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纪委回应:蜜雪冰城 "变色" 记
最近,河北廊坊三河市的街头上演了一场堪比 “变色魔术” 的离奇戏码。全国连锁的蜜雪冰城门店,原本标志性的红色招牌突然变成了绿色,“蜜雪冰城” 秒变 “绿雪冰城”。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连医院的红十字标识都被要求 “改头换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事情的起因并不复杂。当地城管部门称,根据 2024 年底发布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要对沿街招牌进行 “统一美化”,禁止使用红、蓝、黑三种颜色。但诡异的是,这份文件明明写着 “除禁止性条款外均为指导性意见”,并非强制性法规,却被城管当成了 “尚方宝剑”。商户们说,城管既没发正式文件,也没提前沟通,直接上门口头要求改色,甚至搬着梯子盯着刷漆,全程像在搞 “突击行动”。更让小本经营的商户们心疼的是,换一块招牌少则两千多,多则上万元,全得自己掏腰包。
要说最委屈的,还得是蜜雪冰城。作为全国有上万门店的连锁品牌,红色招牌就是它的 “身份证”,顾客远远看见红色就知道 “奶茶店到了”。可改绿之后,店员明显感觉到生意受影响:“好多老顾客说找不到店,以为我们倒闭了!” 而且这波操作还透着股 “迷之双标”—— 有的街道查得严,有的街道却没人管;连锁品牌被要求 “变色”,个别店铺却能 “原封不动”,难怪商户们私下嘀咕:“这哪是统一规划,分明是‘选择性执法’。”
消息传到网上,立刻引起了网友的关注。有人调侃:“下次是不是该给消防车刷成绿色?” 也有人一针见血:“城市管理不是‘一刀切’,不能为了所谓‘美观’就砸了商户的‘饭碗’。” 更有网友翻出旧账:沈阳曾经要求商铺统一 “黑底白字”,结果像 “ mourning hall(灵堂)”;成都推行过 “拼音招牌”,让本地人都看不懂 —— 这些 “拍脑袋决策”,本质上都是没把商户的权益放在心上。
好在,事情迎来了转机。4 月 11 日,廊坊市纪委宣布介入调查,三河市也开始回收整改通知。那些刚换成绿色的蜜雪冰城招牌,又连夜改回了红色。截至 4 月 13 日,廊坊市纪委调查仍在进行中,三河市尚未发布正式整改通知。看着熟悉的红色重新亮起,商户们松了口气,却也忍不住后怕:万一哪天又有新 “规定”,生意还要不要做?
这场闹剧背后,藏着几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首先,城市管理的边界在哪里?法律没禁止的颜色,能不能仅凭一份 “指导性文件” 就强行禁止?其次,执法的程序正义去哪了?就算要整改,是不是该提前听听商户的意见,而不是搞 “突然袭击”?再说了,连蜜雪冰城这样的全国品牌都能说改就改,那些小商户的话语权又该如何保障?
说到底,城市是人的城市,既要 “面子” 更要 “里子”。整齐划一的招牌或许能让街道看起来 “顺眼”,但街头巷尾的烟火气,恰恰藏在那些各具特色的店铺里。如果为了所谓 “美观” 就搞 “颜色恐怖”,强迫商户 “伤筋动骨”,最终伤害的是城市的活力和温度。
如今,蜜雪冰城的招牌变回了红色,但留给管理者的思考远未停止:如何在城市规划和商户权益之间找到平衡点?怎样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这些问题不搞清楚,下一场 “变色魔术” 可能还会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