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有一种茶人叫做陈海标

发表于:2025-01-22 作者:创始人
茶饮趋势编辑 2025年01月22日最后更新有一种茶人叫做陈海标<,这是2015年的暮春。午后。一座阳光明媚的茶山,古木参天、溪水潺潺,山间有花次第开放。山路上走来一个颀长清瘦的男子,仿佛与这遍野山林融为一色。他已不算年轻。他的眼角有隐隐细纹,每一缕细纹都记录了他生命
茶饮趋势编辑 2025年01月22日最后更新有一种茶人叫做陈海标。

这是2015年的暮春。午后。

一座阳光明媚的茶山,古木参天、溪水潺潺,山间有花次第开放。

山路上走来一个颀长清瘦的男子,仿佛与这遍野山林融为一色。

他已不算年轻。

他的眼角有隐隐细纹,每一缕细纹都记录了他生命中的忧患和起伏,可是他的眼睛,还是年轻的。

这是双奇异的眼睛,在镜片后,有时折射温柔而灵活的眼波,有时又十分冷峻。

他笑起来时,总有一丝与年龄不尽相符的纯真,但他实在并不经常笑。

十三年前,就在这个叫易武的地方,出现了这个沉默少言的男子,他叫陈海标。

他曾那样年轻过,而今早非当时容颜,却为风云变幻的普洱茶江湖,树起了一面叫"斗记"的旗帜。



一入易武深似海,痴心炼得"斗记"茶

对江湖人称"标哥"的"斗记"掌门陈海标而言,十三年前初入云南古茶山的那一天,对他是从未有过的震撼:"我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在广东生活了三十年,见惯小桥流水,哪里看过这样接天蔽日的古茶山和古茶树。"他形容那是来自视觉和心理的双重震撼,"2002年,我带着一本茶书上山,本想按图索骥寻找普洱的繁华世界,但实际的情况相去甚远。"



怎么描述2002年的茶山呢?陈海标一到云南就去了易武,结果有些失望--这个当年曾以最优质的普洱茶打动了清王朝最高统治者的"贡茶之乡",现在很难找出几家特别像样的普洱茶生产场所。而当地的工艺水平落后于中国茶业的整体发展水平,陈海标看在眼里叹在心里。

2002年,不过三十岁出头的陈海标手下已不止一门生意:他是建筑师出身,却开了一个化工厂、办了一个茶庄,还开了一个茶艺馆,生意都不错。他笑着说:"本来办厂是主业卖茶是副业,后来兴趣使然,茶庄越做越得心应手,再到后来与人合办的工厂遇到一些波折,就干脆全心做茶了。这才有了云南之行。"




由于当年的普洱茶加工生产远非今日模样,陈海标怀着他的坚持和理想,用脚步几乎丈量了澜沧江内江外所有古茶山。他想从源头开始把握茶叶的质量,就隐居山间,像神农尝百草一样尝遍了每个山头茶叶的味道,只为了要在近乎丝毫差异间做出天壤之别的味觉鉴别。这样一来,本就清瘦的他更消瘦了。别人笑他痴心,陈海标认真道:"不是为了做茶、做好茶,我何必自讨苦吃?在广州有着可以喝早茶吃夜宵的闲适生活,我跑这么远就是为了做自己想要的茶。"



可是在十三年前的茶山,做好茶三个字意味着无比的艰苦,因为生产设备、制作环境、初制工艺等各方面条件都不如人意,让陈海标十分头痛。"这么好的茶、这么好的料,不能浪费啊,怎么办?从源头开始树立每一道有关制茶的标准!"对茶痴心的他,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

认真到底是陈海标的性格,他下定决心做自己的品牌,也重拾对古法工艺的尊重。于是从一开始在易武老街662号办起"德茗轩"普洱茶坊,到2005年成立云南西双版纳易武正山茶业有限公司,并最终于2006年推出"斗记"精品普洱茶问世,陈海标的寻茶之路上,写满了探索。



