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茶在市面难见,差点被茶学教科书除名,原因竟是出口量太大!
习惯喝黑茶的茶客,可能是知道六堡茶的。但中国以绿茶消费为主,对于绝大数只喝绿茶或红茶的人来说,六堡茶是什么茶还有点模糊。如今其市场份额居黑茶类第三位,但相比于前面两位的普洱茶和安化黑茶,知名度与排名并不相称。
这是为什么呢?从纯粹的市场角度来讲,它能够给茶叶行业带来什么样的经验或启示,而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人们是不是又在这股信息流中错过了什么吗?
▲ 进入六堡镇的路口,新修的建筑
1
深藏功与名,却险些被教科书除名
一个事物很神秘,意思也可以说,知道的人不多,而这种神秘的临界点再往下,恐怕就意味着消亡了。六堡茶的过往便是如此。
梧州当地研究六堡茶的学者型官员吴平曾在微信上写过这样一段话,2000年左右,大学专家在讨论茶学教科书改版时,曾有人说市面上没有看到六堡茶的影子,在考虑是否要将茶学教科书中的六堡茶内容删去。
是的。六堡茶是历史名茶,但险些被教科书除名。
这其实也很正常。中国是茶叶发源地,历史上的名茶不胜枚举,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消失的名茶也不少。所以谈及六堡茶还很神秘,不少人会感慨它还存在已算幸运。
▲ 梧州中茶的自然砖木仓内,沿用六堡茶特有的竹篓包装
神秘的六堡茶依然存在,这话要分两头说。
首先这种神秘的对象是国内的普通消费者,对于我国香港、东南亚等地区,以及茶叶研究者而言,六堡并不是神秘。
回到除名危机,六堡茶之所以还被保留在茶叶教材中,得先感谢一个人--华南农大的王登良教授。当时为了表示慎重,他建议,可以先到产区调查后再定夺。
可以猜想王教授为何这么做。六堡茶古来名茶,两广人民的口粮茶,清末民初出口南洋,形成了历史悠久的茶船古道,影响颇大,而将这样一个茶类从教科书里除名确实需要慎重。
果不其然,王教授带领研究生到梧州考察发现,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现梧州中茶)及梧州茶厂仍然在生产六堡茶,且每年生产500~800吨,绝大部分供出口,故国内市面上很难看见,最终教科书里也保留了六堡茶的内容。
比如在上个世纪后半叶,梧州中茶出口的"外贸三君子"--黄盒、山水盒、黑盒,风靡东南亚以及日本等地,而在国内却鲜有人知。
其实新中国成立以后,六堡茶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大概可划分为三个时期:一是恢复期(上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二是低谷期(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00年),三是发展期(2001年至今)。
贫困年代,对产业来说,茶叶经济属性是最重要的。据相关史料记载,当茶叶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六堡镇的茶山也曾有过荒废,或换种其他经济作物的情况。它一路发展可谓起起伏伏,几经困难。
最后吴平也感慨,就六堡茶的生产历史的延续性而言,"若无这两家企业在艰难困苦中坚持,恐怕六堡茶香火已断",这种神秘带着坚韧与苦楚。
▲ 当年梧州中茶出口的部分产品,其中有"外贸三君子"--黄盒、山水盒、黑盒
2
百年名茶,迟到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六堡茶对国内绝大多数消费者保持神秘,不仅在于它此前的生产主要用于外销出口,更在于在现代产业化的发展中,六堡茶滞后了脚步。
前面说到,六堡茶在2000年以后开始迎来发展期,而其中的契机,便是当时国内的普洱茶热潮兴起。在那疯狂的几年里,普洱茶书写着茶业神话,虽然最终崩塌,但带来了包括六堡茶在内的黑茶的发展。
对于这点,三联生活周刊曾在《寻访南洋老六堡》一文中写到,"在上世纪70年代,锡矿衰败,大量六堡茶封存起来,被时代与岁月遗忘,直到普洱老茶的品饮之风兴起,价格逐年升高,接近天价,这种历史悠久的茶,再一次被关注与礼遇。"
彼时六堡茶原产地梧州,也准确地认识到了这种时代的脉搏。而后便由梧州政府主导,包括梧州中茶在内的企业开启了探索六堡茶产业化道路的新篇章。
产业政策方面,2003 年政府出台《广西六堡茶检验检疫标准》,并于 2004 年逐步采取种苗、资金扶持以及优惠政策等措施,推进了六堡茶专业村、专业镇建设。2005 年,苍梧县六堡镇向上级单位提交《中国名茶六堡茶商品基地可行性报告》。
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直至2011年,六堡茶才获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现辖行政区域。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一个茶叶品类话语权的体现。相比于普洱茶等,滞后的话语权的获得,延迟了六堡茶面向更广泛大众的步伐。
等到2016 年,国家标准 GB/T 32719.4-2016 发布,进一步明确定义了六堡茶的选种、原料、工艺及加工等方面的内容。
按照这条脉络,我们可以看到,普洱茶热带动,六堡茶也进行自身变革,它逐渐从南洋华工口中的"劳工茶"蜕变为一种历史悠久、有益健康、富有深刻文化内涵的饮品,完成一次"华丽转身"。
如今,在老牌六堡茶企业梧州中茶等的身后,新的生产企业也如雨后春笋,他们也是形成六堡茶市场的关键力量,但如何形成合力,化解神秘形象,需要智慧。
