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茶马古道:在4292米的垭口遭遇英雄,在梅里雪山对面致敬匠心
"藏地观茶"溯源文化之旅漫画日志
2016年7月18日,别过"藏地观茶"溯源文化之旅的第一站--香格里拉,我们的车队继续驰骋在壮美的滇藏公路上,行驶在茶马古道,马铃声恍如隔世却又宛若耳边。
曾经的我们只能通过资料上的只言片语去感悟它曾经的繁华,因为岁月或许已经抹掉了茶马古道的部分痕迹,但当驾驶着长安欧尚或者长安CX70的我们亲身行进到这里时,我们会发现,不管我们在或者不在,茶马古道其实一直都在那里,不悲不喜。
东竹林寺赠茶,褪去喧嚣享平静
车队在苍茫的山峦之间穿行,头顶如棉被般的云层渐渐化开,变成半臂薄纱。突然一座巍峨壮观的寺庙出现在群山之中的山坡上。
远远望去,白墙金顶,褐窗赤土,平顶楼房鳞次栉比,在灰黑的大山之中显得格外醒目。这里就是藏区十三大寺之一,噶丹东竹林寺。
东竹林寺是一座风景绝美的寺庙,地处白马雪山背风凹处金沙江河谷延伸部分,滇藏公路从寺后横穿山腰而过,我们驾驶着长安欧尚和长安CX70绕过几道大弯,直达了寺内。
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风先生带领着嘉宾与工作人员们,在寺庙的主殿前,进行了"藏地观茶"此行第二场赠茶仪式。
东竹林寺鲁茸次里寺管作为代表,接过了陈国风董事长赠送的"世代茶缘"紧茶、宝焰牌福神汉茶、宝焰牌下关砖茶。
作为回礼,鲁茸次里寺管代表东竹林寺为车队一行赠送了藏香,并邀请大家参观了寺庙。
我们在这里感受着东竹林寺的庄严肃穆,心灵褪去了城市的喧嚣,浮躁慢慢消散,变得平静而安宁。
在滇藏地区女众最多尼姑寺赠茶
结束了在东竹林寺的赠茶活动后,车队继续随着蜿蜒的山路爬升,朝着另一个寺庙--迪庆州塔巴林寺进发。这座滇藏地区出家女众最多的尼姑寺,是迪庆州唯一的一座藏传佛教出家女众寺院。
塔巴林寺坐落在国道214线的奔子栏镇书松村半山腰上。这座滇藏地区出家女众最多的尼姑寺,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宗喀巴师徒三尊以及狮面佛等。目前100多位尼姑,来自四川、西藏和云南迪庆。
同样由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风先生作为代表,向塔巴林寺进行了"藏地观茶"此行第三次赠茶仪式,鲁茸永珍寺管作为塔巴林寺代表接受了赠茶。
风轻云淡,波澜不惊,这是我们游历藏区以来最直接的感受,特别是在进入寺庙为僧侣和尼姑们赠茶的时候,这种感受尤为明显。
这大概就是佛法对于人心灵的一种释然和感化吧,而对于茶人来说,品茗饮茶也是放松心灵的一种修行方式,当我们厌倦都市的喧嚣和心灵的繁杂之时,驾乘一辆长安CX70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无疑也是放松身心的绝佳方式。
我们这次乘坐的长安CX70不仅承载了我们去远行放松身心的祈愿,同时也承载了汉藏文化交流延续以及茶马古道文化纪念传播的深远意义。
茶马古道之行,长安汽车一路保驾护航
这是一条唐代就已经开通的茶马古道,清代进入繁荣时期,中途分支较多,道阻且长,险关要隘数不胜数。
比如德钦县境内人称"溜筒江"的澜沧江过溜索处,就是茶马古道上著名的天险。
马帮要想过江,就必须要用麻绳或皮绳把人、骡马、货物捆牢坠在一个形如筒瓦状的溜绑上,脚一蹬借助惯性向对岸滑行过江,故取名"溜筒江"。有史以来不知有多少人因绳索断裂而葬身鱼腹,其惊险惨烈可想而知。
更不要提这一路上的蛇蚊虫鼠、豺狼猛兽、瘟疫恶疾……能扛过这一路百难抵达终点者,实在是命运之神眷顾的幸运儿。
而今天,坐在宽大舒适的长安欧尚和长安CX70里,行驶在平坦的高速路上,回想古人往昔的种种艰辛磨难,这百年变化何止天翻地覆。
唯一不变的,是承载的责任。我们的"藏地观茶"溯源文化之旅车队是以另外一种形式继承着当年茶马古道的前辈们所做的一切,全力保护这些赠送给藏区民众的下关茶。
如何能做到一路不畏风雨,尽职尽责,直到将茶送到藏区人民的手中。这一路来,不仅依靠长安欧尚和长安CX70的宽大空间作为装载工具,同时在藏区公路行车时,不得不依靠它们具备的优秀动力,贴心的倒车影像,多功能车载娱乐,为旅途实现安全、舒适、乐趣的综合驾驶体验,为我们"藏地观茶"溯源文化之旅进行了完美的保驾护航!
