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一个人的老班章(这哪里只是一杯茶,这分明是他的江湖梦)

发表于:2024-11-22 作者:创始人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11月22日最后更新一个人的老班章(这哪里只是一杯茶,这分明是他的江湖梦)<,2016年的春天,阳光柔暖。在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布朗山乡的老班章村口,正有一个老人抬头,看着一道门。正在兴建中的第三代龙巴门这是勐海陈升茶业斥资数十万元,正修建的第三代老班章村龙巴门。这也意味着这个老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11月22日最后更新一个人的老班章(这哪里只是一杯茶,这分明是他的江湖梦)。

2016年的春天,阳光柔暖。在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布朗山乡的老班章村口,正有一个老人抬头,看着一道门。


正在兴建中的第三代龙巴门


这是勐海陈升茶业斥资数十万元,正修建的第三代老班章村龙巴门。这也意味着这个老人,他在这里已经投入九年光阴了。


当年寨子口的龙巴门,非常简陋


从满目落后到全村发达,他以一己之力,打造了一个叫做老班章的传奇。



而如今,人人都已知老班章茶的贵重,却很少有人清楚这个叫陈升河的老人,他那独属于老班章的故事。


从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地方

"为什么会是老班章?"这些年,常有人问这个问题,而我也问陈升河。



他想了想,笑了:"真没有那么复杂,我来云南的时候,从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地方--以我做了四十年茶叶的经验判断,我一眼看到这些古茶山和古茶树,我就知道自己走不开了。"



让陈升河"走不开"的老班章,当年到底是个什么样?在陈升河身边工作了20多年、并一路跟随他来到勐海扎根的陈升茶业副总唐海滨摇摇头:



"我当时到班章去印象最深的,就是村长给我打电话时,他总说唐总啊你讲慢点,我听不懂。现在,他们的普通话讲得比我还快。"



在唐海滨的回忆中,当年去老班章的路极难走,虽然离勐海县城只有43公里,但如果不熟悉路况或者驾驶员技术不过硬,是很容易打滑翻车的。若到雨季上山,更是连越野车都会陷入泥坑,路上面临各种危险。



而且当年在老班章寨子里,也没有什么靠茶叶致富的概念。相反,因为中国普洱茶行业从2006年开始的一轮爆炒,在2007年见顶崩盘,使很多村民的生计都面临问题。


一个人许的愿,却是逆势而为

所以陈升河初到老班章的时候,这里并没有歌舞升平,而是愁云密布:因为普洱茶行情的低落,村民很担心手里的茶卖不出去。他们看到这位广东来的老板,都怀着十分忐忑的心情,希望他能收购自己积压的茶叶。



而五十六岁的陈升河看着这些山里人,想起了自己的青年时代;想到二十多岁的时候,自己在体制的夹缝中拼命求生存的场景。他有些隐隐的难过。

行走在布朗山中,他去看那些茶树,在冬天依旧翠绿蓬勃。而早在春天就采下的已成为干毛茶的一袋袋茶叶,却在村里堆满了村民家的房间。



这时,陈升河作了一个让人跌破眼镜的决定--他和老班章村签订了包购包销三十年老班章茶的合作合同,还同时收购了全体老班章茶农在2007年积压的茶叶。

消息一出,业内许多人都觉得陈升河疯了,或者是被骗了--要知道多少茶客都在2007年被普洱茶套得死死的,难道这个广东人还会逆天?



"不是没想过最坏的后果。"陈升河说,但他更坚信自己几十年人生阅历的判断"我不太相信在世上流传了千年的好东西,通过一次价格调整就没人要了。"



面对所有媒体好奇他逆势而为的镜头,陈升河只强调一件事--对老班章的一肩挑起,是他半生为人许的一个愿。


要想富一座山,就先富人的心

签了合同,村里人全都松了口气。而陈升河的动作才刚刚开始。



在和村民反复不断的交流中,他已经明白了这个地方的落后,首先源于文化教育的不发达、源于基础设施的落后,源于当地的少数民族因为一直没机会走出大山去看外面世界的精彩,而导致的思想水平不足。



要想富一座山,就先富人的心。于是陈升河在日夜不停建造陈升茶业工厂的同时,又捐资一百万元人民币为老班章修建了山区公路。



修路的时候,他亲自到场,看着一段一段的路面被接上,而自己皮鞋上满是淤泥。当看到村里的孩子们高高兴兴地走在上学路上时,陈升河发自内心地笑了起来:在四十多年前的广东乡下,这种情景他太熟悉了。

这里的茶叶资源这么好,这里的人却这么穷。陈升河想,不如就在这里兴建一个茶叶初制所,一来就地解决了企业的茶叶初加工,二来可以让村民在家门口就拿到现钱,给他们带来最大的方便。



从构想到落成,陈升河花了两年时间。最终,他投入五百万元在老班章村兴建的茶叶初、精制一体加工厂,在2010年的春茶季投入使用了。


从晒青棚开始就成为经典

其实在陈升河来到老班章之前,这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生活惯了的茶农们,对茶叶的采摘生产从没有精工细作的概念。



那是什么状况呢?

