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沱茶王国,百年下关,往事悠悠话风云

发表于:2025-01-22 作者:创始人
茶饮趋势编辑 2025年01月22日最后更新沱茶王国,百年下关,往事悠悠话风云<,引子:凡对嗜好普洱茶的人们而言,下关沱茶四个字可说是品质以及信誉的保证,在中国普洱茶风云跌宕的江湖中,在西南茶马古道悲欢起伏的传说里,它以历经百年的身影,默默诉说着一个又一个时代的故事,也将饱经风霜的
茶饮趋势编辑 2025年01月22日最后更新沱茶王国,百年下关,往事悠悠话风云。 引子:凡对嗜好普洱茶的人们而言,下关沱茶四个字可说是品质以及信誉的保证,在中国普洱茶风云跌宕的江湖中,在西南茶马古道悲欢起伏的传说里,它以历经百年的身影,默默诉说着一个又一个时代的故事,也将饱经风霜的下关茶厂推向了前台。


下关沱茶可以说承载了大理,乃至云南太多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元素,它是中国民族茶业发展的一个活化石,而下关茶厂,则是忠实记录了这种种元素在时空转换中成就经典的里程碑。




艰难时世 曾因沱茶名动八方


如果把目光放回一百多年前,整个中国社会都处于一片风雨飘摇的大时代,那时的云南也并不安定。


在清末民初,云南地区贸易的往来,主要依靠的还是一条茶马古道。而地处滇西中部的大理,自古以来都是滇西的交通枢纽、商业中心,也是滇西、滇南的茶叶集散地,早在唐代的南诏国时期,西双版纳和思茅的茶叶就已运销大理。自清末民初起,下关一跃成为西南最大的茶叶交易集散地和生产加工地,也成为了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以及整个中国的紧压茶加工中心。


那么下关沱茶因何而诞生?这必须要说到下关沱茶的创始人--当时的大理喜洲商帮首富严子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创立了主营茶叶销售的"永昌祥"商号,并把总部迁到了下关。后来,为了解决用传统揉制方法制成的紧压茶在马帮、船只的运输过程中易碎、霉变的问题,严子珍改进了原来"姑娘团茶"的设计,率先研制出形状独特的"沱茶",使"永昌祥"声名大噪,其产品在四川等地销售的成功局面,又让喜洲商帮的其他商家纷纷进入了沱茶制作和销售的阵营中。


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竟争中,"永昌祥"却始终一路高歌、力拔头筹,究其原因,在那个缺少质量意识和体系追溯的时代里,"永昌祥"所产的"松鹤牌"沱茶不仅非常重视质量,而且促销和防伪方式都很新颖。比如在一定批量的沱茶中,必定可找到附有一根标有商标的金黄色丝带的沱茶,顾客每积足十根丝带,便可到经销店换取一斤"永昌祥"的茶叶。除产品质量过硬外,永昌祥在经营中还十分注重诚信,做到了一诺千金。特别是与藏胞交易中,相互承诺,一年半载中不立字据却从不失信,因此深受藏胞信任,在商界赢得了独一无二的口碑。


就这样在"永昌祥"的带领下,短短几年间,以沱茶、牛心型紧茶为主要品种的紧压茶加工成为了下关最大的民族工业。当时在下关的几条主街道上,茶厂、堆店云集,到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下关商会茶叶同业公会登记在册的会员数就多达40户,是下关商会31个同业公会中会员数最多的一个公会。下关茶叶的加工和贸易达到了史无前例的辉煌。



茶厂往事,下关沱与中国命运的血肉相连


因沱茶而起的财富故事,是下关茶厂的最初一笔,而它真正的传奇,却是在百多年风云流转的岁月中,始终不曾停下过生产的脚步。无论八年抗战、十年浩劫还是到后来的经济体制转轨,下关茶厂的命运在冥冥中仿佛自有天佑,没有任何一件事能够打断它稳步前进的步伐。