比如我们沿着白马雪山公路线一路前行,坐在长安欧尚里所体验到的静谧,竟然让除驾驶者之外的乘客感到舒适和慵懒。
一路上还有坐在马路上休憩的牛,坚守岗位的藏獒大狗对着车队狂吠,路边没见过的蓝色小花,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玛尼堆……都让人感到一种静谧和安宁。
4292米高的白马雪山垭口,英雄遇见英雄
从塔巴林寺经过了大约一个小时车程,我们来到了白马雪山垭口,这里海拔达到了4292米,是"藏地观茶"之旅开始以来面对的第一最高海拔点,不少同伴开始出现了轻微的高反。
"藏地观茶"所有人员在美景面前合影留念,合影后大家依然舍不得离去,于是在这样一个颇有美好寓意之地,洒下了藏民赠送的经幡,以求"藏地观茶"之旅一行人顺利、平安地抵达日喀则,一路为藏民送去好茶。
骑行或徒步入藏是很多人一生的梦想,也是很多人一生都无法完成的事。
我们在途中也遇到了不少正在为"入藏"这件事努力的人们,7月的滇藏线上骑行或徒步的人并不多,因为此时的滇藏线正处于雨季,多有滑坡或泥石流的危险。
这些英雄用徒步或者骑行的方式,将自己对于远方的期待和征服,用自己的方式来充分证明,一如长安CX70所展现给我们一贯以来的自由不羁、快乐奔放的价值体现。
不管走在路上,还是行在车上,我们都是英雄!
卡瓦格博,那是佛缘深厚的藏区神山
下午5点左右,车队来到了飞来寺观景台。开阔的观景台直面对向的梅里雪山。梅里雪山,当地人又称为太子十三峰,其主峰是海拔6740米的卡瓦格博。
在7、8月雨季,主峰卡瓦格博往往被云雾遮蔽不现身影,游客极难见到日照金山的圣景,当地藏族同胞常说:只有有佛缘的人才能见到卡瓦格博。
说到佛缘,就不能不提两世班禅大师与卡瓦博格的渊源。1989年10月,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曾在卡瓦格博峰前举行隆重法事,今已刻石立碑留下胜迹,供游人瞻仰。
而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也于2006年5月24日,在飞来寺面对卡瓦格博举行了庄重的朝拜仪式。祈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这样难得的佛缘正和下关沱茶一样,下关沱茶也曾于1986年和2006年,两次获得了两世班禅大师亲临,并为下关沱茶题词纪念。
这难得的缘分,促使我们决定在卡瓦格博对面的飞来寺观景台,在卡瓦格博的映衬下,举办一场户外茶会。
匠心同具:路虽远,必同行
今天的行程中,我们虽然驾乘着长安欧尚或长安CX70这样静谧性和舒适性都堪称优异的座驾,但很多队友还是抵不住高原缺氧所带来的疲惫感,是时候来杯温热的下关茶提提神了。
四个户外茶席在观景台一字排开,我们就围着茶席盘腿坐下,取出下关茶,看着泡茶的姑娘娴熟的动作,不免有些陶醉,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自然。
在热气升腾中,一阵阵茶香拂过面庞,一杯杯香醇的下关茶就递到了各自的面前。此刻才觉得这杯下关茶是多么地珍贵,多么地来之不易。
著名茶人、茶界大V王心先生在茶席中一边品尝着下关茶,一边给在座茶友聊起了下关沱茶与两世班禅的佛缘茶事,以及他对茶叶品饮的一些感受,引得在座茶友抚掌不已。
而下关沱茶董事长陈国风先生也与大家分享了一些他对茶的认知。自上世纪80年代从安徽农业大学毕业就进入下关沱茶集团的他对茶叶有着不能自已的热爱,他认为茶叶从茶树上摘下来以后,虽然失去了第一次生命,但只要经过制茶人的赤诚真心,一样可以使得茶叶获得第二次鲜活生命的绽放。
赤诚真心,放在产品的打造上,便是匠心,这不管是对于下关沱茶,还是对于长安汽车,都是非常贴切的名词。
正因对匠心的坚持,下关沱茶才与长安汽车跨界聚到了一起;也正因对匠心的尊重,才有了我们这次"藏地观茶"溯源
文化之旅的成行。虽然路途仍远,但我们保持期待!
以上内容(含图片)均属茶语网原创内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涉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