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奶茶店门口密布粘鼠板引争议:是预防还是存在老鼠隐患?
近日,广东某奶茶门店门口铺展近十张粘鼠板的场景引发热议。网友拍摄的画面中,粘鼠板呈扇形覆盖店门前区域,部分板面已粘有鼠毛及杂物。这一现象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两极讨论,既暴露了餐饮业长期存在的鼠患治理难题,也折射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环境的高度关注。
事件发生后,部分消费者对门店卫生状况提出质疑,认为密集放置粘鼠板可能暗示店内存在鼠患。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广州湿热气候与老旧城区环境下,奶茶店因原料含糖量高易吸引鼠类,将粘鼠板设置于门口属于预防性措施。网友分析:"粘鼠板用于拦截外围鼠群,未放置的门店反而可能忽视基础防护。"
有网友表示:“看到门店位置在广东的话就不觉得奇怪了”!毕竟在广东地区的老鼠比较“猖獗”,白天都敢跑出来。
清波灭鼠公司 2024 年数据显示,广东地区餐饮场所鼠患发生率较全国均值高出 23%,主要受高温高湿气候、建筑结构老化等因素影响。该公司负责人张经理透露,2024 年处理的广州餐饮鼠患案例中,68% 与排水系统未密封、管线孔洞未封堵有关。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餐饮场所需设置防鼠板、防虫网等设施,但部分商家为经营便利简化流程。2024 年 3 月,杨国福麻辣烫上海徐家汇店因后厨鼠患被查,监控画面显示老鼠在食材柜攀爬;2024 年 8 月,许留山甜品店深圳海岸城分店被曝光食材与垃圾混放,员工操作间发现鼠粪。这种 "邻避效应" 导致鼠患治理陷入恶性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粘鼠板虽为常用工具,但存在显著缺陷。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4 年检测显示,单价 1-3 元的粘鼠板仅能捕获 30% 幼鼠,成年大鼠逃脱后会释放警报信息。汉堡王中国区运营总监李女士坦言:"曾在检查前突击铺设粘鼠板,结果被监管部门发现老鼠活动轨迹未根本改变。"
鼠患治理不仅是个体商家责任,更考验城市公共卫生体系。2024 年荔湾区恩宁路改造案例显示,通过升级排水管网、加装防鼠设施,区域内餐饮鼠患投诉量下降 76%。而未改造区域的广州酒家文昌店负责人反映:"老鼠顺着未密封的下水道管道,每天都能从隔壁商户窜进来。"
专家建议采取 "三维防控" 策略:首先,强化物理防护,7-Eleven 便利店广州北京路分店通过加装 60cm 防鼠板、缩小门缝至 5mm,2024 年鼠患零投诉;其次,建立环境治理机制,必胜客餐厅实施 "垃圾不过夜" 制度,每日闭店后清理排水沟;最后,引入智能监测,星巴克中国区在广州试点部署红外监控系统,实时追踪鼠类活动路径并精准投放灭鼠装置。
消费者监督同样关键。2024 年,广州 12345 热线共受理餐饮卫生投诉 2.3 万件,其中鼠患问题占比 18%。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食品安全专家陈律师强调,查证属实的违规行为将面临停业整改、信用扣分等处罚,如 2024 年陶陶居新天地店因鼠患问题被吊销食品经营许可证。
正如广州市政管理局 2025 年排水系统升级工程所示,通过对老城区 1200 公里下水道加装防鼠网、定期清淤,配合商家落实 "三防" 措施,才能真正实现 "让老鼠无处可钻" 的食品安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