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他用十五年在深山种下万亩花海

发表于:2024-11-07 作者:创始人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11月07日最后更新他用十五年在深山种下万亩花海<,前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这是陶渊明曾写下的词句。但老师从小就告诉我们世上没有桃花源,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11月07日最后更新他用十五年在深山种下万亩花海。

前言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这是陶渊明曾写下的词句。但老师从小就告诉我们世上没有桃花源,这只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对于主人翁廖正松来说,世上一定有桃花源,这是一个他可以倾其所有乃至舍身忘命的地方。人,是要有梦想的,不然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多少人可以为一个梦想秉持十五年的忠贞?哪怕生活好似一碗黄连水,哪怕前路就像一段舍身崖。

是的,廖正松与他过去十五年的坎坷路程真的很难,难到让他不愿意提起。采访时他常常话说到一半,然后摆摆手:"算了,算了。都过去的事了,不想说也不想去回忆。"

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上千亩的栀子花海,是色香味俱全的栀子花佳肴,更是一杯温婉淑雅、香气袭人的栀子花红茶……

但在十五年前,这里只是一片深山、杂草丛生;没有道路、偏远难行;更没有后来滋味动人的栀子花红茶。

深山变花海,他用十五年时间铸就上万亩的童话世界。


2016·高县·栀子花海

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南广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乌蒙西下三千里,僰道南来第一城"说的就是这个地方。



小县城处处散发着安静祥和的氛围,慢生活带来的舒适感让身心无比放松。



从高县驾车约40分钟便到达莲花村,转过几片稻田、登上几个陡坡,芳香素雅的栀子花香开始蔓延,随着车轮的前行,香味越来越浓烈。

再经过一片树林,挡风玻璃外的世界突然从绿色变成白色。漫山遍野,一朵两朵……千朵、万朵,一片栀子花的海洋就这样突兀地出现在眼前。

山梁上、道路旁、山丘、山顶……目光所及之处,奶白色的栀子花狂野地盛开着。



随行的摄影师已经忘记本职工作,碎步、小跑、狂奔,就如同在栀子花海里游泳的鱼。数万数十万的栀子花拼凑在一起,如同一个童话世界。



这片花山的缔造者叫廖正松,2001年前后,廖正松经营着药材生意。栀子花的果实作为传统中药材,在宜宾一带货源非常紧俏,甚至出现几个药材商为了一批货常常争执不下的情况。

一次偶然路过莲花村,在村头的田埂边邂逅了一株野生栀子花,让廖正松萌生了在此种植栀子花的念头。



"那时候先是觉得这个地方既然有野生栀子,就说明适宜栀子花生长。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肯定是租山便宜,几十年的合同一亩地才2000元。"没有种植经验,且彼时的莲花村可谓"荒山野外",廖正松承包的山坡上,杂草甚至比人还高。所以家里人一致表示反对,劝他别"瞎折腾"。

或许当年的廖正松听从了家里人的劝诫,命运就不会如此多舛。当然,也就没有如今他泡一杯栀子花红茶,在傍晚的余晖下,坐在栀子花海前怡然自乐的一幕。


2016·高县·时光倒流

回到2002年,廖正松望着自己刚承包下的山头,扛起了身旁的锄头,走上那条通往山间的泥泞小路。

齐人高的杂草被他一锄一锄铲掉,就地掩埋当做花肥。然后购苗、松土、种植、护养、除害……曾经儒雅的药材商人彻彻底底化身最朴实的农民,耕耘着山间的清风流云。



与许多初学者常容易犯的错误一样,廖正松的第一批树苗因种植季节不对而全军覆没。家底没有了可以借钱重来,辛勤付出没有回报他也毫不在乎,曾经的朋友与合作伙伴对他的评价:傻了。

莲花村的村民都是日出而作,但即使是最早出门的村民也不知道廖正松是什么时候走上山坡的。"那个时候满脑子都想着栀子花,很多关于种植的东西不懂,然后就自己慢慢摸索。如果有种植栀子花的同行或者教授到高县,就无论如何也要去拜访。"

廖正松的妻子在一旁悄悄给我补了一句:"反正那几年我睡醒就看不到人(廖正松),他也不回来吃饭(早饭与午饭)。常常到了晚上五六点,我端着一碗豆花饭在山坡上到处喊他,他才知道饿。看着他吃饭时狼吞虎咽的样子,那些想好的劝他放弃的话就一句都说不出口。"



2004年的一天,老天爷像喝醉了一样洒着磅礴大雨,雷电一个接着一个。廖正松在山坡上的茅草屋里躲雨,屋旁的大树被一击劈成了黑炭。眼看雷电越来越密集,廖正松蜷缩成一团蹲在塑胶板凳上,这是他在栀子花山上第一次难忘的生死历险。

"现在说起来好笑,当时心里除了害怕之外,还有一些怨怼,为什么老天爷要给苦难的人这么多考验?"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无比的害怕,怕如果真有什么不测,这座刚刚初具规模的栀子花山又会烟消云散,自己之前的努力与汗水再次付诸东流。



还有一次,2006年5月20日,至今廖正松也记得那一天,风,特别大。刚采摘完的鲜栀子花必须赶紧运送下山,他乘坐的三轮车因为撞上了落石而翻落下十几米的路沿。扁担不偏不倚插入他的腹部,至今仍留下一辈子都清除不掉也不可能忘记的伤疤。"当时第一反应就是这次命都除脱喽(要死了),然后就开始想死了之后花山啷个办(怎么办),还有不少外债没还,但死了都不能卖山!"

