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从打工仔到数亿身家,再到大红袍大亨,他的经历可以拍部TVB热门剧

发表于:2025-01-21 作者:创始人
茶饮趋势编辑 2025年01月21日最后更新从打工仔到数亿身家,再到大红袍大亨,他的经历可以拍部TVB热门剧<,十五年前,何一心46岁,在接近"知天命"的岁数之时,她"知天命而不安天命",毅然变卖了手上大部分的房产、汽配厂和地产公司的股份,带着愿意跟随他的员工赴武夷山做茶。十五年后,何一心的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成
茶饮趋势编辑 2025年01月21日最后更新从打工仔到数亿身家,再到大红袍大亨,他的经历可以拍部TVB热门剧。

十五年前,何一心46岁,在接近"知天命"的岁数之时,她"知天命而不安天命",毅然变卖了手上大部分的房产、汽配厂和地产公司的股份,带着愿意跟随他的员工赴武夷山做茶。

十五年后,何一心的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成为武夷山数百家茶厂中规模最大的一家。当他站在自己开垦的茶园上时,这些年来的艰难与荣辱、怀疑与指责,都化作一缕风尘,被这片茶园过滤得不着痕迹。



"人定胜天,有时只是人们美好的愿望。我是商人,我只做我觉得值得的事情。投身武夷岩茶,值得。"今天,正好是武夷星茶业成立十五周年。十五年过去了,何一心依旧这么说。



从挨世界的赴港打工仔,到身家数亿的富商

江湖豪气与淳朴豁达,很独特地融合在何一心身上。相比跻身福布斯的闽商,何一心不算翘楚;对照荣称大师的茶人,何一心也是后辈。



没有人知道,如今的"大红袍大亨",曾经是个经营着汽车零配件、房地产、电信器材的港商。

更没有人知道,何一心曾经只是一个成长于闽中地区,谋生于香港的穷苦孩子。

出生在福州,幼时家境贫寒,1982年,27岁的他带着120块钱,经由亲戚介绍去香港谋生,开始了端盘子、洗牛仔布、挖地铁的打工生活。

香港电影中的摩登与华丽是枚风月宝鉴,真正走进去的人才了解,风光背后的民间困苦仍然,蝼蚁们残酷地在这里"挨世界,揾两餐"。



对生活,对一切爱的热忱会激发一个人的才能,而何一心,天生就是一个对商业游刃有余的人。在香港的最初十五年时间里,他从一个一无所有的打工仔,发展成为拥有数亿资产的富商。


亚洲金融危机,让他重启一个新的十五年

说起来人生也如戏,当何一心想到进入茶行业,也就是武夷星的雏形时,他不仅仅是因为喜欢茶,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和当初香港拼搏一样--生活。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香港的楼市和股市遭遇重挫,何一心在香港的资产几乎全军覆没。从当小工到创业,辛苦长达十五年的奋斗成果受到重创,让何一心备受打击。他一度心灰意冷,事业两三年间没有大起色。



1999年,在朋友的建议下,何一心到武夷山休养。在这里,他喝大红袍喝到身心舒畅,也第一次接触到武夷的茶文化,那时候他还不知道,一个岩茶时代,就要因此而开启。

所以他说:"这种结缘是命运安排。"

"那次旅行之后,我是彻底地被武夷山大红袍非凡的魅力所折服,可当时的情况是,一方面茶农辛苦做出好茶却因市场局限赚不到钱,另一方面很多人知道武夷山大红袍的美名,却从未品尝过真正的好大红袍。"



当时的武夷山大红袍,一般价格只有20~30元一斤,能卖到两三百元一斤的,已是"顶天了"。而且产品几乎没有包装,茶叶是用编织袋装着卖,好一点就用锡箔袋装。

整个武夷山没有一家能起到领导作用的龙头企业,没有一个能完全代表武夷山大红袍的知名品牌,这样的落后现状与武夷山大红袍"岩骨花香"威名形成强烈的对比,深深地印在了何一心的心里。



以他商业巨子的智慧和曾游历四海的眼光,他认定投资武夷岩茶产业既是商机又是功德,于是下定决心要一抛万金,做起武夷岩茶的龙头。

就这样,全然不懂茶的何一心开启了自己另一个从头开始的十五年。



不懂茶做茶企?他曾经被当作武夷山的笑话

因为要做茶,何一心成为了"虽九死而犹未悔"的典型代表--他的生意伙伴,亲朋好友全都反对,"没有出息的产业"、"必死无疑"、"疯子才放弃房地产与汽车行业"这些声音不绝于耳。

他全当听不见。

2001年9月12日,默默筹备两年的何一心带着1800万资金,来到了武夷山。一个月后的10月11日,武夷星茶业的前身,"星愿(武夷山)茶业有限公司"的名称诞生了。



如此"豪气"的在武夷山建生态厂区、生态茶园基地。对何一心,2001年武夷山茶业界议论纷纷,大家都在谈论着有一个"狂人",一天茶都没做过却要在武夷山投资几千万元办茶厂,还说要依靠科技和文化振兴武夷岩茶。

当时讲的人多半是当笑话在讲,听的人也多半是当作笑话来听。



他还是全当听不见。2003年,他卖掉自己在天津的最后两家汽车配件厂,将资金全数投入了武夷星。

"我投身茶行业是很冒险,目的却很简单,我是商人,不会做茶没关系,但我要用商人的方法,把最好的武夷山大红袍展现给全天下的爱茶人,这个目的我到今天都没有改变。"


