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Kalita Wave 155 波浪滤杯使用心得 Kalita滤杯冲煮参数设定教学

发表于:2024-11-08 作者:奥丁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11月08日最后更新Kalita Wave 155 波浪滤杯使用心得 Kalita滤杯冲煮参数设定教学<,专业咖啡知识交流 更多咖啡豆资讯 请关注咖啡工房(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 )Kalita Wave波浪杯咖啡滤杯的优点和不足 完美使用蛋糕杯这篇文章的主角是Kalita推出的波浪滤杯。 虽然也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11月08日最后更新Kalita Wave 155 波浪滤杯使用心得 Kalita滤杯冲煮参数设定教学。

专业咖啡知识交流 更多咖啡豆资讯 请关注咖啡工房(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 )

  • Kalita Wave波浪杯咖啡滤杯的优点和不足 完美使用蛋糕杯
  • 这篇文章的主角是Kalita推出的波浪滤杯。 虽然也有人称它为蛋糕滤杯,但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波浪滤杯这个名字,一来是人家的名字本来就是叫Wave,和蛋糕完全八竿子打不著,二来是我认为这东西实在很有趣,应该可以造成一股新的浪潮才是。在我发表这篇文章之前已经有人用波浪滤杯在世界级的咖啡冲煮赛事中崭露头角,要再兴风作浪的空间也不大,说穿了就只是跟风 XD 好啦,废话不多说,大家拿把椅子过来慢慢看吧! 滤杯的材质是不锈钢,就材质上来看不是我会喜欢的那种,对于把金属材质使用在咖啡冲煮器材上这件事情,我个人不太能适应,所以除了爱乐压的金属滤网之外,我向来很少入手金属材质的冲煮工具。原因是在我之前的经验当中,金属材质的工具很容易会让咖啡的味道变得太锐利,而那样的风味表现不是我会喜欢的。 不过这颗波浪滤杯还真的有点颠覆我对金属冲煮工具的想像。 滤杯底有个人字型的支架,理论上的功能应该是把滤纸撑高,同样也有点导流的效果。 不过我手上的这个滤杯有根支架没有完全对齐杯底的洞,就实际使用的的时候从那个洞流出来的流水流会偏向(白努力定理在咖啡器材上的实际应用?),从另外两个洞流出来的水柱是垂直向下,只有这个洞流出来的咖啡会歪一边。 这个差异在冲煮的过程中会不会有影响我不知道,因为目前手上也没有另一个对照组可以参考,在我的使用过程中确实有这个现象发生,我觉得也应该要说出来。如果你会在意这种小细节的话,也许其也材质的波浪滤杯会比较适合你的需求,至少压模制作的作工会比较精准一点。 滤杯底部的三个洞。 把手的部分很贴心的用塑胶材质包覆起来,在冲煮完成之后也不会被高温烫伤。 底座上的排气孔。 我猜想是为了在咖啡冲煮的过程中让空气可以流通所保留下来的,因为有些使用者不一定会用下壶来进行冲煮,而是会直接把滤杯放在咖啡杯上。下壶的壶嘴也许还会有通道让空气流通,但咖啡杯的话就没有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许"会影响冲煮的流速。 反正我是用kono的下壶,而且滤杯上已经有开孔,我也没有那个心思去做这方面的实验,也许大家有空的话可以自己在家里试试看 XD Kalita Wave的滤纸是专用的波浪滤纸,我打开包装的时候有闻到一股淡淡的纸味,注入热水的时候也有闻到。从网络上的资料来看Kalita有推出另一种酸素漂白后的版本,也许买那个版本的纸味会比较少一些,如果这也可以比照之前我使用KONO滤纸的经验的话。 