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赵李桥茶随“黑茶热”重回市场

发表于:2024-11-08 作者:创始人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11月08日最后更新赵李桥茶随“黑茶热”重回市场<,新店镇码头上搬运茶叶。在茶叶贸易中,宋代就有"一斤易一羊,十斤易一马"茶马交易记载。到了明清时代,羊楼洞的青砖茶,香气已经飘遍了万里大草原,迎来了鼎盛时期。据说,在早期俄罗斯绘制的地图上,没有汉口却有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11月08日最后更新赵李桥茶随“黑茶热”重回市场。

  新店镇码头上搬运茶叶。

  在茶叶贸易中,宋代就有"一斤易一羊,十斤易一马"茶马交易记载。到了明清时代,羊楼洞的青砖茶,香气已经飘遍了万里大草原,迎来了鼎盛时期。

  据说,在早期俄罗斯绘制的地图上,没有汉口却有羊楼洞。很大一部分内蒙人,大多不知武汉,却知道为他们提供茶叶的"赵李桥"。茶叶的出口,不仅为中国带来了贸易顺差和真金白银,更是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习惯。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黑茶并未博得内地人甚至本地人的青睐,在内地,黑茶基本无法和绿茶以及红茶竞争市场。直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安化黑茶的成功营销模式,启动了国内的黑茶热。眼下的赵李桥青砖茶,正在试图开启内销模式,与国人更愿意接受的绿茶、红茶竞争市场,更在与比它名气更大的普洱、安化黑茶等黑茶博弈。

  历史

  魏晋已有采茶业,清成外销主要出口

  今年7月31日,湖北省赤壁市被命名为"中国青茶砖之乡",赵李桥砖茶厂也成为全国唯一获得"中华老字号"的茶砖企业。作为万里茶叶之路的三大源头之一,羊楼洞青茶砖总算重新进入世人的视线。

  走在羊楼洞古街上,青石板上鸡公车留下的车痕依然清晰。青茶砖生产厂址迁至赵李桥后,羊楼洞除了原本的生活,也开发了新的旅游资源。每日总有不少游客来追寻这里曾经辉煌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魏晋时采茶业已在鄂南地区有初步发展。到了唐代,鄂南茶叶不仅被列为贡品,还加入国家商贸,采茶业空前发展,茶叶种植亦在民间广泛出现。宋代实行"茶马交易"及榷茶(茶叶国家专卖)之制,将荆湖北路的岳州、鄂州定为榷茶之地,年定上交国库榷茶247万斤。

  至明中期,羊楼洞(今赵李桥)成为鄂南茶产销集散中心。为了"茶马贸易"的需要,当时产于蒲圻、咸宁、崇阳、通山、通城及湖南临湘一带的老青茶,都运至羊楼洞加工后,再销往蒙古等边疆地区。

  羊楼洞青砖茶迎来真正的辉煌期是在清朝。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后,废除了明代的茶马司和马市,开放了汉蒙民族的民间贸易,羊楼洞供边销的帽盒茶制造业更加兴盛。

  乾隆五十一年至六十年间,山西茶商进入羊楼洞设茶庄制茶。当时著名茶叶生产厂家有三玉川、巨盛川,每年生产帽盒茶约40万公斤。据说,最鼎盛的道光、咸丰年间,鄂南地区的茶叶在全国出口量中占据了86%的绝对优势。

  这一阶段,以羊楼洞为起点的"万里茶路",顺长江而下,逆汉水而上,跨过黄河,一路走东口(今河北张家口)往北入归化(今呼和浩特),再到俄罗斯恰克图,转口销往俄罗斯及欧洲。一路走西口(今内蒙古包头),经兰州、敦煌、阿拉木图到达欧洲。顺着这两条茶道,"羊楼洞"三个字走进了欧洲人的世界,羊楼洞也成为他们眼中的茶叶圣地。

