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普洱茶的收敛性?
有人这样描述"茶汤入口很涩,之后在口里的回味还是很涩,这种茶叶就是涩的。茶汤入口感觉涩,之后在口里有回甘,这种就是收敛性。"
我们认为,收敛性其实可以这样理解茶汤的「苦、涩」味在进入口腔后,被感知至消退的过程。那么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普洱茶的"收敛性"呢?在若干个说法中,到底那个才是最接近"收敛性"的呢?收敛性到底描述的是茶叶的什么特质呢?
茶汤入口很苦(涩),之后在口里的还是苦(涩)味,这种茶叶就是苦涩底的茶。茶汤入口感觉苦和涩,而后苦有回甘、有喉韵,这种被感知至消退的过程就是收敛性。在一款普洱茶汤入口的瞬间,苦(涩)味会迅速被口腔的感觉器官感知,这种感觉在口腔中会能持续多久?这就要看此款茶的收敛性了。
收敛性较强的茶:苦(涩)味迅速被口腔的感觉后,又迅速消退,转成回甘迅速;
收敛性较弱的茶:苦(涩)味迅速被口腔的感觉后,消退的慢或口腔一直都延续着苦(涩)味;
收敛性一词,有收缩、内敛、含蓄的解释。同样也有一种药物叫"收敛剂"-主要成分为单宁,收敛性=涩,也许正是来自于此。
对于茶叶的品质的描述,通常的惯例人们会说好的方面,比如说某款茶,香气特别好。如果收敛性性等于刺激性的话,我们实在是无法理解"收敛性好"这句话是在说这茶好?还是不好?苦涩是刺激性,那么苦涩重的茶是好呢?还是不好?问题恐怕还不是那么简单!
如果只是简单的描述一些感官,直接用苦、涩、甜、等各种指标就可以了,为什么要破费周折的用"收敛性"呢?
下面让我们再来看看某位朋友转的关于收敛性的一些'类官方'的说法:
中国国家(GB)茶叶标准:
《GB10221.2-88感官分析术语与感官有关的术语》中对收敛的说法如下:收敛效应convergenceeffect降低了对两个同时的或连续的刺激的差别的反应。与对比效应相反。
《GB10221.3-88感官分析术语与感官特性有关的术语》中对苦,涩的定义如下:苦味的bitter由某些物质(例如奎宁、咖啡因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涩味的astringent某些物质(例如多酚类)产生的使皮肤或粘膜表面收敛的一种复合感觉。
看到这里,似乎明白,"收敛性"并不是简单的对苦涩的描述,而是说明一种复合的感觉。这种感觉会在品饮茶叶的过程中,带来给人除了身体以外的心的愉悦!
能否可以这样说:收敛性表面上是一种对感官的描述或评价,却意在道出茶品能给人带来精神愉悦的某些因素的指标。
又能否可以这样说:虽然这些因素能够给人带来的精神愉悦是千差万别的,但是却有着某些'有目共睹'的共性。(好茶的共性,不得不让我又想到某人说的"好茶是给有思想的人喝的")
再能否可以这样说:收敛性正是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而这些"因素"已经不是简单的苦涩概念。如果能对这些因素有个明确的认识,认识"收敛性",认识"好茶"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这就又说到'喝茶'上来了。喝茶理应追求好的感觉,首先是感官的方面,然后是心灵的方面,这符合东方人喝茶的追求。好的口感、香气、回甘、生津、滋味,能够给人喝着爽,但却不一定能够让人有心的愉悦,也就是说,饮者感觉不到这茶的灵性,或者说这茶"不活"!~没有茶韵!好的感觉来得太直接了,却让人觉得索然无味,经不住把玩!
也许在很多人的心里面,都有一种以含蓄、内敛为美的倾向。这如果体现在茶给人的复合感觉上,应该就能够给人带来韵味,让人觉得这茶有灵气-"活"。这就是茶的收敛性强的定义吧!(个人观点)
举几个指标来试验证一下什么是收敛的感觉:香气--香气不张扬,内敛;苦--无论轻重否,恰到好处,苦得爽朗,轻得柔美,不要苦得要死甜香得要命的那种感觉;涩--适当即可,能悠然而化;生津--姗姗而来,而不是一口下肚,马上就来,太直接了,如同吃药,何韵之有?等等,总之是一种含蓄,内敛的感觉。这些感觉对于普洱茶,尤为重要。
这些感觉复合而出的"复合感觉",饮者喝茶在口,感觉在心,评判以'收敛'为上,自然会对一款茶的收敛性如何,做出客观的评价。
2022-05-04 18: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