一般初入茶山的生意人,都希望以最低风险得到最大的收入,这无可厚非。但陈海标偏不--他在数年间建立起近40家斗记初制所分布在各个古茶园,而各个初制所都在严格的工艺流程中掌握最恰当的分寸。为了适应各大茶山的茶青原料,陈海标经过反复试制调整,给每一个初制环节都制定了细致严格的标准。为了毛茶的审评和产品的拼配,每一年新茶生产与拼配期间,在整个春茶季,他每天要大量试茶、反复调整配方,甚至消耗身体到需数月调理的地步。可是陈海标说,要做好一件事,就要吃得苦中苦。

"做好茶就要讲究到底,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将就和碰运气,这样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哪怕是一百年过去,有一天我人不在了,我的品牌还在,我的茶还在,我这一生,就算没有白活过。"

水开了,投茶进紫砂壶,缕缕蒸腾的热气好似浮生,又像陈海标的眼神--有一丝寂寞,也有一点孤独,但更多的是温柔和深情。

那是一个高手的眼神。



陈海标的斗记茶,波尔多的酒庄酒

2007和2008这两年,对陈海标和他的"斗记"品牌来说,真可算是一场卓绝的考验。陈海标自己说:"因为普洱茶行业从2006年开始热度飙升推动了整个普洱茶产区的原料价格狂升,最终在2007年中引爆了行业风险,市场一落千丈。"

事实的情况是,当时几乎所有茶厂茶商都被卷入了风暴,陈海标也不能例外。他清清楚楚地记得--当年以极高原料成本生产的上百吨产品压在仓库里出不去,而掏空自己的全部身家后,还要向外借钱,不然,就难以为继。

"那真是一轮洗牌,离场的人很多。我在仔细想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后,判断行业低谷已经来到眼前。但是人要过冬,企业怎么办?不如,把全部心思放在研发产品和狠抓产品质量上。"陈海标掷地有声地说。

在最艰难的市场行情里,陈海标见识了此一时彼一时的人情冷暖--有人压根闭门不见他,也有人曾经抢着要借钱给他,结果到处追着跟他要钱要货。他像隐于大漠的武林高手,用坚持与忍耐守着眼前的一切。

2008年,在整个萧条而平静的市场氛围中,陈海标推出了他的手工石模饼系列及至今饮誉茶界的斗记王牌系列--上斗、大斗、玉斗、金斗"四个斗",2009年后又接着推出颇有辨识度的易武、攸乐、南糯、景迈、那卡、班章六大纯料经典。




采访中,陈海标无限感慨地说:"2009年左右,我们这十款最能代表斗记风格的产品开始稳定下来每年都出,延续到现在已经多年。但几年时间对一个普洱茶企业来说实在太年轻了,因为普洱茶特别是普洱生茶,没有十几二十年的转化你不可能领会它的神韵,一定要时间沉淀才能检验一饼茶的灵魂与气质,所以没有二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积累,是无法成就一个有高度的普洱茶品牌的。"



那么,斗记的风格是什么呢?陈海标说,是平衡与协调。他打了一个比方--法国波尔多有着举世闻名的名酒庄和酒庄酒,但是成就这些名庄与名酒经典地位的,是其独步天下的葡萄酒拼配技术。

"我个人觉得,我们中国的普洱茶行业能借鉴也最相近的行业,就是法国红酒了。为了找到属于斗记普洱味觉的时间密码,我一直在努力。这条路虽然寂寞,我乐在其中。"陈海标难得地一笑,挥了挥手。

其实,人生本来就是寂寞的,尤其是高手的人生--纵使辉煌只是一生中一时的荣光,或者根本无法等来,那也不必伤感,更不用惋惜,因为人生在世,你一定要先学会忍受它的无情,才会懂得享受它的温柔。



不做最有名的普洱茶,只做最极致的普洱茶

陈海标从来不是一个善言辞的人,他坦言比起出席公众场合,自己宁可在茶山待着,无忧无虑。所以有时他会一个人在山上开一天车,如果身边没有其他同伴,偶尔爬树也能锻炼身体。这个年过不惑的男人,有其单纯的一面。




但是一说到产品,陈海标就立马变身霸道总裁,成为一个特较真的人,将他的摩羯座本性发挥到淋漓尽致。为此有人评论他"吹毛求疵",他自己说:"这叫不能疏漏一处。"



