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普洱茶科学(2000-2011)

发表于:2024-12-04 作者:奥丁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12月04日最后更新普洱茶科学(2000-2011)<,真正对普洱茶较系统的科学研究应是在二00八年之始。因为从这一年开始,普洱茶的科学研究开始呈系统化、规模化趋势。大量的实验报告、研究论文、科技成果,形成普洱茶研究的主流。真正对普洱茶较系统的科学研究应是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12月04日最后更新普洱茶科学(2000-2011)。 真正对普洱茶较系统的科学研究应是在二00八年之始。因为从这一年开始,普洱茶的科学研究开始呈系统化、规模化趋势。大量的实验报告、研究论文、科技成果,形成普洱茶研究的主流。

  真正对普洱茶较系统的科学研究应是在二00八年之始。因为从这一年开始,普洱茶的科学研究开始呈系统化、规模化趋势。大量的实验报告、研究论文、科技成果,形成普洱茶研究的主流,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报告层出不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由此,我们也习惯将2008年称其谓"科学普洱元年"。

  实际上从这一年开始,有几个标志性的事件拉开了科学普洱的序幕。

  一、《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正式颁布

  2008年10月17日,云南省政府、云南省农业厅、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北京召开云南普洱茶标准介绍暨产销座谈会。并正式发布《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该标准已于2008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22111-2008)的颁布不是一个简单的政府行为。它解决了过去普洱茶生产与质量监督无法可依的难题,是普洱茶生产与质量监控的根本大法。

  云南省政府自上世纪八十年代逐步形成的三级科研网络:即省、地(市)、县的茶叶专门研究所或机构,依据这个标准为核心,开展更为"贴切"的科学研究,包括指导辖区企业技术进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运转。

  "保护环境、建设有机茶园、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提升装备水平"成为基层茶农与生产企业的共识。换句话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普洱茶界真正落地生根。

  正是这种热情,云南普洱茶出现了三种令人心慰的现象。

  1、对古茶树与古茶园的保护已由过去单纯的保护向科学养护转变。云南近几年凡是有古茶园的区域几乎都出台了保护当地古茶园的条例与细则,并对凡是有古茶园的区域重新进行规划,尤其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维护与培育。这项工作前所未有,从政府到企业到茶农,对古茶树与古茶园的科学养护已经形成"全民共识";

  2、自觉将茶园的管理向有机茶园标准靠拢。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的普洱茶价格的暴跌而带来的普洱茶产销的"趋冷",并没有挫伤茶农与企业的信心。相反,在云南省各级政府的号召与指导下,人们痛定思痛,快速总结了以前的不足,下决心从普洱茶生产的源头抓起。于是,向有机生态茶园的管理靠拢,在云南茶业主产区强力推进。由此,近几年云南各地申报有机茶园认证的企业逐年增多;

  3、生产企业的厂房与设备更新速度在加快。过去普洱茶生产企业的加工条件几乎可以用"脏、乱、差"形容。近几年,绝大部分企业,都在探讨科学的工艺流程及科学的质量管理程序。其生产环境与设备水平的改进与更新速度可谓突飞猛进。在2005年以前,云南的普洱茶生产企业,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就其总的装备水平均落后于浙江、福建、江苏等产茶大省的平均水平。但到了2011年初,这种局面得到彻底改变。现在的情况是,云南普洱茶企业总体的装备水平远超于其它产茶大省的水平。其专业化、标准化、数字化的水平也处在全国前例。更加可喜的是,云南的普洱茶企业已不满足只停留在通过QS的水平,即所谓的"达标",而是向更高标准ISO22000/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迈进。应当看到,近几年申请这方面认证的企业也呈现逐年增多的态势。

2022-05-04 18:41:2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