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宜兴紫砂泥的种类

发表于:2024-11-21 作者:奥丁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11月21日最后更新宜兴紫砂泥的种类<,宜兴的陶土品种繁多,广布于宜兴南部丘陵山区。丁山、张渚、渚东为主要产地。当地一般把陶土分为白泥、甲泥、和嫩泥三大类。白泥是一种灰白色为主颜色单存的粉砂质铝土质粘土;甲泥是一种以紫色为主的杂色粉砂质粘土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11月21日最后更新宜兴紫砂泥的种类。
  宜兴的陶土品种繁多,广布于宜兴南部丘陵山区。丁山、张渚、渚东为主要产地。当地一般把陶土分为白泥、甲泥、和嫩泥三大类。白泥是一种灰白色为主颜色单存的粉砂质铝土质粘土;甲泥是一种以紫色为主的杂色粉砂质粘土(通称页岩),未经风化,又叫石骨,材质硬、脆、精;嫩泥则是一种以土黄色、灰白色为主的杂色粘土,材质软、嫩、细。宜兴陶都所产的各种天然陶土,不论是甲泥或嫩泥,都含有多量的氧化铁。含量多的约在百分之八以上,含量少的也在百分之二左右。又因各种甲泥和嫩泥含铁量多寡不同,泥料经过适当比率调配,再用不同性质的火焰烧可以呈现颜色深浅不一的黑、褐、赤、紫、黄、绿等多种颜色。这就是紫砂壶呈现各种瑰丽色泽的原因。
  宜兴陶土是宜兴制陶业的主要原料,种类繁多,但从来没有经过明确的分类,有冠以产地而命名的,如本山甲泥(黄龙山矿区所出产的陶土统称为本山泥)、东山甲泥、香山嫩泥、南山白泥等;有根据产地结合外观色泽加以区别的,如本山紫泥、本山绿泥、本山红棕泥等。最通常的是按陶土的硬度和可塑性等特征来区分的,习惯上分为甲泥、白泥、嫩泥三大类。三类泥料中,均有用于制作紫砂壶的精品泥料。
  甲泥
  甲泥,旧时多写成"夹泥",因其深埋于山腹石英砂岩的夹层中而得名;又说甲泥在宜兴陶土中质地最为坚硬,似古时的"铁甲"故而得名。前者说法较为合理,甲泥并非都质坚似铁,且甲泥确实深埋于山腹石英砂岩的夹层中。从地质学的角度上来看,甲泥矿体赋存于泥盆系上统五通组上部和石炭系下统高骊山组中部地层中;从地域分布上来看甲泥主要分布在宜兴市丁蜀镇的黄龙山、青龙山、南山;原洑东镇的白泥山、大潮山、兰山;张渚镇的太华的杨店、茗岭的平原、向山;湖滏镇的均山坞、涧坞、苍坞界、纸坊、洪岭及宜兴林场等地。按产地的不同,分别冠名为本山甲泥、平原甲泥、杨店甲泥、林场甲泥、涧坞甲泥等等。甲泥是宜兴陶土中蕴藏量最丰富的陶土,甲泥占宜兴陶土总量的83%,截止到20世纪90年代以前,甲泥经普查初步探明的储量为6738.61万吨,已开采471.21万吨,保有储量6267.40万吨。已开发的矿区或矿点有30多处,目前大部分矿区或矿点,均已处于封存复绿之中。丁蜀镇的黄龙山(即本山)是宜兴甲泥主要产区,其次有湖滏镇均山坞等。
  从矿床的分布来看,甲泥深埋于山腹石英砂岩的夹层中,矿体丰厚,最厚处达30米主矿体厚度变化不大,多呈层状产出,且层位稳定。黄龙山甲泥矿的矿体一般有四个矿层位,自下而上编为I、Ⅱ1、Ⅲ、Ⅳ号矿。甲泥是一种以紫色为主的杂色粉砂质黏土(通称页岩),外观以紫色为主,又呈浅紫色、暗紫色、灰紫色、紫红色、蓝紫色、绿色、灰绿色、青白色、浅灰色等多色种,斑点状含泥粉砂岩构造,粉砂质泥岩结构。甲泥矿体呈多层状,多色种分布,矿质不纯,间有碎石、沙砾等,即具有人们]所说的"和三夹四"的特征。纯正的甲泥,即可用于制作紫砂壶,宜兴紫砂壶的紫泥类矿料,绝大多数产于甲泥矿中。
  甲泥的特点,一是可塑性较好和结合能力强,可以制作任意大小的批件,部分具有高可塑性,多数则属中可塑性。如本山甲泥,液限为22.88%,塑限为13.68%,可塑性指数为9.20;二是泥浆性能良好,坯件干燥与烧成时的收缩率相对较小,为10%左右三是稳定性好,烧结温度范围宽,通常为1150C~1250℃。甲泥是生产大件陶质产品和注浆产品的原料。
  白泥