因为这"不能疏漏一处"的性格,陈海标在业内赫赫有名,他会做一些不计时间、不计工本、不计回报的事。2004年,在业内人士制茶普遍还没有大小树等级概念的时候,他就坐在易武老街的"德茗轩"茶坊里,认真分选来自易武山和附近其他古茶山的原料,并用大树料和小树料分别做了生态古树和易武山茶两款产品。在原料价格相差并不大的情况下,别人很不解陈海标的举动,而他说:"我要明确地告诉所有人,我陈海标做什么茶就一定是什么茶。"



陈海标对细节抠到什么程度?在"斗记"人尽皆知:开始压饼成型前,为了保证原料的纯度、净度及匀整度,要进行毛茶筛选,去除黄片、老梗、杂质和碎末,最大限度使用条索完整的原料,即使毛茶耗损率接近10%也在所不惜。

斗记的经典系列茶品,在采用人工古法石磨压制的基础上,增加了对饼型大小、厚薄、圆整程度进行检验的工序,力求使每一块茶饼在外形上趋于一致;压制完成后,茶饼在控温40度以下的车间干燥定型,包装前还需进行严格的含水率检测。



可是,包装他也没放过--这个身高一米八零的大男人,在斗记初创时用了两年时间研究如何将包装茶饼的棉纸折到最好看,最终自创出十八褶的棉纸包装法。他坦白说:"十八个褶第一是好听,第二个是褶痕好看,我反复试验过,褶太粗太细都不好看,不能差一丝一毫。漂亮的包装不能提高茶叶实际的品质,但它可影响你对茶品的心情。"由于一开始大家都不会 "陈海标"版十八褶,他就手把手带领公司包装部全体员工一起折包装。



可是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陈海标十分肯定地回答:"我的要求--斗记的出品第一要严谨第二必须实用,而我的包装设计是在讲实用的基础上讲美感,是建立一种高辨识度的品牌风格。你想包装是消费者对产品的第一印象,包装的美观与否直接影响泡茶人的心情,泡的人心情好,泡出的茶才会口感动人。"



大浪淘沙始见金,身在风浪中的陈海标说,斗记要更好一点、更快一步

从2002到2015十三年的时间里,陈海标用青春岁月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最轰轰烈烈也最伤筋动骨的一轮普洱茶行情。他有时会开玩笑地说:"我什么都赶上了,入行时普洱茶开始热、建斗记时遭遇行业崩盘,还有这两年山头茶原料匪夷所思地狂涨,也在我开拓市场的节骨眼上。"



但其实大家都关心的是"每一次都赶上了"的陈海标怎么办,"能怎么办?斗记只有做到更好一点、争取更快一步,才能发展壮大。"于是从建初制所开始,陈海标就走在了别人前面,本身一丝不苟的性格和多年市场一线的历练告诉他--必须对原料有足够的掌控才能保证质量,必须提高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标准才能横扫市场,而斗记只做精品茶,所以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将就。








这就难怪仅仅为了一个产品包装,陈海标就煞费苦心:他在自创了十八褶叠法来包裹茶饼的基础上,七饼一提,以洁净整齐的笋壳包裹,竹篾层层扎紧,每提装入手提箱,以保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而三重锁水包装,对茶品全方位进行控制含水率处理,全程呵护茶品一生的陈化之路。其实在陈海标的斗记产品中,到处是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严谨,打动着越来越多的喝茶人。

从2013年开始,中国普洱茶产业又进入了一个调整期,这一方面是由于整个国家宏观经济的不景气,而另一面是行业内热追普洱茶山头原料而造成的风险释放。"非理性的上涨,导致市场的供应价格不能说明其价值,这种情况下,普洱茶其实出现了失控。而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发要冷静,不参与对资源的追逐和话题炒作,踏踏实实地提升技术、稳定渠道,静下心来做品饮。"

创立多年的"斗记"一向以低调著称,是业界公认的高端精品茶品牌,也是一些圈子玩家的心头好。但是在2014年的斗记普洱全国经销商大会上,陈海标首次提出未来十年的目标是将斗记打造成为"家喻户晓的高端品牌"。具体部署上,先将拓展重点放在广东,先占领家门口的市场,打稳根基后再往外走。