收回目光,走进现在的"下关沱茶博物馆",可以看到博物馆其中一个展厅的墙上,挂着一块牌,上面有22个字--"国家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和"国家边销茶原料储备企业"。这从另一个方面解释了下关此地的特殊性--位于古代"茶马古道"要冲的下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对国家的战略储备和资源调度,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1941年,云南中国茶叶贸易有限公司和蒙藏委员会合资兴办"康藏茶厂",成为如今下关茶厂的前身。而正是由于下关所处离藏区最近、沟通最便捷的地域区位和以生产藏族民众生活必须的沱茶砖茶为主的生产结构,使其在特定时期的生产甚至具有了维护国家统一的高度意义。



就在1953年,云南省公司紧急通知下关茶厂,调运54吨"宝焰牌"牛心型紧茶至西藏。而当时下关茶厂的月产量仅为1400多担,这紧急增加的54吨茶叶就是1080担,几近等于在短时间内把月产量翻了一番。一时间原料供应和青茶外运的压力巨大如山,可是下关茶厂不畏艰难,专门成立了由66匹骡马组成的驮运队,使得茶马古道上第一次出现了国营的马帮队伍。下关人用火一样的热情,追星赶月完成了国家任务。


在解放西藏以后,下关茶厂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1951年到1954年,中央财委指定下关茶厂赶制紧茶740多吨运往西藏,其中包括沱茶,因为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茶叶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原来传统的进藏路线和茶叶运输方式已远远适应不了形势和需要。工人们加班加点赶制的一批批茶叶通过畹町出境,在缅甸装上火车,再用轮船运到印度加尔各答,接着又用火车转运至噶伦堡,最后由马帮才能运抵西藏。


有史料记载,许多藏民在茶叶抵藏后高呼"加察热!加霞热!加梭热!"(汉语:"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茶叶对藏民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可以说西藏的和平解放,下关沱茶实在功不可没。


由于下关是国家指令性计划的边销茶生产企业,所以即使在文革期间,这里的生产也绝不能停,因为厂里生产原料一度不够,曾使得周恩来总理都亲自过问并调拨原料给下关生产。这对一座中国茶厂的生产来说实属凤毛麟角。


"销法沱"的故事是下关传奇的另一个版本:1975年,下关茶厂报经云南省茶叶公司批准,试制普洱沱茶;1976年,首次批量出口沱茶专供香港天生行。这一回引来了法国老人弗瑞德•甘普尔的注意。这位老人其实不寻常:他是二战时期戴高乐将军法国军团撤到英国本土空降部队负责与英军联络的军官。年轻时他在一位英国军官处,喝到产自下关被英军珍藏的云南沱茶,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那隽永的普洱茶香,让他梦萦魂绕了整整数十年的光阴。


甘普尔先生当即前往香港天生行,要求下关生产的云南沱茶由该行转销法国市场,就这样,原本只能进入各国华人社区的普洱茶,正式打开了国际市场,并引发从此经久不衰的热潮。



流金岁月 下关档案珍藏无法复制的绝版记忆


下关茶厂的另一大亮点是它独树一帜的实物样本档案室。只要进入,眼前顿时就涌入一排排、一列列方方正正的纸箱,它们摞在铁架上,一直高到接近天花板。



其实下关档案室的形成原因,来自当年下关茶厂隶属云南省茶叶公司管辖时,照惯例与省内乃至国内其他茶厂交换茶样所留下的历史资料。据了解保存在下关茶厂茶龄在十年以上的茶叶,超过1800个茶样,是目前云南省茶叶实物留存样数量最多的茶叶档案库,而若论品种丰富性,恐怕在全国都首屈一指。另外面对一屋子的档案,如果要找出一个五十年代的老茶样,完全可以在三到五分钟的时间内完成。这是其他茶厂办不到的。




而下关茶厂最初放茶样的地方,是当年的审检室。像其他同时代的一些国营老茶厂那样,下关在每一年份都会有留样,甚至每一年份的不同月份都会有留样,几代下关人对样品保存的细致专注程度,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档案室的环境要求遮光防风。在安静的光线下,当人缓缓进入历史年轮的深处,感受着下关从建厂以来每一阶段的主流产品和它们背后的故事时,许多曾经只停留在书面资料上的名字,一一浮现眼前。由于年代久远,许多产品外包装上的字迹已模糊退却,可那些火热的岁月,却在日益转化的老茶中呈现动人面貌。