经过妥善种植与经营,廖正松的栀子花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从莲花村到高县,从高县到成都,再从成都发往广州等大城市。最远的地方,莲花村的栀子花曾销往日本。


2016·高县·银栀山庄

银栀山庄,是廖正松自家农家乐的名字。高县自古以来就有种植(以前均为小规模)以及使用栀子花的传统。只是现在,廖正松在传统用途的基础上,还将栀子花加入了菜肴系列。



以前,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栀子花的果实是天然的染色剂。经过栀子花(果实)染色的布料,既不易脱色,又不会让皮肤过敏。

而对于曾经身为药材商人的廖正松来说,栀子花的药用价值更为显著。"栀子花一身都是宝,花、果实、根茎都有药用价值,但现在一般只选用果实入药。功效有:清肺止咳,凉血止血。可以用于肺热咳嗽,咯痰,肿毒等病症。"

《滇南本草》里也称其:泻肺火,止肺热咳嗽,止鼻衄血,消痰。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平常家里的或者市面上看到的栀子花都没有果实呢?其实这与栀子花的品种有关。

现在市场上能找到的主要栀子花品种包括:

大叶栀子(栽培变种,叶大、花大而富浓香、重瓣,不结果。主要用于园林种植。)

水栀子(花小、枝常平展匍地,叶小而狭长,重瓣,不结果。)

小叶栀子(花较小单生于叶腋或枝顶,重瓣,果卵形。)

黄栀子(又名山栀子,为栀子花的野生种。叶稍小,花单瓣,果实成熟后为橙红色,经久不凋。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可入药。)


图说:左一为黄栀子花,右一为普通观赏性栀子花


所以,基本上大部分重瓣的栀子花只能用作观赏,而单瓣且果实为橙红色的黄栀子才是具有药用价值的栀子花!放眼望去,廖正松在莲花村上千亩的黄栀子真是一座天然的药材库!


图说:黄栀子花凋谢后结的果实,是一味中药材


"我们当地人喜欢采摘新鲜的栀子花果,洗净晾晒之后直接热水冲泡。不仅消炎降暑,还有清肺止咳等功效。长期喝,一年到头基本都不怎么生病。而且我们这里的栀子花花瓣还能生吃!味道甜甜的,有嚼头。"说起自家的栀子花,廖正松一脸自豪。当然,周围的村民,也无不钦佩他这种坚持的精神。

从早晨赶到莲花村,已经时值近午,廖太太执意亲自下厨,让我们尝尝廖正松发明的"栀子花全席"。刚采摘的栀子花被送进厨房,以花入菜栀子花肯定不是先例,但要说一桌全部由栀子花做成的佳肴,这还真是第一家。


图说:栀子花炒腊肉,花香伴着腊肉的香味,百吃不厌


不一会,餐桌上就摆得满满当当。栀子花炒肉、凉拌栀子花、栀子花肉片汤、油炸栀子花……煎炒油炸煮几乎样样俱全。

食物的香味混合着栀子花独有的花香,给人一种新奇的感觉,不由食指大动,筷箸翻滚。


图说:栀子花肉片汤,肉片嫩滑,鲜花爽口


其中让人印象最深的当数"油炸栀子花"这道菜。取新鲜栀子花洗净,去掉花萼花蕊,留花瓣备用。用面粉、蛋汁、清水调制成面糊,以不能露出花瓣为宜,放进油锅中热炸至金黄色即可。



鸡蛋,是廖正松自家的土鸡蛋;清水,是日出时从山涧取回的山泉水;栀子花,就不必多说了。一口嚼下去,外皮酥脆充满蛋香与花香,里面的栀子花经过油温的催化,更加爽口怡人。

无论作为主菜或者小食,都让人一口接一口停不下来。



虽然现在廖正松的"栀子花全席"还算不上一桌完全成熟的全栀子花菜系,但他对于自己的这个想法充满信心,并表示不久后还将开发出更具特色的栀子花菜肴。

我们甚至比他更有信心,一个能在深山里变出一片花海的人,还有什么事能难住他呢?


