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茶故事丨1950年-1984年安化茶叶收购站的建立与变迁
发表于:2024-12-22 作者:创始人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12月22日最后更新益阳茶故事丨1950年-1984年安化茶叶收购站的建立与变迁<,茶叶收购站是指分布在各个产茶区直接收购茶农茶叶的基层收购单位。安化是产茶大县,茶叶收购站数量多,从1950年开始设立茶叶收购站,至1984年茶叶市场开放,茶叶收购站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长达34年的时间里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12月22日最后更新益阳茶故事丨1950年-1984年安化茶叶收购站的建立与变迁。
茶叶收购站是指分布在各个产茶区直接收购茶农茶叶的基层收购单位。安化是产茶大县,茶叶收购站数量多,从1950年开始设立茶叶收购站,至1984年茶叶市场开放,茶叶收购站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长达34年的时间里,安化县茶叶收购站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茶叶收购政策,努力完成茶叶收购计划,积极帮助社、队发展茶叶生产,改进和提高茶叶品质,增加集体收入,提高社员生活水平,使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得到巩固和发展,为安化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安化茶叶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安化茶叶收购站还被作家彭伦乎和戏剧家阙全芳作为创作题材,分别创作了小说《茶叶收购员》和花鼓戏《新站长》,在当时影响甚广。
专事茶叶收购的业务机构
茶叶收购站是直接进行收购茶叶的基层单位,它的根本任务是收购茶叶,贯彻执行国家的收购政策,保证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茶叶收购计划。
茶叶收购站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分配的收购任务结合本地区茶叶生产情况,与生产单位协商签订派购合同,代委托收购单位发放预购定金,及时收购,搞好仓储保管,运送茶厂。茶叶收购站改为隶属供销合作社管理后,安化采取的是由县供销社统一与茶厂签订委托代购茶叶协议书,茶叶收购站收购茶叶后,负责将茶叶运至合同指定的地点交茶厂验收。"收购站、收购站,离了收茶没事干,半年工作半年闲。"曾经有人这样形容某些茶叶收购站的工作,为了克服这种"只管收购,不问生产"现象,确保完成茶叶收购任务,安化县茶叶收购站不是坐店收购,等客上门,而是采取多种办法,抓源头,扶植茶叶生产,建立支农小组,层层固定专职茶叶生产培植员,深人茶区,上山下厂,宣传组织,参与生产,指导茶农搞好茶树种植、茶园培管和茶叶采制技术,如在春茶开园收购茶叶之前,采取办学习班,开专业会,现场示范等办法,组织经验交流,在收购中,发现茶叶质量问题,加工技术未过关的,收购人员还上门进行辅导;及时了解和反映茶区情况,协助组织生产中需要的肥料、种子、制茶机具、燃料、农药等,认真负责,具体帮助;不断下队收集了解情况,及时掌握茶叶生产动态,经常向当地党委政府请示汇报工作,及时向生产单位传递茶叶收购信息,使之生产适销对路产品。
安化茶叶收购站主动配合当地茶叶生产部门,积极作为,当好"参谋",扶植生产,他们以实际行动赢得了茶农的信赖,茶农称赞道:收购站的同志真是想得周到,抓得主动,帮得具体,为我们把茶叶生产搞上去,费了不少力。
茶叶收购站的成立和发展
解放前,安化各茶号、茶行除门市收购毛茶外,并分设仔庄于产区收买毛茶,据刘凤文1934年调查,安化当时有红茶号52家、黑茶号73家,其中两者兼营的4家,据19家红茶号统计,共设仔庄89处,茶农卖茶尚称方便。仔庄就是茶叶收购站雏形。
