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普洱茶冲泡初步新手教程

发表于:2024-12-22 作者:奥丁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12月22日最后更新普洱茶冲泡初步新手教程<,在普洱茶的选购、辨识习茶过程中尽量选择一种相对固定的冲泡方式(专业审评也是这样),有利于个人建立一种相对恒定的口感,对提高普洱茶品饮水平和辨识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冲泡普洱茶之前一定要进行称量重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12月22日最后更新普洱茶冲泡初步新手教程。 在普洱茶的选购、辨识习茶过程中尽量选择一种相对固定的冲泡方式(专业审评也是这样),有利于个人建立一种相对恒定的口感,对提高普洱茶品饮水平和辨识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冲泡普洱茶之前一定要进行称量重量,这是因为大多数普洱茶都是紧压的,存在不同的紧压度,如果不通过称量重量,控制合理的投茶量是很难把普洱茶泡...

  作为普洱茶爱好者来说,泡茶其实是一个极其自由和个性化的过程,冲泡者完全可以根据当地饮食习惯及爱好,通过控制投茶量、水温及冲泡时间等,找到适合自己个人口味的冲泡方式。一般来说对普洱茶冲泡影响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投茶量的控制:

  普洱茶冲泡一般茶水比的范围在1:15---1:50之间(茶水比就是投茶重量和泡茶的容器容量的比例,比如:茶水比是1:20,110毫升的盖碗或壶投茶就是5.5克)。投茶量的多少主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的饮食习惯和不同茶区的茶品风格进行选择。在冲泡普洱茶之前一定要进行称量重量,这是因为大多数普洱茶都是紧压的,存在不同的紧压度,如果不通过称量重量,控制合理的投茶量是很难把普洱茶泡好的。投茶量和冲泡时间

  泡茶的时间及冲泡次数:

  在投茶量固定的情况下,控制泡茶时间的长短的原则是:保证饮茶者能够接受的苦涩度范围内,尽量延长焖泡时间以提升普洱茶的汤感和茶汤的融合度;并尽量通过时间的调节使第一泡和最后几泡都保持一种相对恒定的浓度。以盖碗冲泡普洱茶为例:随着泡数的增加泡茶时间也是递增的,原则上在注水时间和出汤时间相对恒定的情况下,除洗茶外,第一泡的焖泡时间不少于10秒,最后一泡时间不超过2分钟。

  普洱茶由于内容物质比较丰富,和别的茶类相比耐泡度都比较高,根据焖泡时间的不同,一般都可以泡十几甚至几十泡。只要汤水不出现"走水"就可以继续冲泡。

  温度的控制:

  普洱茶茶质厚重,采摘也是以一芽二叶以下的标准进行采摘,要想充分表现普洱茶的茶性,冲泡过程中都是高温冲泡为主的,就算细嫩茶叶,高温冲泡基本不会造成"熟焖"现象。当然有时候对一些品质不太高的普洱生茶(特别是新茶)通过降温的泡法,可以提高茶汤鲜爽度、降低苦涩度、改善汤感以弥补茶品的不足,冲泡者可以灵活掌握。

  执壶与水流:

  执壶是控制泡茶的关键,普洱茶宜泡不宜冲,水流宜缓不宜激。冲泡过程讲究心平气和,保持注意力集中,注水一般以吊水为主,绕水为辅(如果要促进茶的香气可以多用"绕"的手法,"吊"更多是提高汤水的手法)。高吊水的温度会低于低吊水的温度,较粗水注的温度会高于较细的水柱。注水保持水流均匀平缓,不要直接冲到茶叶,尽量沿泡茶容器边缘注水。

  简单地给出一套普洱茶冲泡的标准是不现实的。这是由云南普洱茶品类的多样性决定的,再则由于个人口味的千差万别,冲泡就很难一概而论。实际操作中,只要我们不抱好恶之心,熟练应用冲泡各个控制因素,先把自己身边现有的茶品泡出最佳风味来,再把不同茶区、不同年代、不同存储情况的茶品进行总结对照,经常和别的茶友交流,慢慢地您也会成为一个冲泡高手、品饮高手。

  附:冲泡实例二则:

  盖碗冲泡易武茶:

  选用110ml、7克盖碗,投茶量7克,茶水比1:16。

  烧水至沸腾,除洗茶外,冲泡要求:以吊水为主,前五泡可以辅以绕的手法;尽量不要冲到茶体,注水水流不要旋转,尽量保持水温。

  洗茶(润茶):没有焖泡时间要求,注水水流可以旋转;

  第一、二、三泡的焖泡时间在12---15秒;

  第四、五、六泡的焖泡时间在20----30秒;

  第七、八、九泡的焖泡时间在40--60秒;

  第十、十一、十二泡的焖泡时间在60--120秒。

  试茶(验茶)的泡法:

  在普洱茶的选购、辨识习茶过程中尽量选择一种相对固定的冲泡方式(专业审评也是这样),有利于个人建立一种相对恒定的口感,对提高普洱茶品饮水平和辨识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选用110ml、7克盖碗,投茶量7克,茶水比1:16。烧水至沸腾,除洗茶外,冲泡要求:盖碗边缘定点低注水,不要冲到茶体,尽量保持水温,注水水流不要旋转。

  洗茶:可以快冲快出,注水水流可以旋转;

  第一泡:焖泡时间30秒;

  第二泡:焖泡时间60秒;

  第三泡:焖泡时间30秒;

  这种泡法的优点是:它把茶品各项特征都放大了展示给大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茶品的气息、滋味、汤感、水路、生津、回甘、喉韵、耐泡度及仓储状况作出判断,和专业审评的方式靠近又没有专业审评那么繁琐同时还补充了茶叶审评的一些不足之处,是一个比较科学实用的泡法。

2022-05-04 18:33:5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