2016·高县·川红茶厂

吃罢午饭,骄阳正浓,廖正松邀请我们去观看采摘栀子花。可为什么要选择正午的时候采摘?"因为中午一两点的时候花香最厚,品质最佳。还有一个原因则是因为上午的时候花瓣上的露水可能还未散尽,所以选择午后采摘。"



别看漫山遍野的栀子花想怎么采就怎么采,对于这些需要用作栀子花红茶的原料,选择可谓非常讲究:下雨天不采、温度低不采、未完全绽放不采、绽放后花瓣开始下垂不采……

采摘时,选择适宜的花朵,在花萼处采下全花。且不能等到采满一篓后再取出,而是半篓左右的时候就要赶紧背回贮藏处摊晾。因为如果背篓里的花朵过多,正午的温度加上内部的热反应,可能会使靠内的花朵出现"烧花"的情况,一旦花的颜色发生变化,就再也不能用了。



更为重要的是,所有采摘完毕的栀子花,必须在达到要求数量后立即送往位于高县的川红茶厂。廖正松不敢有丝毫大意,偶尔从采花人的背篓里挑出一些自己认为不合格的鲜花,并叮嘱几句。

"虽然我们山上的栀子花产量很高,基本上一亩地2000斤左右,但花期一年只有一个月(5月初~6月初)。除了供应茶厂以外,花瓣凋谢后结的果实也是药材,所以不能浪费。"廖正松对这片栀子花树的爱护,是发自内心的亲人一样的看待。



2011年,川红集团正式与廖正松的银栀山庄合作,从廖正松花山里产出的栀子花成为川红集团"栀子花红茶"的重要原材料之一。能与这样全国知名的茶厂合作让廖正松兴奋不已,多年的付出终于有所回报,自己的成果也得到人们的认同。

其实2007年的时候,就有人出上百万购买廖正松的花山,跟川红集团合作后,甚至有人出价到了500万。但他没有丝毫考虑便断然拒绝:"虽然为了学经验、买树苗、修路(以前从高县到莲花村没有水泥路)、搭建房屋……花了不少钱,甚至现在还有一些债务没有还清。但是我这十五年都走过来了,付出的东西怎么能用钱多钱少来衡量?"



川红集团生产部副经理、老宜宾茶厂厂长贾彦东告诉我们:"之所以选择这里出产的栀子花作为我们栀子花红茶的原材料,有几个原因:一是经过相关机构的检验,整个宜宾地区莲花村的栀子花药用价值最高,对人体更有益处;二是我们多次调研,这里的栀子花没有使用任何农药、除草剂等化学药品,适宜生产栀子花红茶;三是成片的栀子花种植,这里面积最大,能保证我们的生产供应;四是种植栀子花的这片地区,在集体经济时代是一片茶山,后来因为效益下降的原因荒废,但仍有不少茶树保存下来。所以整体环境属于茶树与栀子花植株共生体系,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契合的因素。第五路程适中,从采摘到进入我们厂房时间快,对于栀子花红茶的窨制非常有利……"



按照100斤茶,120%比例的鲜花的制作工艺,川红集团的栀子花红茶从研制第一年的百余斤,到第二年的接近2万斤,是一个爆发式的增长。

从高县走出去的栀子花红茶也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特别是例如加拿大这样本身就极其喜爱红茶的客户,更是对栀子花红茶这样的创新产品赞不绝口,每年订单都是阶梯式的增长。



但廖正松此时还是没有一丝懈怠,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越是信任就越有压力。现在每天清晨依然会在花山里寻找到他忙碌的身影,虽然吃饭规律多了,但忙起来的时候,他的妻子还是会端着一碗豆花饭送去山坡上提醒他准时吃饭。

在高县另外一处山坡上,一片面积更大的栀子花茶山已经初具规模,廖正松的栀子花海也从上千亩变成了上万亩。唯一不变的,是相同的管理模式,说白了就是--绝不使用任何农药,能自己动手的事情全部依托于自己的双手。

这双手,述说着创造花海的故事。



后记

傍晚时分,莲花村被烈日灼烤一天的山坡上吹起了阵阵清风,漫山遍野的栀子花迎风飞舞。

廖正松扛着锄头从山间归来,门口的位置正对着漫天花海,随意坐在门槛上端起一杯栀子花红茶,开裂的嘴唇渐渐滋润。

前几年他还喜欢下山到县城里赶集,近几年是越来越不想下山了,如果没有十分要紧的事,他宁愿一辈子待在山上。

有人说在一个地方待久了会腻,同一个景色看多了会烦?不,怎么会!这些栀子花廖正松觉得那么好看,十多年来从来没有感到过厌倦。


茶语网福利


用红茶窨制的花茶在市面并不多见,而采用宜宾高县莲花村的栀子花窨制的红茶,现在也仅川红茶厂一家。茶语网与川红集团深度合作,带来茶香、花香袭人的栀子花红茶,以飨茶友。


(68元/100g)扫描识别上图二维码或点击文末图片可直接购买。品尝莲花村畔的花香、茶香。




以上内容(含图片)均属茶语网原创内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涉权必究。

2022-05-04 00:03:2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