难得的是,在一场又一场接踵而来的时代风波中,下关茶厂经受住了考验,从五十年代开始的数十年间,始终在同一个地方不间断地进行生产。而建设西路上的下关老厂房除了门牌号码外,几乎没有任何变化,这才留下了这些对社会乃至全世界来说都弥足珍贵的实物档案。


而更珍贵的是,时至今日,下关沱茶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唯一一个仍在大规模生产的百年民族品牌,就在2011年5月,下关茶厂双喜临门:下关沱茶荣获 "中华老字号"称号,下关沱茶制作技艺荣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中国民族茶叶发展史上极其璀璨的重要章节!


原来历史从未走远,它在以新时代的表达方式生动诉说着对百年下关的敬意。



下关风云 茶香茶缘始终义结四海


在下关茶厂的百年风云录里,有几个轨迹是一直为人乐道的:一是20世纪初由喜洲商人严子珍创立的"永昌祥"号,创新工艺使下关沱茶风靡中国西南诸省、民族边疆地区乃至海外。而"永昌祥"沱茶所使用的"松鹤"牌商标,至今仍是下关沱茶的经典样本。




二是"七七"事变后,日军几乎完全封锁了中国对外的海上交通和陆上交通。为了保证藏区民众的茶叶供应,支援长期抗战,位处滇西的下关就成为战火中的物资转运地。在此背景下,蒙藏委员会派代表格桑泽仁与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协商,在下关成立了康藏茶厂。所产边销茶除了供应藏区生活,甚至支援了中国远征军的抗战。



三是20世纪五十年代初通过公私合营,把自"永昌祥"成立后在大理兴起的数十家茶叶商号全部并入了下关茶厂。这样一来下关就汇集了大理制作茶叶的所有技术、设备、劳动力、原料、拼配方法及其有形和无形资产,成为了业界巨无霸。




四是改革开放后的1984年,国务院批转《商业部关于茶叶购销政策和改革流通体制意见的报告》中明确宣布,将茶叶从国家二类物资降为三类物资,原来的统购包销变成了自购自销,茶叶价格随行就市。就此,中国茶叶市场宣告彻底放开,茶叶流通和流向发生极大转变,下关茶厂除了边销茶以外的内销和出口市场,经受着巨大考验,而它却逆势突围,一跃成为云南省规模最大、效益最佳的茶叶精加工企业,并将成绩一直保持到2006年。




五是在2004年4月举行的云南省下关茶厂国有净资产拍卖会上,下关茶厂成为全国茶业界首家向市场公开拍卖的国有企业,而最终代表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班子成员参加竞拍的以董事长罗乃炘为首的七人团队,以8100万元力挫资金雄厚的两家社会企业,赢回了下关茶厂的主权。而下关茶厂的数百名职工闻讯欢声雷动,几乎是人人凑钱支援了领导班子的行动。



红尘滚滚、风云激荡,下关茶厂的每一次转折,都透露着时代背后整个中国社会在变革的信息。而那些因茶而生的故事,每一个瞬间、每一种关注、每一份憧憬……如今鲜活地呈现在来者面前,以全部档案追溯的方式告诉人们,过去中国人的情感和中国人的命运。


甚至有些喝了一杯子沱茶的华侨,因为种种关系滞留海外,也慕名来到下关一睹当年的实物,希望从一件件档案中,拼接完整个人家族的历史。而下关茶厂对这样特别的茶客,也有更人情味的关照,比如针对市场上对下关老茶的热议,会适时发挥下关档案室的优势,为大家鉴宝寻宝提供支持。




往事不老、下关长青,已经走过百年岁月的下关茶厂,究竟会有怎样蓬勃的明日天涯?一起拭目以待。




本文由茶语网(www.chayu.com)独家拍摄和撰写。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违法必究。
2022-05-04 00:07:3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