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这不是茶人服,这是用一针一线复刻中国文化

发表于:2025-01-22 作者:创始人
茶饮趋势编辑 2025年01月22日最后更新这不是茶人服,这是用一针一线复刻中国文化<,对不起,这不是茶人服。这甚至是茶语网第一篇与茶无直接相关的文章。但之所以还是要做这件事情,还是因为它跟茶一样,都是传承中国的文化脉络、与传统对话、向中式的生活方式致敬的事物。都寄情于物,又有隽永之味。
茶饮趋势编辑 2025年01月22日最后更新这不是茶人服,这是用一针一线复刻中国文化。

对不起,这不是茶人服。

这甚至是茶语网第一篇与茶无直接相关的文章。但之所以还是要做这件事情,还是因为它跟茶一样,都是传承中国的文化脉络、与传统对话、向中式的生活方式致敬的事物。都寄情于物,又有隽永之味。

它让我们觉得,或许,从更为纯粹的、服装本身的角度去读解,而不仅仅是以事茶功能的服装(茶人服)为题,也许更为适合中式美学服装定制的格局。

它就是"盛唐牡丹"。


缘起·一个"念"的诞生

多年之后,设计师Sara说,"世界上最快的速度不是光,也不是雷电,是人的念。"这应该是"盛唐牡丹"诞生由来的最好注脚。

2007年,应该算是中国高街时尚元年。继ZARA中国首店在上海南京西路开幕后,H&M随后在2007年也开始正式在中国布局。中国姑娘们疯狂地涌向这些"与大牌同款"和以快速复制为特征的国际时装连锁店,惊喜地发现,它们甚至比国内的真维斯、班尼路还便宜。当然,与便宜相对应的,就只能是相对低廉的面料。

2007年,恰巧也是中国的民族企业在逐渐复苏的年代。那几年的茶叶都炒得很贵,刚刚流行起卖和田玉,姑娘们也开始热衷给自己的衣橱里再添置一件旗袍,尽管更多人还是认为,旗袍上怎么可以没有凤凰,中式的服装就是应该姹紫嫣红啊。

2007年的Sara,摸着高街品牌廉价的面料,看着"新中式"的过犹不及,却是紧皱眉头。

成长于一个苏州"面料世家"的Sara,家里的几乎所有亲人都是从事纺织业,这也让她从小就在布堆里长大,认识面料是她与生俱来的技能。而苏州,这座最能寄托对中国古典意蕴之美所有想象的城池,则造就了Sara对中式儒雅之美的执着。


"盛唐牡丹"创始人、总设计师Sara


那时候的Sara,已经见过不少的好东西--那些从末代清宫里流出的绣品和服饰、那些敦煌壁画里才会有的色彩和纹路、那些在印染过程中加了宝石粉末的香云纱……

Sara心里很清楚,如果真的要做,那就绝不是做当下时兴的"新中式"或是"中式改良"概念。要真真正正一针一脚把老祖宗丢掉的手艺找回来,做真正中国文化中式美学的复刻与复兴。

只是那么一闪即过的一个"念",Sara还是把它抓住了。

2007年开始酝酿、筹备;2008年,第一家店正式落地上海田子坊。Sara找到了她一生的事业,而中式美学服装品牌中,则诞生了一个也许在若干年后回首来看,都非常值得一提的品牌--"盛唐牡丹"。

"唐朝是我们的文明最辉煌的一个时代,那么我也想,要做就做出一个最棒的时代!"


缝纫·全手工的老师傅团队

"盛唐牡丹"曾有位做围巾刺绣的老师傅,被某C字开头的国际大牌,以全家人都可以随之移民法国为价码,挖走去了巴黎。

说起这件事,Sara有点遗憾,"他的绣法在中国已经非常罕见了。"但同时她又有点高兴,"说明真正的好东西,可能国人在当下局限下暂时无法认同,但放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它是被珍视的。"

手工。这个曾被工业化流水线淘汰的"落后"的代名词,正在重新被捡拾,并被定义为"独特"与"昂贵"。而"盛唐"(注:下文中所有"盛唐"皆为"盛唐牡丹")从创始之初就深深意识到了这一点。



"最开始的四五个老师傅都是我们一个个上门去求来的。"Sara笑言,带着点苦尽甘来的释然,"一开始挺惨的,核心团队只有3个人,去各种厂子里或是裁缝店里找手艺好的师傅,别人都不愿意给我们干,一个是我们才开始创业,万一两天开砸了怎么办。还有一个就是看了我们画的图纸,当时他们都觉得这衣服能卖吗?怎么稀奇古怪的。"




直到今天,哪怕订单再多、工艺难度再高,"盛唐"的工序,都始终坚持不要流水线,每个师傅独立完成一件衣服。根据工艺的复杂程度,快的一件几天,慢的可能几个月甚至半年。

"这样做的好处是,每位师傅对这件衣服每个部分的把控是和谐统一的,特别是涉及到定制款的时候,客人的身材比例、胖瘦,他们会对衣服的某些细节有更多小的调整,这些都不是流水线能够做到的。"

而今天手艺熟练、资历深厚的老师傅们,大都是上世纪80年代学艺,在旧式的裁缝铺子里、师徒制的技艺传承中,摔打过好几年才出来的真手艺。这样的手艺人,在今天也属稀缺。而经过二三十年的时光淬炼,他们技艺更是炉火纯青。