解放后,1950年到1952年,茶叶收购采用直接收购方式,安化茶厂和安化砖茶厂根据中国茶业总公司"以销定产"的方针和任务,到产区自设收购站,直接收购。因此,当时的茶叶收购站分别隶属安化茶厂和安化砖茶厂。安化茶厂收购茶类为"安红",下设收购站:酉州初制厂、酉州、三渡水、崇阳观、文溪、渠江、东坪、马路口、官庄、菸溪、龙潭、黄沙坪、马辔口、岳溪、湖南坡、江南、洞市、马迹塘、冷家咀、小淹、青龙溪、上沙湾、探溪、马渡塘、平溪等25处;安化砖茶厂收购茶类为"砖茶",下设收购站:仙溪、大福坪联购处、县城、黄沙坪、洞市、蓝田等6处。
从1952年下半年开始,上级就要求在合作社组织已经发展健全的地区,尽量委托合作社代收,1953年,安化茶叶收购全部改为委托供销合作社收购,茶叶收购站隶属供销合作社系统管理,一直延续到1984年茶叶市场开放。
茶叶收购站一般设立在产茶区中心,交通方便,靠近农村集镇的地方。便于茶农送售茶叶和购买所需的生活生产物资。茶叶收购站的规模,视收购任务的大小,产品集中与分散程度,以及茶叶生产者的组织形式而定。可概括为三种类型:第一种为集中产区,设立常年性茶叶收购站,安化称之为中心站,收购季节收购茶叶又辅导采制技术,平时深入产区指导生产,协助组织生产资料。配备的人员有站主任、扦样、审评、计价司秤、记码、会计、出纳、保管、运输等人员7至10人。第二种类型是一般产区。在基层供销合作社农副产品综合收购站内,设常年性的茶叶收购组,安化称之为甲级站。配备的人员有扦样、审评计价、司秤归堆,储运等4至6人。第三种类型是分散产区,产量不多,而又零星分散,一般建立专业流动收组,定点定期流动收购,安化称之为乙级站。安化县茶叶收购站这三种类型都有,以第二种为主,在不便送售的边远地区增置临时收购点,对产量较多的茶场,采取就地验收,就地包装调运的办法,既为社队节省了劳力,有加快了收购进度,这种灵活的收购方式,深受群众欢迎。
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收购任务的增多和茶叶品种的变动,茶叶收购站(组),不断增加。1956年以前,安化茶叶收购站的设立较少,与千家万户生产茶叶的形式不相适应。茶农排队争售茶叶,快则半日,慢则要三四天,茶农深感不便,反映强烈。1958以后,随着收购站的增加和茶叶生产集体化,消除了排队争售的局面。
至1984年止,全县共有茶叶收购站75处,工作秩序良好,能够保证茶叶的顺利收购。1985年茶叶经营放开,安化县内农业、供销、乡镇企业、外贸等国营集体单位及个体插手收购茶叶,形成多家抢购,收购网点激增,如云台区,1984年以前,仅有收购站12个,1985年增至25个,茶农卖茶极为方便。
收购茶叶对样评价按质论价
茶叶收购站收购茶叶的一般程序是毛茶由生产单位送到茶叶收购站,由收购站的收购人员取样、审评、计价,与送售者协商同意后,过磅、付款,计付奖售物资指标。
具体收购手续时按茶农到站先后,将社、队名称、售茶人姓名、送售件数等登记填写收购凭单(简称毛票),再按次序扦样,测定水分,评定外形等次,开汤审评内质,然后结合外形、内质等次,确定收购价格和堆级,所评等价,售茶单位同意后,对样过磅归堆,进行水分扣补,由司秤员将毛票交给会计员算账,发放价款和按规定发给奖售票证(如发有茶叶预购定金,须做好思想工作分期收回),然后登记送售人所持的茶叶送售登记卡,作为检查派购任务执行的依据。流动收购的茶叶,在包装时,须按等级放入内挥,用包布或木、竹牌标明堆别,封口上盖好印记,以免到收购站或验收单位错乱。在有条件的地区,采取队评站验的办法。
茶叶收购中,茶农最关心的是价格问题,安化茶叶收购站克服"验级宁紧勿松,价格就低不就高"的思想,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做到柜台上宣传价格政策,墙壁上公布价格政策,样品上体现价格政策,实行茶农、加工员、收购员三结合民主评茶验级,对样评价,按质论价,调动了茶农的积极性。
1984年,茶叶市场开放后,茶叶收购,国营、集体、个人一齐上,收购网点星罗棋布,收购方式多种多样,极大地方便了茶农交售,而作为专门从事茶叶收购的茶叶收购站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成为历史的记忆。
(资料来源:益阳日报,作者:汪勇、张庆如)
2022-05-04 09: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