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这款饮品,凭啥让店员又爱又恨,你真的喝懂了吗?
在星巴克的咖啡世界里,有一款饮品颇为特殊,它让店员们心情复杂,既心生畏惧,又满心期待顾客来点,这便是馥芮白(Flat White),在瑞幸它被称作澳白 。那么这款咖啡又有什么特殊之处让店员们又爱又恨呢?
要是星巴克搞业务考评,估计有九成店员得在这款咖啡上栽跟头。从专业技术负责人的视角看,能把馥芮白做好,做其他咖啡都不在话下。可现实却是,九成店员难以驾驭它。不止星巴克,像瑞幸、幸运咖、库迪这类商业快餐式咖啡店,也很难把馥芮白做到完美。
在咖啡家族里,馥芮白、拿铁、卡布奇诺这三款饮品,虽都以咖啡浓缩液和牛奶为主要原料(个性化定制且不添加任何风味糖浆的情况下),但在材料成分比例及呈现效果上有着显著差异。
拿铁:通常来说,拿铁中咖啡浓缩液与牛奶的比例约为 1:4 至 1:5 。以中杯(354 毫升)为例,一般会使用两份浓缩咖啡(约 60 毫升),其余则为牛奶。其奶泡厚度要求在 1 厘米左右,奶泡质地相对稀薄,类似普通酸奶,能轻盈地覆盖在咖啡与牛奶的融合液上层,且长时间保持稳定,为饮品带来绵密又不失清爽的口感。
卡布奇诺:卡布奇诺中咖啡浓缩液、牛奶和奶泡的比例大致为 1:1:1 。同样以中杯为例,浓缩咖啡用量约 60 毫升,牛奶约 120 毫升,剩余部分为绵密厚实的奶泡。其奶泡厚度在 1 厘米以上,质地介于凝酪状和酸奶状之间,流动性较差,赋予卡布奇诺浓郁醇厚的口感,咖啡的香气也更为突出。
馥芮白:馥芮白堪称三者中对工艺要求最为严苛的。它的咖啡浓缩液与牛奶比例约为 1:3 至 1:4 ,中杯情况下浓缩咖啡用量与拿铁类似,约 60 毫升,但牛奶量相对少些。其奶泡厚度要求极为严格,不超过 0.5 厘米,理想状态下为 1 - 2 毫米厚。奶泡质地最为稀薄、细腻且流动性极佳,如同过滤豆浆的滤布般细密。这种奶泡与浓缩咖啡和牛奶完美融合,能让饮用者更直接地品味到浓缩咖啡的醇厚风味,同时又不失牛奶带来的柔和口感。
星巴克产品宣传页面展示的馥芮白,奶泡层目测超过 1 厘米,其实从专业标准来看,这已然偏离了正轨。同样杯型下,拿铁和卡布奇诺大杯卖 33 元,馥芮白大杯却要 38 元。这 5 元的差价可不是因为牛奶用量,而是店员制作咖啡的手艺难度不同。奶泡厚度的差异,可不是简单的多倒或少倒奶泡,而是对打发牛奶精确度的严格把控。
要打出馥芮白那种细密、稀薄、轻盈的奶泡可不容易,蒸汽棒探入牛奶的角度、深度都有很大讲究。比如,制作拿铁奶泡时,蒸汽棒打发牛奶进气时间要是五秒,制作馥芮白奶泡时,进气时间就得精准控制在三秒,就这两秒的时间差,那可全是技术活。这就要求店员在打发奶泡的时候,全程掌心不能离开奶缸,得集中精力感受奶温的细微变化,一旦奶温过高,奶泡就会变厚,那就意味着牛奶打发失败了。经验不足的新手咖啡师,特别容易出现奶泡打厚、打发粗糙,甚至打出大小不一气泡的情况。
但奇怪的是,店员们都希望顾客点馥芮白,原因很简单,这款咖啡价格高。除去星巴克臻选门店,普通星巴克高段价位咖啡一般 41 元,低段价位在 33 - 35 元之间。价位差要么是因为原材料不同,像添加特殊糖浆、酱料等,要么是新上市品类导致的。只有馥芮白,在原材料和低段价位拿铁一样的情况下,每杯能多卖 5 元。大多数时候,顾客拿到的其实就是低段价位还不合格的 “拿铁”。这样一来,店员干得少还能多挣钱,当然乐意了。
在商业快餐式咖啡的大环境下,想喝到真正优质的咖啡很难。这些品牌推新速度特别快,就是想利用顾客的猎奇心理维持客流量,对咖啡本身品质的重视程度相对就低了。真正的咖啡老饕一般都不会选商业快餐式咖啡,他们更多是借这些店面的空间休息一下,对咖啡品质的要求也就是能凑合喝就行。说了这么多,大家有没有喝过馥芮白呢?体验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