有趣的是,"盛唐"的裁缝师傅们很多都来自江苏泰州。师傅们解释,旧时代浙江裁缝被称"红帮",苏北裁缝被称为"青帮","红帮"擅西装,"青帮"擅中装,各有所长。不过时至今日,却都是中西合璧了。


技艺·几近失传的"宫廷绣"

而除了剪裁、缝纫的裁缝师傅,"盛唐"幕后的绣娘们,更是把其手工盛名推向极致。

很遗憾,采访因为时间关系只去了"盛唐"最核心的上海朱家角工业园区制作基地。而绣娘团队都在京郊,无缘得见。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通过一件件精美的绣品,来洞悉她们这不可思议的工艺之一二。

Sara把"盛唐"的刺绣风格概括为"宫廷绣",这是一种不同于苏绣、蜀绣、或者京绣、满绣的一种绣法。又或者说,它其实是各家绣法的集大成者。而这种绣法,直接传承于末代清宫,从宫里逃出避难谋生的宫廷绣工,以前只服务于贵族阶层。而百年的乱世夹缝中,宫廷绣技艺依然犹如一颗顽强的种子绵延了下来。





到了今天,在宫廷绣的领域中,技艺最精湛的绣娘年龄基本在50岁~8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对于刺绣这项非常考察眼力的工作而言,显然有些偏大了。

但是很幸运,这些过去一二十年并不被重视的手艺,现在也越来越受到品位阶层和国内外市场的追捧,在它消失之前,那些曾经舍弃家传手艺外出打工的中生代们,也慢慢开始回来接棒技艺传承。



曾经有一位客人,看到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的中国百子服,非常喜欢,想做一件一样的等女儿出嫁的时候来穿。寻遍整个上海,却都没有人能做得下来。直到找到了Sara。

"那是一件绣工非常复杂的宫廷流出品,曾转手到民国时期的一位上海商人手中,后来不知怎么流到了美国。你知道,在刺绣中,绣花草最简单,人物、动物是最难的,因为有神情气韵,而这件衣服上有一百个小孩!"



这件衣服最终制作周期长达半年之久,因为要从制作面料开始。旗袍的底胚布是典型的宫廷色,世面上没有。"什么是宫廷色?你可能看过很多色彩、绣花很漂亮的旗袍,但都不是宫廷的,因为贵族的色彩从来都是哑光,不亮的,民间也不会有这种宫廷特供的布料。"



于是从染线开始,到染布,再到染绣花线,然后几个绣娘照着图纸绣了半年之久……

"衣服成型后交给客户的那一刻,她很震惊。"Sara说。"虽然这件衣服不是我们的原创设计,但我觉得是对我们过去技艺的一次成功复刻和致敬,我们做到了。"


设计·寻找过去而不是预测未来

不同一般服装品牌的上新频率,"盛唐牡丹"只有夏、冬两季。




也不同于一般服装品牌对未来流行趋势的热衷,"盛唐"的设计灵感更喜欢从旧物中寻找--取之不竭的古代绘画、雕像、壁画、唐卡……

很多人觉得"盛唐"的色彩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不太艳丽,但是穿上身有一种时光沉淀的美感。每当客人这么说起,Sara都会微微一笑,只有她知道这个颜色取材是来自哪个壁画,染色的过程中,是加入了朱砂还是宝石粉。

面料上,"盛唐"只做最纯粹的质地,"比如cashmere(羊绒),含绒量就是最高的97.5%,为什么不是100%?因为必须还要有2.5%的线的成分,去稳固羊绒的构造,就像机器的螺丝一样。"



Sara说"盛唐"的配饰中从来没有塑料制品。老琉璃、各种松石、玉石是常见的配饰材质。甚至一个普通的不规则形青花瓷扣子,其实都是来自收购回来的古董老瓷片--把瓷片重新画形,然后打磨、配纯银包边儿,而为了防止银后期的氧化,最后再镶白金。




这样的匠心,客人们也是有感受的,并一样的珍视。所以有人会说"衣服穿坏了,不过扣子我剪了下来,做了个项链。"

一些海内外的收藏家朋友非常喜欢"盛唐"的复刻方式,"为了鼓励我们,他们主动拿出自己珍藏的藏品给我们参考,很多都是从海外用高价被他们重新买回的。他们允许我们在保证藏品安全的前提下,用放大镜,1:1地重新复原这件衣服的织术、硬度、材质、色彩……讲究到每个细节,也让我非常的感动。"Sara说。



这是曾被八国联军抢走的一件吉服

这也让"盛唐"的很多作品可能用"艺术品"而不是"衣服"来形容,更为贴切。



当然,除了更像是艺术品的"手绣系列","盛唐"也有比较贴近大众审美,但又绝不会流俗的"市隐系列",以及整个系列都是用香云纱面料制作的"逃禅系列"。



而近期,由茶语网(www.chayu.com)与"盛唐牡丹"深度合作,茶人王心监制的第一批中式美学定制服装,也即将在茶语市集隆重上线。这是从来只在实地零售体验空间售卖的盛唐牡丹,第一次通过网络的平台,走向更多的有缘人。

也希望能通过这次机会,能让更多人通过"盛唐牡丹"中国式的儒雅与精致,在各种场合都优雅自信,而不仅仅是喝茶的时候。



撰文:Via

部分图片摄影:夏小茜

部分图片:"盛唐牡丹"提供



2022-05-04 00:05:1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