"首先茶农们习惯了把茶叶青叶铺在地上晒,这样一是不卫生,二是不通风,往往上面都晒得发焦了,下面接近地面的茶还是湿的。在我们去了之后就改成晒青架,保证茶叶不落地又通风,很快解决了这个问题。"唐海滨说。



另外在雨天没法晒茶,农民就把茶叶放在自家的火塘边,用烟雾熏,实际上是对青叶造成了污染。至于工艺,基本上是百家人做百家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收上来的茶叶质量高低参差不齐,让人看了直皱眉。



在此情况下,陈升老班章初制所建成了近3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晒青棚,极大提高了老班章茶的生产标准,同时还建成锅炉间、杀青间、压制间、烘烤间、包装间、仓储间、展销厅、办公和员工宿舍等全套生产、生活建筑设施近2000平方米。



这在勐海达到了超一流的水准,也引来老班章乃至整个西双版纳各大茶山的茶农茶商前来参观学习。人们走近一看,都不得不承认无论生产理念,还是技术水平,陈升号都远远走在了前面。



没有严格的标准,叫什么老班章

对茶山及茶农的带动,要靠身体力行的影响。对这一点,陈升河再清楚不过了。

"不要怪农民落后,以他的生活经验,他只能做到这个判断。而我们通过做茶,能提高村民的眼界和心胸,才是让人欣慰的。"



在业界,陈升河老早就提出了"大树茶"的理念,他要求从前随便采茶的农民区分大小树原料进行采摘,又用一句"陈升号,让您知道大树茶的味道"成功拉出了一个细分市场。



为了保护老班章的古树茶,他提出了"绿色防控、健康普洱"的理念,不但派出科技专家下乡,更手把手地教茶农怎样保护古茶资源、向他们传播绿色防控知识,还捐赠了诱虫板、杀虫灯安于茶园中。



因为在这样的绿色防控下,老班章普洱茶不仅可以降低茶芽受害率、稳定产量,而且不影响其自然、生态和健康的本质。



"因为像老班章这样的茶,无论茶形外观、茶的内质厚度还是茶韵香气等各方面都比较出色。如果打个比方,他就像一个综合素质很高的武林高手,所以你对它的打造,也要有层次、有细节。"陈升河说。



但是他也强调,不是原料好就能做出好茶,"从采摘、杀青、晾晒……一直到压饼成型,每一个步骤都决定着普洱茶的质量,没有严格的标准,叫什么老班章?"



为了这句话,陈升河把自己绝大部分的时间都给了审评室。他可以一天都足不出户,埋头在采购来的原料堆中废寝忘食。



"因为即使是老班章,它每一年的原料也不完全一样,所以每一年要保证同样的味道延续下去,这才是关键所在,这才能成就经典。"



这是一个一生为茶的人,发自内心的感慨。


一座富起来的村庄,和一个安静的人

经过九年的时间,老班章人真的富了。老班章村的户均年收入,少则几十万,多则两百来万,成为名副其实的茶叶土豪村。



它甚至成为了普洱茶行业的一个传奇--这恐怕是唯一一个富得让银行主动送上门的村子了。



但是陈升河一点都没变,在外界的猜测和市场风雨中,他安安静静地做着他的茶。

其实这些年,他还做了很多可做可不做的事情--给村里修水修路、资助村民庆祝哈尼族的文化节日、给小学翻修校舍……为了让拥有宝贵茶叶资源的老班章今后走上"文化普洱"的道路,



又从2015年年底开始,斥资数十万元,重新修建了第三代老班章村的龙巴门("龙巴门"是矗立在通往哈尼族寨子路上的寨门,而寨门是哈尼族寨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哈尼族举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让每一个人都活出生命的高度。"这是半生奔波的陈升河,从自己的道路中走来,对身边普通人的祝福,"我很高兴的是在老班章,陈升号改变的不只是这里的物质条件,而是整个村子的精神面貌。




在过去因为贫穷,农民没有自信,而现在他们的眼神亮了、腰板挺直了、声音也大了,村里新修的路上跑的各种越野车,一部比一部高级。而且人人都愿意为自己的下一代,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




在经历过各个时代风波的陈升河眼中,提升人本身对于生存的尊严感,才是这个世界上最高级的慈善。至于外界对他本人的猜测,他只摇摇头,一笑而过。


从"文化普洱"到"科技普洱"

九年磨一剑,江湖留侠名。



由陈升河一手打造的陈升老班章茶产品,在国内外各类比赛中屡获茶王奖,在销售市场上更是一饼难求甚至出现断档。



六十多岁的陈升河,拥有着一支年轻人都比不上的粉丝队伍--在勐海八公里工业园区的陈升茶业公司厂区内,常年络绎不绝地往来着各路渴望一睹他真容的茶友。

而他们对他的印象是"专注、专业、真诚、真实,没有想象中大老板的架子"。对此陈升河笑着说,很感谢茶友们对他的关注,但自己首要的目标还是把茶做好。



为了这个目标,陈升河还发起成立了国内以单一村寨茶区、单一茶叶品种为研究对象的最高级别学术组织--西双版纳老班章茶研究会,并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宗懋,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担任总顾问。



"研究会以老班章茶和西双版纳古树茶为主要对象,致力开展西双版纳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开发等普洱茶多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全面提高茶农的茶叶种植、管理和制茶水平,现在已经启动了几个课题的研究。



我的想法,是要让西双版纳的古茶山和古树茶,从'文化普洱'进阶到'科技普洱',实现它们的终极价值。"老人的眼神有些发亮。



其实,这是一个人的老班章,更是陈升河的江湖梦。


撰文/周滨

摄影/夏小西、张晋荣、赵科佳、马弋稀

部分图片由陈升茶业提供


以上内容(含原创图片)均属茶语网原创内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涉权必究。



2022-05-04 00:02:5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