  白泥,在地质上,赋存于志留系上统茅山群、泥盆系上统五通组中下部、石炭系高骊山组下部的石英砂岩中(黄石夹层),多为原生沉积型矿床。矿体分布于山体背斜的翼部(山腰部),呈层状、薄层状或透镜状产出,一般矿体中往往有多个矿层。矿层厚薄不一,最厚处有10多米,最薄处仅为0.14米常沿走向或倾向尖灭再现。富有多年采矿经验的矿工们,把白泥在山体中的分布形状,形象地称之为"扁担状,"扁豆状"鸡窝状"。
  地域上,白泥原矿主要分布于丁蜀镇周围的南山、白泥山、大潮山、东山咀、兰后;湖滏镇的苍坞界;张渚镇杨店的深洞、茗岭的平原、向山等地。大潮山自古以来为白泥的优质产区。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云白泥,出大潮山,陶瓶盎缸缶用之,此山未经发用。"白泥经普查已探明的储量有538.74万吨,已开采的为162.79万吨,保有储量为374.95万吨,实际储量应比探明储量丰富。目前白泥已开采的矿区或矿点有近40处。大部分矿区或矿点,也已处于封存复绿之中。
  白泥是一种灰白色为主色,单存的粉砂质黏土。可能一般人都会认为白泥原矿都呈白色,其实不然,白泥原矿通常以灰白色为主,尚有青白色、炭黑色、灰黄色、淡红色等烧成陶后,又有呈灰白色、灰黄色、淡红色的,统称其为白泥,主要是因为性能大致相同。白泥原矿为片状或块状构造,粉砂质泥质结构,致密不坚硬,具有滑感。白泥主要矿物成分为水云母、叶蜡石、高岭土、石英及云云母碎屑、游离铁等。白泥与甲泥相比,其性能,一是泥质细腻,颗粒较细,可塑性和结合能力较好,但是沙性较重,属中高可塑性黏土。如白泥山白泥,液限为28.81%,塑限为14.20%,可塑性指数为14.79;二是白泥坯件干燥与烧成时的收缩率,较甲泥大,约为16~21%;三是烧结范围较甲泥略窄,烧结温度在1150℃~1230℃C之间,烧结温度范围为50℃C~80℃。白泥被广泛用来制作砂锅、日用器皿及美术陶瓷等。旧时很少直接利用白泥制壶,目前白泥已被少量地利用。
  嫩泥
  嫩泥,赋存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上段地层中,上覆地层为第四系冲积层。嫩泥属沉积风化形成矿床,矿体分布接近于地表,通常情况下,分布在山表红色黏土层的下面,适宜露天开采。矿体呈透镜体,厚3~15米。嫩泥的矿区或矿点主要分布在宜兴丁蜀镇周围的香山、西山、红庙、柏山、沙山、赵庄、石柱头;张渚镇太华杨店的官庄、茗岭的长岗岭;湖滏的桥北、六里棚、九里山等地。初期普查探明储量为442.29万吨,已开采116万吨,保有储量328.29万吨。曾经开采矿区或矿点有香山矿区、川埠沙山矿点、红庙矿点、九里山矿点等。嫩泥是一种以土黄色、青白色为主的杂色黏土,属于黏性砂质页岩。主要矿物成分为水云母、高岭土、多水高岭石、石英,杂质成分有铁质及云母碎屑等。
  嫩泥主要特点:一是颗粒细,黏性好,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与结合能力,属高可塑性黏土。如香山嫩泥,液限为43.28%,塑限为21.50%,可塑性指数为21.70。二是成型性能及干坯强度良好。三是收缩率大,烧成温度相对较低,烧结范围较窄。嫩泥坯件干燥与烧成时的线收缩率有时高达25%左右,烧成温度一般在1150℃℃左右,接近1200℃时烧结,烧结温度范围小于50℃C。嫩泥是宜兴制陶业常用的结合黏土。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云:"嫩泥,出赵庄山,以和一切色土乃粘脂可筑,盖陶壶之丞弼也。"紫砂陶土中的嫩红泥或朱泥类泥料多数则夹杂在嫩泥矿层中。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这句诗说明了紫砂泥的珍贵,在博大精深的茶道中,紫砂壶成为茶的配,千百年来长盛不衰,为人们所称颂赞美。如今紫砂已成为宜兴的名片,乃中国的名片。
2022-05-04 12:55:0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