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麻将传统茶室在成都逐渐火热
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2到3年内,成都将诞生一批高品质的传统茶室:只提供品茗与禅茶课堂,没有麻将娱乐与供餐服务。所谓"高品质"并非是指人均消费的高昂,而是它们的出现将满足一部分城市精英们的心灵与社交需求。这其中包括选址私密、环境幽雅的会所式茶室以及那些社区式私人消费茶室。这些大小传统茶室最近一年频繁现身成都,据不完全统计,其数量已经超过200家。他们正以燎原之势带动茶行业以外的多个相关领域的火热:从过去传统的茶叶渠道生意到如今的"茶具收藏"、"静坐养生"与"心灵成长课堂"……入行已18年、如今自创多个茶叶品牌的茶室老板贾涛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这类明显带有圈层消费的茶室,未来还将越开越多。
如果说成都已经承载了200家以上的高端茶室,这或许都难以恰当估量成都茶客的消费潜力。人来人往的茶室里,擦身而过的可能是某企业董事长、某商会主席;还可以是某房地产大鳄或金融界人士……对于茶室的经营者而言,它做的已是一种看不见的生意:在互动融汇中整合一个城市的商脉,然后创造可能的商业价值。
卖
卖茶方式正悄然改变
"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成都的茶房数以千计,且茶馆一景早就成为"印象成都"的一部分。而在成都市区的浣花溪一带、望江公园周边、宽窄巷子周围街区以及城南高端社区商业街,一批传统茶室正低调地悄然开业。有的甚至要资深茶客带领前往,才能在某条寂静的小街上探寻到它们的踪影。一如它所传递的与商业社会的某种距离感,但实质上又深谙消费心理学的会所式营销方式。
"都说成都商人的生意都是在茶楼谈成的。上世纪90年代中期,拥有一定茶行业资源的茶楼老板,纷纷开始将麻将和餐饮引入茶楼消费配套。2000年左右,又一批商业精英投资进入茶楼生意,但因发现这不是赚大钱的路子时,又相继退出。还有一部分原本经营的是茶叶专卖店,后因茶客时常上门,转而转开茶室。2008年以后,整个社会对慢生活的推崇,我自己也萌生了为茶友提供聚会场所的想法。"坐在"听香茶社"的木椅上,贾涛呷了一口茶,向记者梳理了成都茶楼的发展史。
从茶馆员工到如今的茶行老板,身兼四川茶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大西南茶叶商会副会长社会身份的贾涛,还经营着一家文化公司,跨界宗教艺术品收藏和策展。在他看来,品茶品的是茶中的苦涩与甘甜、回味与怡情。"理性、雅趣与静心"是中国文化的一种投射,更是城市精英们渴求拥有的精神信仰与文化回归。"茶室的复兴是一种消费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流行。"
玩
玩茶其实就是玩圈子
据了解,"听香茶社"已经开业3年多了,一层和二层都是茶室卡座和包间;三楼则是一个阁楼式的大房间,每周三"心灵沙龙"都在这里举行,这是一个非盈利的圈子活动,茶友们自行组织、分享养生、喜悦之道,茶友人均给个30元的茶水钱,算是收个成本价。如今,贾涛手中三个自创茶叶品牌的年产量能达到15-20万斤。公司的业务也发展到生产、批发和零售环节。这样的销量在本土茶商中已属深耕者。与其他茶室所不同的是,由于专业茶商的背景与自产渠道,到"听香茶社"的消费者直接购买茶叶的比例能达到三成。一部分茶客也份外喜欢"听香"签约制壶师的作品和茶具,这些都是茶室自身经营以外的收入。
贾涛并不忌讳茶客玩圈子的说法。"例如,我就有三个圈子,一个是同学圈、一个是藏品圈,一个是茶友圈子。"贾涛所说的朋友圈是指他在西南财大的同学圈。"听香茶社"的入口,分别挂着"西南财大EMBA联络处"、"西南财大巾帼圆梦校友聚点"两块小牌。他也坦言,的确有部分茶友通过这个人脉圈子实现了生意上的往来。因为小有名气,多年浸淫在茶行业中的贾涛平日里还经常受邀为多家企业人力资源公司或部门做茶文化讲座。还与其他茶友合作,做过宗教类艺术品的展览及商业运作。"我个人讲一场2小时的茶文化讲座,可以收入好几千块。这的确比经营茶社更容易赚钱。"
赚
赚茶室之外的生意钱
看着"听香茶社"墙上挂着的老唐卡和各种艺术品,多少能看出老板在营造茶室上的投入不菲。"听香刚开业的时候定位比较高端。做到人均80元的消费。但两年前,我们开始调整思路,将人均消费做到了如今的30元。为了服务茶友,我们每天定量提供28元/位的素餐。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做出特色。"贾涛表示。
"以我的了解,现在茶坊也好、茶楼也好,投入产出很难有良好的盈利。"一般茶坊员工和茶艺师月薪在2000-8000元左右;一个一级主街上的铺子月租金一般在350-400元/平米左右,茶客对茶坊环境要求高,最好具备口岸优势,而基础装修成本在1500元/平方米以上,此外,茶师培训和管理、一年10余万到数十万元的房租成本都是经营压力。
但对于茶室而言,这些经营压力对它都不是问题。
位于支矶石街清静的小街上,扫云禅茶室刚刚开业。稍不留意,很容易错过。门口只有门牌号,没有任何名字以招徕客人。这里不定时地举行免费的教授禅茶与静坐养生的系统课程。参加这个活动的茶友,都是通过"扫云禅茶会"的微信群获悉活动安排的。而来这里的茶友们社会职业身份多元,有传媒、广告界人士、企业单位工作人员、私企老板等。他们都是通过陶器、品茶而结缘的圈子茶友。运作这个茶室的则是一家名为四川南丝路的文化传播公司。除了茶室,公司真正打造的项目是一个投资额为2个亿、建设期达3-5年的明月国际陶艺村项目。
"可以说,我们这个茶室是个非盈利项目。茶室一年的房租都是10多万元,还不包括其他运营成本。"负责该项目的张扬告诉记者。她也是个资深茶客,如今以"明月村村长"的身份聚集了身边的不少爱茶友人。据悉,在他们的推广微信群上,近百人的茶友圈子经常是一呼百应。"我们将手中的资源整合起来进行文化推广,也是提供一个社交场。"据说,这个月明月村的新年第一窑出炉了,在微信群上提前预售时,这一批陶艺茶杯销售一空。其新近开业的茶室,也成为了其原创陶艺品的推广平台。
开茶室不为赚钱的,显然不止扫云禅茶室一家。位于上海花园商业街上的竹叶青论道馆一直低调地运营着。这里是竹叶青用于向品牌高端客户提供品茶体验的场所,更是展示品牌形象的一个窗口。对品牌而言,依靠茶馆盈利的目的同样被放在了第二位。
既然做的是生意之外的生意,对茶老板们而言,显然得以其他收入来贴补茶室生意的亏空了。
2022-05-03 14: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