销上,但是,归根结底是普洱茶的文化出了问题   云南大叶种本来都是乔木型台湾有人写书硬生生把普洱茶适制树种分为台地灌木、大树乔木,结果这一误传得到市场的热烈响应2006年,刘勤晋教授曾经著文严厉地质疑过这一现象,认为写书的人别有用心o;,结果,刘教授的话音未落,2007年省外的大量中小叶种茶进入云南茶区加工成普洱茶原因在于行业内自身就认同台地灌木茶的概念到了今天,所谓的台地灌木茶更是被逐渐边缘化这都是畸形文化种下的恶果   2000年到2005年是年份说概念o;大流行的阶段,由于一些台湾出版的书籍、图谱不正确的引导,让大家都来玩刻舟求剑的游戏,从而满大街的同庆、宋聘、红印、绿印那是个辨包装、鉴年份的时代,其实,普洱茶的年份只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并非是决定普洱茶好坏的标准举一个例子,同样一片茶放十年,存放在香港和昆明,因为温度、湿度的变化不一,结果是大不相同存放在香港的茶叶明显就转化快许多   接下来的仓储概念o;可以说是影响至深,业界的专家、商家、消费者可以冲口而出所谓的干仓、湿仓o;的说法事实上,有没有这样的仓呢?按照台湾出版的茶书介绍,仓储环境的湿度大于80%就是湿仓,反之,就是干仓那么,粤港台三地的春夏秋三季的湿度都大于80%,也就是说,粤港台三地就是天然的大湿仓o;往前倒退50年、100年,那个时代没有抽湿机,那些台湾茶书上介绍的100年干仓老茶又是如何造出来的   如果是一个茶商说干仓湿仓不奇怪,但是,如果是一个研究普洱茶的专家冒出来这是湿仓茶o;的判断,你会不会觉得惊悚呢?其实,人家的目的很简单,大家都说老茶来源于香港,那么,香港都是大湿仓o;了,只剩我独家销售干仓茶o;了么   为什么要提到以上几个概念呢?因为,这几个概念对于业界的影响至深年份说o;的成立让人得以有巨大的空间造假,而这种造假的思维害了大家业界认为造假不是问题,卖不出去才是问题业界流行的看法是,仿冒品牌是错,但是,茶没有假换句话说,茅台镇的酱香型酒可以轻易冒充茅台酒,但是,查处的时候,我们能不能说,仿冒茅台酒的包装和瓶中的酒分而处置?显然不可能但是,茶界的思维就此颠倒,所以,形成了今天大家家家卖古树,户户有名山o;的现状   而干仓概念的大流行,在于大量的生茶存放成为可能大家都鼓吹你买了我的班章古树茶,只需干仓存放二十年,就会变成红印可不可能呢?   今天的古树茶概念大流行,一个是古树茶自身的优势起了一些作用,但是,更大的力量推动是在于这些概念的误导大树小树利差巨大,名山古纯的包装纸随便印,干仓存放容易,越陈越增值,导致大量的厂家、商家的定位趋同   产业变革的问题   普洱茶我们刚才谈到了创立品牌和定位的问题,实质还存在一些产业变革的问题,比如,以龙润和天士力为首的大企业早就在实施把普洱茶从慢销到快消的转变,为什么市场反应平平?实质上还是在于大家只是外观形态上改变了,但是,运作思维仍然是传统普洱茶的观念比如说,某个企业的茶粉,本来产品的克重小、独立包装,这些都是典型的快消品的特征,但是,它又包装成礼品装,这就导致产品消费群体仅仅局限于高端的消费人群我们可以从黑茶的推广中得到启发,他们一根筋地推销发酵茶,结果,借普洱茶的势头,短短三年就超过了普洱茶很大程度上在于适饮人群的扩大化   再比如说我有一次到北京参加一个会议,碰到浙江大学茶学系的王岳飞教授,他介绍浙江茶产业就把茶叶、茶花、茶果、成品茶、半成品茶甚至茶叶加工副产品都加工为茶多酚片、儿茶素片、口香糖等食品、保健品之类的深加工产品,这将让浙江茶产业形成传统茶产业与现代茶产业的良性互动而普洱茶就目前来看,是缺乏这样的生态环境的 2022-05-03 13:28:0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