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茶画第二期 ——《萧翼赚兰亭图》
早就想做《萧翼赚兰亭图》,因为这是个多么有点的故事啊--国家元首为了从私人藏家手中夺取珍宝,不惜派出高智商间谍前去偷取,结果间谍圆满完成任务,失去珍宝的原主吐血身亡...
里面有两个重要信息--第一,国家元首是唐太宗,第二,那珍宝是王羲之的传世名帖《兰亭集序》!
故事的始末是怎样的呢?请往下看。
忘了说,这幅画的作者是唐代大画家阎立本。
"设计骗取兰亭集序"的这段故事记录在唐代何延之撰写的《兰亭始末记》,作为中国古代史奇闻异事的重要一章,历代画家都有着墨,所以《萧翼赚兰亭图》也有很多版本。
宋代,佚名
明代,佚名
在众多版本的里,不管人脸怎么变,场景怎么变,左下角仍然绘制了一幕煮茶的场景。
既然聊到茶了,那就开始说说图中的煮茶说起吧。
初唐•煮茶
熟悉茶叶历史的人应该知道,从唐代陆羽煎茶法兴起,中国的饮茶变成了一件有体系的事情,在这之前呢,人们对于煮茶的方式还是比较豪放的。
阎立本版本的《萧翼赚兰亭图》里,左下角有两个仆人--童子正弯腰,端着一个大茶碗,等待身前的老仆人把茶煮好,端给客人喝。
老仆人坐在藤蒲团上,搅拌着茶汤。他面前有一个落地的风炉,炭火正旺,炉上有一个有流嘴的茶釜,茶汤咕噜咕噜的冒着热气。脚边还放了一张茶席,上面还有一个茶碗、一个撵茶的茶碾和装碎茶的茶盒。
茶釜是当时烹饪茶叶的重要工具,多用陶、石或铜制成,放入碎茶末进行熬煮。而茶碾用于碾碎茶叶,在法门寺出土的唐代茶具中,就有一个金光流璃的茶碾。
由此可见,初唐时候的煮茶法非常简单--将茶叶碾碎,放入茶釜中熬煮,有点煎中药的感觉,有时还会加点葱姜蒜盐调味,现在看来似乎别有情调,不过相较于陆羽的煎茶法,煮茶法的确显得更加粗放、随性。
而这幅画也表明在初唐时,茶叶就已经作为招待宾客的重要食物了,但如果早知道这次招待的宾客是个国家级间谍,可能茶叶就会偷偷的换成泻药了吧。
间谍身负国家任务潜入和尚圈为哪般?
先来介绍下人物关系,右边带冠的男子叫萧翼,是本次故事的男主角,左边坐在木椅上的和尚就是《兰亭集序》的藏主辩才和尚,中间那个是打酱油的,不认识。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的国家元首唐太宗非常喜欢王羲之的笔墨,但惟独没有王羲之的传世名帖--《兰亭集序》。后来打听到,这幅名帖在王羲之后人的弟子--辩才和尚的手中,派众人重金求之,辩才却一直声称"已佚",唐太宗也毫无办法。
于是唐太宗的爱臣房玄龄提议说,不然找个间谍去偷吧?便招来监察御史,一个名叫萧翼的人去完成这次国家任务。
萧翼智商极高,盘算一下后找唐太宗拿了两幅王羲之的字帖,便出发去浙江找辩才去了。
跟所有电视剧剧情一样,辩才在寺庙里"偶遇"了萧翼,当时萧翼背着手,端详着墙上的壁画。几经交谈后辩才十分惊讶,想不到一个来浙江卖"蚕种"的山东商人(萧翼这样自我介绍的)能有这番诗书气,非常欣赏,于是与他"共围棋抚琴,投壶握朔,谈说文史,意甚相得。"当晚还留宿禅院,晚上又设"药酒茶果"款待萧翼,两人诗歌相和,一副相见恨晚的知(ji)己(you)模样。
"相处"一段日子后,有天萧翼故意说,我有两幅王羲之的墨宝。
辩才说,明天带来看看。
第二天,辩才看完萧翼带的墨宝,评价到,好帖是好帖,但是不是最顶级的。
萧翼装傻问道,何为王羲之的顶级字帖?
辩才笑着说,《兰亭集序》!并邀约次日展示给萧翼看。
明日,萧翼果真见到传说中的《兰亭集序》,那个心内澎湃啊,你想你要是执行国家任务,看见这传说中的任务物品就在眼前,一般人早就嘴角抽动双眼放光露出了破绽。
但萧翼心理素质极好,笑着说,《兰亭集序》早就失传了,你这肯定是拓本。
辩才虽极力证明自己手上的这幅就是真迹,但萧翼举例子、讲道理,一口咬定辩才手上的就是拓本,最后一摆手说,你拿着我带的王羲之真迹自己对比看看吧。
辩才想想难得争论,便再也没说什么,也对萧翼的防范值降到0。
于是,《兰亭集序》和萧翼带的两幅墨宝就放在辩才的书桌上,再也没有收起来。
于是,在一个万里无云,又飘着多多白云的晴天,趁着辩才不在,萧翼一手便拿走了《兰亭集序》。
于是,唐太宗很高兴,赏了萧翼,又大赏辩才,但辩才难过啊,没过多久就郁郁而终了。
听到辩才去世的心情,不知道萧翼是何等心情呢?
再回头看这幅画,你会觉得人物刻画得非常霸道--左边的萧翼一脸精明,正在细细打算着什么,画面右手边,坐在木凳上的辩才垭口无言、神色惊慌,中间坐着的禅师愁眉苦脸,似乎察觉到有什么重大事情发生又无能为力。
哎,所谓男人何苦为难男人?只怪君子之命不可违啊。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若有疑问请联系茶语网。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否则涉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