连续亏损五年后,他终于迎来了成功

何一心也承认,事实证明,做茶这件事还真不能全然不听。

在2000年筹备茶厂期间,何一心经常独自上茶山看茶园,逐一走访茶农,向茶农询问武夷山大红袍生产中的每个细节。



在一番实地考察之后,他发现武夷山大红袍市场发展的停滞不前,很大程度上的原因在于从种植到加工,再到最后销售都没有一个规范的标准。

茶园没有科学的管理,加工过程也没有科学的指导,卫生条件极差,产品包装和销售都还处于粗放经营的状况。



"人都会去想要进步,但对于商人来说,激进是把双刃剑。"何一心急于想要用科技扭转当时武夷岩茶系统滞后的现状,花了大量的金钱、精力投入到其中,"空调房做青"、"全机械制茶",他势在必得。

然而事实却给了他闷头一棒--即便他的茶厂是一家现代龙头企业,但很多做茶工序依然无法完全机械标准化:看天吃饭是农产品企业不得不接受的法则。

"人定胜天,有时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



那么,要突破还是要恪守?为茶孤注一掷的何一心,他都选。

2003年3月,星愿公司(武夷星)重组武夷山市岩茶总公司、武夷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并成为政府授权的母树大红袍唯一管理承制单位。茶叶科研与传统制作,他有了。



2003年11月,星愿公司(武夷星)全自动精制拼配流水生产线建成。2004年1月,电脑智能化做青集中控制系统建设完成。先进的机械流水线与管理系统,他也有了。



当两者咬合在一起,何一心的茶厂便高速运转了起来。

坚持高标准的生产模式也给何一心的武夷星茶业带来了更为广阔的销售市场。

从南方到北方,从国内到国外,为了满足不同的层次消费,何一心引进茶叶和食品领域的专业人才,带领研发人员开发出适应不同消费者口味的武夷山大红袍种类。



他还率先引进企业CI理念,一改武夷山大红袍简陋的包装。采用锡罐、瓷罐等代替原先的纸罐,用10克小包装代替250克大包装,用三角包装的原茶袋泡茶,代替茶末袋泡茶……

这一系列创新举措彻底改变了以往人们对武夷山大红袍包装差、档次低的印象,真正提高了茶叶的附加值。



但这一系列的故事与经验,并不是白来的,何一心交了5年的学费。从星愿到武夷星,何一心连亏5年,2006年才扭亏为盈,直到现在。


对食品安全的苛求,让他敢舔茶叶包装盒

何一心极有个性,武夷星也正是因其个人品性的融入而一枝独秀。从一个拥有汽车零配件、房地产等多家企业的大老板,到武夷岩茶的入门,这是因为随缘的个性。

梦想让武夷岩茶改变现状、与时俱进、重现辉煌,这是好强的品格表现;而在振兴武夷岩茶的路上坎坷不平、困难重重,却仍坚信一定有办法解决,这源于他的执著和自信。



从2001年的200万销售额,到十五年后的现在上千万的纳税额,何一心对企业的眼光与远见,着实令人钦佩。同时,他却又是一个倔强的人,倔强到自己不喜欢的客户,"坚决不卖!"

他甚至还想挂一个"某某某与狗拒绝入内"的牌子在门口,就因为他对"有不洁前科"的客户绝不容忍。

何一心的个性还不止于此,更不止于他的大嗓门。

2013年3月,何一心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参加第十二届全国政协会议。期间,为了证明武夷星茶叶的健康,他竟当着大家的面,舔起了自家的包装盒。

这样的自信,源于包装盒是用食品级大豆油墨印刷的,在何一心的眼中,不能容忍哪怕一点的"不和谐"。



对茶农的承诺:收茶一律七天内付现金

何为和谐?何一心坦言,自己一生中做的最有意义的慈善,就是宁愿亏大本也要对外宣传武夷岩茶,让全世界都知道武夷山岩茶,让当地茶农过上小康生活。看着当地的农民从小货车、皮卡到奔驰、宝马、奥迪,何一心才是最开心的那个人。



当年武夷山收茶盛行"打白条",因此,每年8月底9月初,是武夷山茶农最难过的时候。何一心做茶后不久,一位茶农为了孩子的学费,带着自己的茶叶恳求他现金收购。何一心收了茶,茶叶本身极好,老实的茶农辞别时却三步一回首,弯腰感谢。

这件事对何一心触动很大:"从此之后,我决定收茶一律7天内现金结账,并一直严守这一承诺到现在。"



十五年,一个人的武夷山

从最初几年,因为不懂茶而亏本数千万,到现在成为纳税额上千万的茶企,何一心都一直在战斗。

这是他一个人的武夷山,十五年间,当年向他借钱的房地产合作伙伴,已在全国攻城掠地,赚了几十个亿。而他却躬身于茶园,当起了以前从未想过的茶人。



这又不是他一个人的武夷山,他成就了一大批茶农。而他闲的时候就去和茶农朋友聊聊天,喝喝茶,打打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果说前半生是福州和香港造就了我,现在则是武夷山成就了我。如果说开始是我帮助了武夷茶农和武夷岩茶,那现在到以后,武夷山和武夷岩茶会永远陪伴着我。"

每个人对茶道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何一心用自己的方式用心去领悟茶道、商道的精髓,使他对武夷岩茶有了新的灵感,开始了新的思索和征程。"下一个十五年,我要将大红袍的茶旅、茶文化再一次从当地推广到天南海北!"



今天,正好是何一心创立武夷星的十五周年,这位一身"霸气"的商人,在电视台采访他时的一番话让人回味,"死后我愿将自己的骨灰撒在大红袍的茶园里,永远守候在武夷的土地上。"



撰文/何如卿

编辑/欧寒天

摄影/赵科佳


本篇稿件所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茶语网(www.chayu.com)无法联系上图片作者,请作者见稿后速与我们联系(feedback@chayu.com),以便奉上稿酬。文章转载需注明来自茶语网,否则涉权必究。


2022-05-03 23:59:2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