波浪型的滤纸在拿取的时候比较会有问题,滤纸的造型比较特别,收纳方式也和别的滤纸不同,造成滤纸间的密合度比较高,有的时候一个不小心就会拿到两张。会不会在拿取的时候弄破滤纸?我个人就觉得还好,像我这种粗手重蹄的都过关了,相信大家应该也不会有太多问题才是。 滤纸本身的张力会让它自然膨起来,我觉得这个样子满好看的,就像是一朵花那样。 第一次使用,我没有事先打湿咖啡粉,除了在冲煮的过程中有闻到纸味之外,喝起来的口感没有太多差异。 第一次试冲的咖啡豆是巴拿马的哈特曼庄园长尾鹃微批次,这把豆子烘焙的时间接近一个月,就风味上来说变化已经不如刚烘好的时候那么完整,整体来说会比较偏向甜味,花香的部分也减损一些。 不过对我来说,长尾鹃这把豆子本身就是一支很强调Body的咖啡,在其他滤杯上喝不太到的果酸在这个滤杯上有点被放大标示的感觉,body的层次被拉得更清晰甜味变得更清楚,但问题也在于尾段的烘焙感(或者说是苦味)也很容易跑出来。 没关系,再做点修正就好。 对了,我还没有说这次试用的冲煮设定: 咖啡粉:19g 刻度:小富士6 水温:92℃ 预计冲煮量:290ml 粉水比:1 比 15(挖塞!有够浓) 闷蒸时注入的水量约40克,闷蒸时间没有仔细抓,但应该不到10秒。之后持续用稳定的细水柱慢注水至200g,断水一次,再用稍大的水柱进行注水至预定的水量。 第二次冲煮,先把滤纸打湿之后再说。 我不太喜欢把滤纸打湿的原因,最主要是我会借由滤纸吃水的状态来判断闷蒸时咖啡粉里的水怎么流,大既也就知道咖啡粉发展的状态,如果为了要避免纸味而事先打湿滤纸的话,我会少掉一个观察的指标,这也是我不喜欢事先把滤纸打湿的原因。 当然第二个原因就是,湿滤纸在倒咖啡粉的时候要更小心,不然咖啡粉沾在滤纸上的样子会很难看,脏脏的好像自己很不专业那样。 第二次冲煮,用的是来自卢旺达的木兰珈纳,这把豆子对我来说同样是可以展现出厚重body的咖啡,刚入口的时候有点略带柑橘调性的发酵感,以我个人的味觉经验来说其实很像浓缩后金枣茶原汁还没有加水的时候(可能这也是我偶尔会习惯性的找卢旺达咖啡的原因)。 相较于我最近比较常使用的梯型滤杯(田口护滤杯),Kalita Wave的层次感会比较明显一点,梯型滤杯的口感整体来说会强调咖啡的中后段风味,果酸和香气都要额外多花点心思去调整自己的冲煮手法才比较好表现。 就同样的冲煮手法来说,Kalita Wave可以比较清楚的喝到果酸和Body的层次,咖啡本身的水果调性也比较容易被感受到。虽然香气和果酸整体来说还是不如锥型滤杯那样奔放,但是Body的层次却又比锥型滤杯更明显一些,如果要表现烘焙所造成的甜感的话,在同样冲煮手法的情况下,也会再比锥型滤杯更厚重一点。 另外,我觉得这颗滤杯比较有趣的地方在于,因为流速偏慢的原因,所以似乎不太需要刻意做闷蒸的动作,只要用细水柱缓慢的绕圈注水就好。至于之前提到避开苦味的方法,我会在冲煮尾段加大水柱来进行,如果你有其他方式可以达成的,用你自己的就好。 冲煮完成之后,我把用过的滤纸拿出来观察粉层的状态。 可以看到的是大部分的细粉都被留在滤纸凹陷的位置,凸出的部分虽然还是有,但相较于凹陷的部分就少很多,用肉眼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我觉得是个很聪明的设计。 以这颗波浪滤杯的特性来说,我会觉得它所追求的是一种风味的平衡感,可以很清楚的表现出咖啡每个阶段的风味特色,整体来说是个很不错的冲煮工具,能当做长久使用的冲煮伙伴。 只是对我来说,短时间内可能不会入手玩意儿的主要原因是:滤纸太贵。 从网络上找到的价格来看,Kalita Wave的滤纸价格差不多是KONO锥型滤纸的两倍,也几乎就是KONO棉滤纸的价格了,一张接近3块钱的售价,长久下来还是有点伤本的,不过这对于喜欢波浪滤杯的朋友们来说,应该算不了什么啦 XD

2022-05-05 06:15:2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