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11月21日最后更新勐海传奇:谁在勐海种下第一株普洱茶。
古老的祭茶仪式中祭拜的神仙不是神农氏,也不是 "茶神 "陆羽,而竟然是一千多年前的诸葛亮。纵观普洱茶的历史,种下第一棵茶树,究竟是滇南先民 "濮人 ",还是蜀汉丞相诸葛亮?
气势磅礴的澜沧江从青藏高原一路南下,奔腾不息。而流经滇南地区时,由于气候变暖,加上独特的山地气候,于是,便成就了茶叶种植的绝佳地段。如今,澜沧江流域的临沧到版纳之间,成为了普洱茶广阔的种植基地。上千年历史的古茶山比比皆是,而在勐海县贺开拉祜族村寨所在的古茶山上,流传着许多关于茶的传说,古老的祭茶仪式中祭拜的神仙不是神农氏,也不是"茶神"陆羽,而竟然是一千多年前的诸葛亮。纵观普洱茶的历史,种下第一棵茶树,究竟是滇南先民"濮人",还是蜀汉丞相诸葛亮?
古茶山上祭祀孔明
从勐海县城出发往南,进入山区后,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一直往上走,山间云雾缭绕。这里是勐海县贺开拉祜族居住的地方,普洱茶产区的核心位置。我们继续前行,空气也越来越清新,然而四周却越发显得冷清,古木参天,见不到山寨村庄。正当大家疑惑什么时候能到山顶的时候,一个村寨跃然眼前,完全木式的建筑,屋檐很低,户户相连,家家相通。典型的拉祜族山寨,最为奇特的是整个寨子周围被古茶树所环绕,大片大片地延伸开来,每年春天,当地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除了祭拜最古老的茶树外,必不可少的就是祭拜诸葛亮。不过,在这里诸葛亮的化身却是"茶祖".
勐海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左连江介绍,勐海县如今已经成为普洱茶的核心产区。在民国时期,全县境内还分布着8万亩古茶园,如今有4.7万多亩,多数树龄在200至500年间,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型茶树,距今有900多年历史,而最为古老的野生型茶树就分布在这个区域,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据介绍,每年在春季采茶时节到来之时,和其他古茶山的居民一样,贺开山寨都会进行保留了上千年的祭祀仪式,全部山寨居民集中到一起,感恩天地的赐予,同时要祭拜"茶祖"诸葛亮。左学连说,祭拜诸葛亮的传统流传于整个普洱茶产区,澜沧江流域的哈尼族、基诺族、壮族、佤族等民族群众都有不同的祭拜仪式,甚至在诸葛亮诞辰之时,昆明、西双版纳等地的普洱茶生产和销售行业都会举行纪念活动。
"武侯遗种"说
贺开拉祜族山寨的居民多认为,当地的古茶树是诸葛亮当年带来并种植繁衍下来的,然而除了口头传说和每年的祭祀外,却并没有任何遗迹可查。不过,左连江介绍,并不是只有贺开山寨的古茶山上有这样的说法,包括在巴达贺松大黑山的野生型"茶树王"在内的古茶树都被称为"武侯遗种".勐海的种茶、制茶、用茶和贸茶历史悠久,始于西汉,兴于唐宋,盛在明清至今。澜沧江北岸和南岸各有六大茶山,贺开古茶山属于南岸即江外的六大茶山之一,从历史时间来看,贺开古茶山的开发与蜀汉属于同一时期。
据史料记载,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大军南征,进入云南境内,不过,具体的行军路线却并不清楚,只在云南民间流传有很多关于诸葛亮的传说和遗迹。事实上,在东汉末年,众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就已经成为西蜀重要的物资供给基地,而到三国时期,诸葛亮为巩固汉室,"思惟北征,宜先入南","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进入云南境内,与李恢、马忠两员大将兵分三路,先后平定作乱四郡。这期间,蜀汉大军的足迹遍布昆明、玉溪、西双版纳、保山等地,而普洱茶是否就在此时被广泛种植?
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何青元介绍,江外六大古茶山中,在勐海的就有五座,正是由于悠久的历史积淀,才使得茶叶称为勐海县如今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流传关于诸葛亮与茶树传说的还有位于景洪攸乐茶山上的基诺族山寨,相传现在基诺族的祖先就是当初跟随诸葛亮南征而来的军民后代,因途中行军不力,贪酒好睡而被"丢落"(即"攸乐"的前身),这些被"丢落"的人在醒来后日夜兼程地追上大军,诸葛亮却不愿再收留他们,但为了他们的生计,同时出于开发西南疆土的需要,便命令他们种茶为生。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当初南征时,大军路过西双版纳,很多人水土不服生病,诸葛亮便命人采摘树叶煎服,于是患者便康复,后来这种能治病的"树叶"便在当地广泛种植开来,成为普洱茶的前身。
"濮人"种茶说
与诸葛亮最先种植普洱茶的传说不同的是关于"濮人"种茶的说法。左连江介绍,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濮人是如今布朗族的先民,秦汉时称他们为"闽濮"和"苞满",唐、宋时称"扑子蛮",元、明、清时称"朴满".濮人生活在澜沧江和怒江的中下游地区,从事狩猎、采集、捕捞,在当时简陋的生活条件下,濮人生存的一大特色就是依靠茶、烟两种基本植物,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各种先进的制烟、制茶工艺。
唐朝出师云南的官吏樊绰在其《蛮书》中写道:"茶出银生成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何青元介绍,其中所说的"界诸山"就是如今的西双版纳和普洱境内的各大茶山,当时的西双版纳称"茫乃道"或"茫部",而"茫乃"和"濮人"分别就是今天傣族和布朗族的先民。与"茫乃"居住在地势平坦的坝区不同,"濮人"则过着游猎生活,在不停变换的居住环境中,他们从采摘野果、野菜中认识到了野生茶,吃了野生茶树叶后神清气爽,从而知道了野生茶叶有清热、消炎、解毒、帮助消化的功效,野生茶叶由此渐渐成为布朗族生活中不可缺乏的食物,先人们从山中将野生茶树移植到栖身地种植,代代相传,最终成为农作物广泛种植。
从时间先后来看,"濮人"最早生活的时代显然要比蜀汉还要靠前。目前,国内史学和茶学界许多人都认为"濮人"与长江中下游的古代民族一样,是我国最早种茶的先民之一。左连江说,普洱茶产地六大茶山,传说也是孔明在六茶山遗器而得名。《普洱府志·古迹》篇记载:"旧时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铓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镫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名其山。"慢撒(易武)茶山传说,易武汉朝就有茶,而诸葛亮南征时教给采茶饮茶方法。
在左连江看来,勐海地区的普洱茶并不是有些人认为是从长江中下游带过来的,而是土生土长在澜沧江流域的植物,只不过最早是野生的,而且多作为药用,并不为普通大众接受。后来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人工种植的规模增加,逐渐被"濮人"外的民族认识使用。不过,真正使普洱茶实现发展繁荣,作为农业发展的,当属诸葛亮,作为南征的功绩之一,便是促进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开发,而茶叶种植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为普洱茶日后的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诸葛亮成为云南各族人民心目中的"茶祖",受到世代祭拜便不难理解了。
2022-05-04 18: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