  羊楼洞开始衰落,是在经历了清末列强的压迫和盘剥之后。在抗日战争时期,又一次遭遇重创。1952年,一场因为工人疏忽造成的大火几乎将茶厂烧尽。第二年,因为京广铁路经过羊楼洞,铁路运输的便捷使它彻底告别了辉煌。

  传承

  保持青砖茶的本色味道

  赵李桥上了年纪的人,十有八九是青茶砖厂的退休工人。老茶厂养活了好几代赵李桥人。很多人家几代人可能共同使用或者操作过某一个工具或者机器。

  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权威,祖辈就是茶厂的工人。销售部的李强,爷爷辈也在厂里工作。现在厂里的近五百号人中,只有十来个是外来者。师傅带徒弟,也是一大特点。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甘多平对此深有体会,在他几十年的茶厂工作经历中,受过许多老工人"传授经验",发酵师傅许爱生、高级农艺师熊长更、武大茶艺系毕业的王江河老先生……

  感触最深的就是配料,甘多平在配料车间做了三十年,从选料到配料,具体的配备比例,以及怎样的料算是好料,都是从师傅那里学来的。为了保存传统的发酵工艺,1981年,他在许爱生老先生的口述下,记录了赵李桥老砖茶发酵流程。

  发酵工艺是最传统的。老工人们介绍,最开始全人工化的明清时代,发酵和现在一模一样。在其他环节可能被现代化的机器代替时,发酵仍需要工人的经验来掌握湿度和温度。不过,茶厂也在考虑使用机器代替这部分又脏又累的活。茶厂准备将这个工作外包给有经验的老工人。虽然是核心技术,工人们却宁愿将这个环节的工作外包。

  从机器,到企业规模,再到生产量,以及销售状况……赵李桥的砖茶生产,百来年发生了众多变迁。从羊楼洞迁址赵李桥,生产工具从手工化到主体机械化,从国有变为私有……老工艺在百来年的传承中,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

  对于产品来讲,近些年最大的变化就是在原有"川"字砖茶的基础上,他们还研发了巧克力状的产品。销售人员介绍,这个改变虽然只是改变压制模板的问题,但这种调整,是一种为了满足市场化需求而做出的调整姿态。而为了更加清洁,保持青砖茶的本色味道,烘干环节也由先前的烧制木炭到现在集中供暖烘干。

  虽然,早期的老砖茶也有其他的图案模型,但随着黑茶市场的壮大,人们对它的需求进一步明确。对生产者来说,除了基本的饮用需求外,黑茶在模型和包装上,满足送礼要求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功能

  因独特的发酵工艺,有治病的功效

  对于赵李桥黑茶来说,"第一次解放"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放宽了对茶市的管制。1985年,财政部税务局下发相关文件,明确了砖茶产品免征产品税。

  早在宋代就实行了榷茶(茶叶国家专卖)之制以来,此后的几百年间,茶叶作为大宗货物,和盐一样,一直受政府控制。新中国成立后,它作为民族产品而指定性对口边销,主要供往内蒙、新疆、甘肃、宁夏等省区兄弟民族,作为他们的生活必需品。

  权威说,这种长期的计划供应,无形中强化了这种供需关系。在市场经济时代,边销依然是赵李桥青砖茶的主要方式,内蒙等西北地区也是他们的主要销售客源。在内蒙地区,一直流传着"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这些地区大多为牧民,他们的生活饮食大多以牛羊肉为主,而青砖茶正好具有刮油的效果。

  据李强介绍,内蒙当地人在下半年购买青砖茶的量比较大,担心下雪封路,有时候一次会买一整箱。在当地,甚至会有一种现象,前来买东西的牧人,先问店里有无青砖茶,然后会一次性在这家店买了所有的必需品。倘若店里没有青砖茶,别的物资再丰盛,他们也会离开,选择下一家。

  蒙古人通常只认印有"川"字的青茶砖,显然,这跟历史贸易有关。对于边疆的少数民族兄弟来说,"赵李桥"三个字无比亲切。权威说,内蒙边区就是"赵李桥"的根,而边疆的民族兄弟们对青砖茶的钟情,大有一种"从一而终",让赵李桥人放心的感觉。