斗记这一举动引发强烈关注,市场对陈海标的想法进行了各种解读,但大家最关心的是--随着产能的急速扩大,斗记的原料和产品质量如何保证?磨剑多年的陈海标已经胸有成竹,他认为斗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品质,而通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斗记品牌的拼配技术、生产流程业已成熟,现在到了最佳成长期,可以再快一点了:"在市场重新冷静下来时,我们已蓄积了能量,有资金收到更多、更好的原料,下一步会继续加强斗记产品的竞争力、培育深化品饮市场,彻底突破原有瓶颈,成为真正的现代化企业。"

也正因此,斗记在2014年启动了国内奖金最高、覆盖范围最广的专业斗茶大赛--斗记·百万茶会斗茶大赛。在历时八个月的赛程中,斗记普洱以"百万茶会"为平台,以斗记全国销售网络为体验终端,为广大茶友搭建了一个互动和交流的平台,在全国倡导正确的普洱茶冲泡方法,培养民众的健康饮茶习惯,这一下走在了全国同行的前面。



对此,陈海标只是淡淡地说:"普洱茶终归是拿来喝的,要让更多人喝到斗记、了解斗记、爱上斗记,促进产品的流通,理解普洱茶的方方面面,培养真正为茶本身而来的消费人群。"


陈海标的"斗粉"和"斗粉"的陈海标--岁月不易,多得有你

在茶界能以鲜明风格造成口碑和吸引大量粉丝的企业家和品牌其实不算多,陈海标和他的"斗记"是其中的佼佼者。一位参加了数场斗记茶品牌品鉴会的斗记经销商笑着说:"茶会到后来已经不像茶会,更像陈海标的粉丝见面会,甚至有一些茶友蹲在现场,或被挤得贴到墙上,就是为了得到标哥的签名售茶。"



但凡高手,必有其独门绝学,不轻易出手,出手则江湖必动。陈海标于2013年年末推出的"巅峰之斗",正是代表了他对产品最极致理解的一款巅峰之作。"巅峰之斗"的原料取自澜沧江流域古茶山最优选地域、最优选时间段的古树春茶,经陈海标亲自拼配而成。它的条索紧结黑亮,口感协调饱满,回甘迅速、喉韵深厚、茶气十足,是一款颇有侠客风范的产品。



陈海标说:"同样是春茶,同样在一流的古茶山,也并非从头到尾都是一样的质量。比如麻黑茶这块斗记一年的春茶量是三四吨,但有个时间段非常好,却只有两三百公斤,那就不惜产量不惜工本把这部分最好的原料抽出来,做斗记最极致的产品。正因此,才有我的巅峰之斗。巅斗的问世,实际是我多年来对普洱茶品质高度的一种追求,所以我不在乎它今年有明年没有,我不在乎它无法追求利润,只希望在无尽岁月中,它遇到最懂它也理解我的人。"



多情剑客无情剑,这分明,是一个侠客的心声。


这样的人文坚守、这样的对茶真心和痴心,也难怪陈海标在茶友心里拥有明星般的地位--每一次茶博会、每一场品鉴会、每一趟茶山行,几乎所有人都想跟着陈海标的脚印走。



斗粉们爱问:"标哥,你在做什么?你还会做什么?你怎么做的?"

陈海标回答:"总之,我是个品质大过天的人,我做的,你们懂的。"

正因对茶寄予了无限感情,也寄托了一生的希望,陈海标很注重"斗粉"们的感受。也因此,他会亲自带着"斗粉"队伍进入古茶山,爬坡上坎、穿林越寨,把品牌最核心的产区特色、原料来源和整个生产流程放到大家眼前。



"其实在中国人喝茶的过程中,喝的不仅仅是茶,还是一种彼此间的理解和互动。有人说陈海标做斗记好像不温不火,我的理解是只有岁月才是普洱茶的知音。把更多精力放在做好茶、做一喝就是一辈子的好茶上,那不才是对我自己、也是对所有钟情于'斗记'的茶友,所馈赠的最好礼物吗?"

陈海标一笑,还是那绝世高手的神情,但其实他明白--人生没有永远的笑傲江湖,却有一生停不了的爱,那是一个氤氲温暖、淡泊宁静、历久弥香、为茶而生的世界。




感谢斗记茶业提供图片。文章转载需注明来自茶语网,否则涉权必究。





2022-05-04 00:06:0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