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辟谣:网传京东 “封杀” 喜茶,禁止喜茶外卖茶品进入办公区域?
近日,一则关于京东 “封杀” 喜茶的传闻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有消息称,京东总部突然禁止喜茶外卖进入办公区,甚至关闭了园区内的两家喜茶门店。
事情的起因是一张网传的内部通知截图。截图中提到,由于合作方面的特殊原因,喜茶将停止在京东大厦营业,员工也被建议选择其他品牌饮品。消息一出,立刻引发网友热议。有人猜测这是京东为了扶持自家外卖业务,对未入驻的喜茶施压;也有人联想到喜茶曾接受美团投资,认为这是平台之间的 “资本博弈”。有网友认为:“美团投资了喜茶,只允许喜茶在美团外卖入驻”。也有网友认为:“和美团没关系,喜茶连美团都不想进”。
不过,京东很快就通过官方渠道辟谣,称传闻不实,园区内的喜茶门店正常营业。喜茶方面也解释,闭店是因为临时水电检修,与京东外卖合作无关。有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两家门店确实已经恢复营业,但闭店期间的具体原因仍未完全公开。
这场风波的核心矛盾,其实在于京东外卖与喜茶的渠道战略冲突。京东外卖自 2025 年 2 月上线以来,推出 “零佣金” 政策吸引商家,蜜雪冰城、瑞幸等品牌迅速入驻。但喜茶却一直没有加入,而是继续通过美团和自有小程序提供服务。这背后有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是成本问题。京东要求商家使用其冷链配送服务,每单成本会增加 0.8-1.2 元,这对喜茶这样的高端品牌来说可能会抵消佣金节省的优势。其次是流量焦虑。京东外卖的用户日均打开频次仅为美团的三分之一,喜茶担心影响品牌曝光。此外,喜茶与美团存在资本关联(美团龙珠资本曾参与其 B 轮融资),这也让双方的合作更加紧密。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在 2025 年 3 月撤销了集团品牌部,并入市场营销部。这一调整虽然提升了决策效率,但也可能导致合作决策更倾向于短期商业利益。有分析认为,京东可能通过调整内部政策(如限制竞品进入办公区)间接施压,推动喜茶加入平台。
不过,喜茶也有自己的考量。作为茶饮行业的头部品牌,喜茶一直强调自有会员体系的重要性,其小程序订单占比超过 70%。这种 “渠道洁癖” 让喜茶对第三方平台合作持谨慎态度。此外,喜茶与美团的合作已经形成稳定的流量入口,贸然转向其他平台可能会影响现有用户的消费习惯。
这场传闻的背后,其实折射出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激烈竞争。京东入局外卖市场后,试图通过 “零佣金” 和百亿补贴打破美团、饿了么的垄断。而喜茶等品牌则在多平台合作中寻求平衡,既要拓展市场,又要维护品牌自主权。
这场 “封杀” 传闻虽然已经澄清,但背后的商业逻辑和市场竞争值得深思。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平台与品牌的关系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充满了利益权衡和战略博弈。或许,只有真正提升用户体验的创新,才能在这场持久战中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