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和她评定一款福建乌龙茶的意见不一,那一定是你错了!
数年前,我曾经向一位茶圈前辈问起过,陈郁榕老师在福建乌龙茶圈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前辈是这样回答我的:"如果她对一款福建乌龙茶的意见和在场其他人都不同,那么这款茶将会重新评定也不足为奇。"末了,加了一句:"这个标准通吃闽北闽南"。
这或许是当时的前辈对陈郁榕老师这位著名茶人充盈着自我感受的描述,然而时至今日,这句话依然震撼着我,因为此话,并不虚妄。
她是评茶界女能人,名字却被别人抢注商标
在我国林林总总的茶类中,福建乌龙茶是非常重要且很有魅力的一个分支。在这片盛产好茶的土地上,也走出了许多实在的茶人,陈郁榕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你长期混迹于福建茶圈,你不会没听说过陈郁榕这个名字,她扎实的专业基础、审评功力,在福建乌龙茶行业中声名显赫,甚至连自己名字都曾被别家茶品牌注册。
而当你初识陈郁榕,就能感受到她的大气--言语温和,表述专业,谈吐很有道理气,无论你认识她与否,都会让你在潜意识中感觉到,今天遇到了一个评茶高手……
与所有的评茶师一样,陈郁榕也有嗅觉灵敏的"狗鼻"与味觉敏感的"猫嘴"。每次评茶,她只需轻轻地揭开杯盖,慢慢地凑近鼻子闻一闻,再嘬一小口茶汤,茶的等级心里便十有八九了。
这看似简单的一组动作,蕴藏着许多茶叶知识和评审技术,凝聚了她数十年的心血。正是丰富而充实的人生经历,造就了她深厚的审茶功力。
她烧水,她洗杯,她曾只能喝尾水
陈郁榕,国家一级高级评茶师,祖籍江苏,1952年生于福建。她科班出身,1969年,年仅17岁的她到浦城县插队;1972年被选送到福建农大园艺系茶叶专业学习;1975年毕业后,分配到武夷山市(原崇安县)茶叶收购站。从此,她开始了几十年如一日的事茶生涯。
在茶叶收购站,她每天就做两件事,一是学习武夷岩茶制作,二是学习武夷岩茶审评技术。
在这一阶段的刚开始,陈郁榕其实是负责烧水、洗杯的。是的,作为才毕业的大学生,她没有资格参与评茶,只能每次都在师父陈书省、师兄陈平谱品茶完毕后,清理桌子时,才有机会喝剩下的尾水茶汤。但陈郁榕利用这些仅有的机会,认真向师傅、师兄讨教学习,积累经验。
"收购站的工作,磨炼了我的毅力,严谨和坚韧。"其中,1976年偶尔品到的一泡母树大红袍,让她失语:"至今无法用语言形容。"也正是这样至今难忘的经历,让她对茶永远保持探究的心。虚心好学的她,在当时积累了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比别人长两倍的学徒生涯
1978年,她调回福建省茶叶公司,随后被派到茶乡安溪学习,在老茶师的带领下,她开始接触、学习闽南乌龙茶不同品种的初制和审评技术。
在这段时期,陈郁榕走遍闽南闽北大大小小的茶山,全面接触了福建乌龙茶。如果说,在武夷山期间,是锻炼学习的入门阶段,而到了安溪县学习,则是其乌龙茶学习审评技术的飞跃阶段。在千百次的审评实践中,陈郁榕逐渐完成了一代茶师的经验积累。
在安溪学习期间,陈郁榕进步神速,学习掌握到各品种的品质风格与审茶技术,并在闽南、闽北的茶人中渐渐崭露头角。
然而,在这期间她依然有着出"洋相"的经历,她曾盲目自信地把一泡毛蟹评为铁观音,而品种判定错误是技术工作中的重大失误,发展下去将会形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次失误深深地刺痛了陈郁榕,她下定决心重新审视与学习自己的乌龙茶审评技术。
"经过这件事,一直到90年代我才敢说对审茶初有心得,从初到武夷山开始算起来,我的学徒生涯有足足15年,和一些同辈人比起来甚至长了两倍多。"这段漫长的学习时间里,陈郁榕一直很艰苦,只要不发烧,白天晚上都在品茶学习。
不施粉黛,不事张扬的"主角"