  但遗憾的是,近在眼前的赵李桥青砖茶却一直没有得到本地人的青睐。

  权威坦言,这跟茶叶一直作为国家管制物资有很大关系。长久以来国家政策没有引导内地人消费使用青砖茶的举动。青砖茶作为黑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并具有很强的解油腻、顺肠胃功能,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很长一段时间国人都吃不饱,哪有刮油的需要"。

  不过,赵李桥的青茶砖在当地有个独特的使用形式--治拉肚子,尤其是小孩子。赵李桥镇街上小吃店的老板娘说,他们并没有喝青砖茶的习惯,但早些年几乎每家每户都收藏着青茶砖,就是备着在人拉肚子不舒服时,熬一点喝。

  据史料记载,黑茶因为独特的发酵工艺,确实有治病的功效。《本草拾遗》中说:"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而黑茶,随着存放年代的增加,药理价值也越高。这也是赵李桥众多人家存放一点青砖茶的原因。

  市场

  "现代病"促赵李桥茶销量大增

  不过,眼下的情况正在发生着一些变化。据赵李桥茶厂总经理董波俊介绍,近些年,赵李桥青茶砖的销售出现了一些变化,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内销的增加。

  据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赵李桥青茶砖边销量比较稳定,在13至16万担左右。而近几年呈下降趋势,年销售量大概在10万担左右。"虽然下降不太大,但趋势已经有了。"他了解发现,内蒙等地的少数民族兄弟,喝茶的习惯已经在年轻人中有所淡化,市场仍以中老年为主,随着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和现代化的推进,他们对青砖茶的需求量也将会逐渐降低。

  不过,好的势头是,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状态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内地人也开始加大了对青砖茶的需求。据董俊波介绍,市场的需求者大多以高生活质量人群为主,"这些人很多就有'三高'症状以及亚健康。而黑茶正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这种需求的变化在市场上比较明显。在赤壁,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了生产青茶砖的行列,而销售青砖茶的经销商也越来越多。而且,随着普洱以及安化黑茶相继刮起的"黑茶风",黑茶在整个茶市的走势格外让人欣喜。

  2008年,赵李桥砖茶厂还在武汉以及其他两三座城市开了直营店。根据赵李桥砖茶厂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青砖茶年销售额为600多万,2013年,达到了3000多万元。其中,以北上广深四地为主。相较北方而言,南方人对黑茶的需求量更大,在内销中,南方的消费比例占到60%。

  对于百年老字号企业赵李桥来说,这确实很让人欣慰。即将到来的黑茶时代,让他们已经做好了扩大茶园规模和产量,在巩固边销基础上,积极拓展内销的经营策略。

  这场看似"回归理性"的黑茶热是由安化黑茶引发的,而在安化黑茶热起来之前,普洱作为另一种黑茶,已经占据了很长一段时间内的黑茶优势,至今仍然有不少普洱控。

  据市场分析数据显示,近十年来,安化黑茶升值380倍,无不跟其背后的潜藏价值相关。但无论是文化价值,还是药用价值,抑或是独特发酵为其带来的"能喝的古董"之称谓,安化黑茶和赵李桥青砖茶,都具备。

  但在整个国内茶市中,赵李桥青砖茶似乎发展的并不如安化黑茶势头强劲。现在人们说起黑茶,首先想到的会是云南普洱和湖南安化黑茶,其次是广西六堡茶和四川雅安藏茶,很少有人会第一时间想起湖北的赤壁青砖茶。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为赵李桥青砖茶湖支招,要为青砖茶打造一个让人记住的口号,这样才能迅速铺向市场。

  如果,此次赵李桥青砖茶入选湖北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算是给赵李桥青砖茶在湖北拓展文化市场的话,但愿眼下赤壁正在着手准备的国家级非遗申报,可以为赵李桥百年老字号产业拓展出一片领域。

2022-05-03 14:38:4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