1999年,她由供销社党组调到福建省茶叶质检中心,做全省茶叶质检,直到2007年退休。在这期间,她曾是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国家文字标准的制、修定以及实物样换配工作的负责人。
陈郁榕其人,不施粉黛,不事张扬。但她却将自己的学习体会、实践经验编撰成文,独著或合著了十多篇论文、书籍,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留下了宝贵的知识财富。
不仅如此,在评茶大赛众多的福建省,她还是审评台的常客,并拥有相当的话语权。她判定严谨,在评茶过程中,讲究评其共性、辨其个性、论其优点,评其一般性、辨其特殊性。曾经在一次茶王赛事上,同一样品三人报名参赛,她最终的判定结果三人都在同一奖项内,可见她评茶技术是多么的成熟稳重。
这也能看出,这个茶人眼中如此明亮,清晰而具有责任感。
她的"余热"正燃烧中
退休后,她把自身技术用到了极致,"因为终于能专心自己做茶了"。她开创了多款拼配茶,如"一冠难求"、"茉莉红"等。甚至连岩茶中出名的"空谷幽兰",也是她取名的。
除了做茶,陈郁榕还一直有个心愿,就是把自己曾经走过的路,得到的技术,传授给下一代。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退休不久,她就一头扎到茶区,登上茶山,出现在各类茶叶审评培训授课的讲台上。目前,她培训过的学员已达数千人。
为推动小品种自掏腰包
除参与培训外,陈郁榕还对于整个乌龙茶生态,也是不遗余力地推广与保护,甚至自掏腰包。
她极力推广保护武夷山原生小品种岩茶,"武夷山有很多原生小品种岩茶,但是这些茶量少、制作难度大,很多茶农不愿意种,更愿意去栽种知名度更高的肉桂、水仙。我做了这么多年审评,知道很多小品种的口感滋味特别的好,如果岩茶体系里缺少了小品种,就失去了多彩多样的、武夷山传统的正味。"
因此,她自掏腰包,和当地茶农签订协议,推动对小品种岩茶的保护。"如果茶农愿意的话,我会每年给他们一些费用,让他们种着小品种,我每年来采收制作。或者把别人准备挖掉的小品种买回来,移栽到别的地方。"
茶人巾帼,千峰翠色
这些每年被采收制作的岩茶中,陈郁榕女士都会经过多次品鉴、对比,以极严苛的标准挑选出原料地道、工艺正宗的名岩小品种茶。这些茶,既要彰显独特的品种个性,也要能足够地诠释"岩骨花香"。
在今年制作出的一系列小品种茶中,最让陈女士满意的就是月桂、醉墨、白瑞香。这三款珍稀名丛皆为武夷山原生种,同武夷山的千峰百岩、傲世苍翠同生同长,于历史长河中演变出独特的香与韵。于是,成就了这盒由她本人监制的"千峰翠色"。
在制作工艺上,千峰翠色的三款茶焙火程度为中足火,吃"透"火工,在汤水、香气中,你能品到极致火工带来的醇厚滋味。
三个小品种风格各异,月桂柔美,如豆蔻年华、清爽甜美;白瑞香品级高,如名门闺秀、底蕴深厚;醉墨霸道,如女王绰姿,霸气天成。茶会中,若按照月桂、白瑞香、醉墨的顺序依次品饮,层层递进,会有惊艳感受!
不仅仅是口感惊艳,小品种具有收藏性,"千峰翠色"单从包装上来说,也是一款难得的收藏品。
它由毕业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和中国美术学院的设计师聚品牌设计机构的吴王韬历时半年打造。包装主题部分的图案是中国传统刺绣的样式,是武夷山"三十六峰、九十九岩"的写意缩影,黑色背底衬托下图案极为鲜艳,实物稍带烫金,更增加了包装的立体质感。
为大家分享茶的魅力,是茶语的宗旨。为此,我们寻到陈郁榕老师,以在茶语市集中为大家分享到这盒酝酿多年的小品种"千峰翠色"。
即刻起,扫描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前往购买】,你便能收藏到这一盒6罐共50g的小品种岩茶。
撰文/何如卿
图片/赵科佳
2022-05-03 23:5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