▲ 梧州中茶位于六堡镇里的茶园基地
3
唛号混乱,一个产业的细节成败
一个为人所熟知的成熟度高的市场,它所有的环节,包括从原料、生产、产品线、销售等都会是清晰明了的,这便于在消费者的心里形成固定的形象。
而六堡茶之所以神秘,不广为人所。除了上面说的,官方认定的话语权外,就产品和市场本身来说,也存在唛号话语权分散和混乱的问题。
茶叶中经典的唛号会像暗语一般,在明确的信息之外,让人有仪式感。
然后此前,茶语网曾发表过文章指出,要试图掌握六堡茶的唛号,除非是人肉电话号码本。因为它整个市场的唛号实在太混乱了。
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六堡茶此前以外销为主,以梧州中茶为例,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客户的要求以及产品的特性,产生出了各种唛号。而如今当企业内新的唛号规则体制下新品和经典复刻版产品一同进入市场,便让人产生了困惑。
其二,随着梧州六堡茶的企业越来越多,每家的唛号并未在统一的规则体制下制定,每家的唛号各行其是,因此在外人看来相当混乱。
很显然,认识到这些问题并不难,吴平几年前就曾在《六堡茶产品批号编号规则探讨》一文中指出,"批号信息的易识别,可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和忠诚度,从而有利于六堡茶产品的推广及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难点在于如何改变。
唛号只是一个细节,但它也是市场成熟度的标准,同时也是目前六堡茶依旧神秘,难以向新的消费者进一步扩充的原因之一。
▲ 这两年梧州中茶推出的经典复刻,港澳传奇GX803--沿用的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销售到港澳的唛号GX803,还原的也是港澳茶客喜爱的风味。在这里,GX是广西代号,8是黑茶类,03是代表等级3级。
4
偏安一隅,寻找最闪亮的市场招牌
前面讲的是六堡茶依旧神秘的既有原因,显然,当梧州把那些问题统统解决之后,我们就能确保六堡茶广为人知吗?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就应该从现在的市场反馈找答案,即是找到六堡茶如何才能在市场上增加知名度的条件。
先来分析市场热度最高的普洱茶,目前大家会冒出这些关键词,古树、山头、单株、纯料、拼配、含水率、微生物等词汇,这些市场关键词是怎么来的,很简单,这个茶类自身的特性,以及受商业市场不断地追捧而形成。
六堡茶市场关键词不足,但就需要跟着普洱茶打山头、产区的概念吗?
不尽然。这需看条件之一,茶类自身的特性,据梧州中茶的产品研发部谢经理介绍,历来六堡茶不讲山头,更多的是讲制作工艺。
远的讲,茶船古道时期茶商林立,茶商收到毛茶后,并不是直接出口,基本都会按照自己的要求再加工,而这里便可能有拼配、渥堆等工艺。
可以说,当年出口的六堡茶,不会是纯粹的毛茶和山头茶,而六堡茶喝就是等级、拼配工艺、以及后期陈化。这是它最大的卖点。
梧州中茶的谢经理说,以前茶叶商行众多,且每家的技术都有差异,大多时候与制茶师傅的经验有关,所以六堡茶历来都更讲究制茶人的工艺水平。
而在现代工艺中,冷水渥堆工艺的门槛更高,六堡茶的这种工艺会先拼配再渥堆,而渥堆时对厚度、温度、水量等都有严格的要求。一家六堡茶企业(只做农家茶的除外)的渥堆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这家企业茶的质量。
更重要的是,直至2005年外贸茶叶出口许可证管理取消以前,整个东南亚以及我国的港澳地区的六堡茶,都是由梧州中茶出口的。因此可以说,六堡茶的外销产品,都非常注意其品质以及工艺把控。
因此六堡茶要在国内市场上提升知名度,消除神秘感,就要依据自身特色形成特有的市场关键词。
▲ 梧州中茶发酵车间里,已经使用几十年的冷水渥堆发酵槽,目前已改为干净卫生的不锈钢槽
5
六堡茶科研,最后的神秘面纱
不管什么茶类,占据市场关键词如果还只是打印象牌,但茶叶作为商品,最终还是需要回到喝茶喝什么的原点问题。
其实很简单,现代人饮茶,一是讲求口感滋味,二是注重茶汤的保健价值。六堡茶在这两个方面都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只是还未好好利用。
六堡茶口感滋味"红、浓、陈、醇",而对黑茶极其重要的冷水渥堆工艺,中国茶叶广西省分公司梧州支公司(现为梧州中茶)在1958年研制成功了。而这也是海外茶客非常喜欢的口感滋味。
其次保健价值,六堡茶可以说历来都以此取胜。比如在传统生活中,两广地区多暑热瘴气,六堡茶茶性温,消暑祛湿、清热解毒,一直都是两广地区人们的日常茶品。
而其远销南洋,成为劳工们的保命良液,说的也就是保健效果。只是这两种现象靠经验,在人们对健康要求更为严谨的今天,需要更多的实验去证明论证。
而这种论证也不是没有。远点的,广西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现梧州中茶)生产的黑盒六堡,上世纪80年代作为健美瘦身茶风靡日本,当时日本学界对其功效的科研成果便是最大推动力。
近点的,2012年,梧州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等权威研究机构联合发布了六堡茶保健养生功效研究成果,研究证实六堡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等八大功效。
但这些还不够。比如梧州中茶总经理张均伟就说,相比于普洱茶或安化黑茶来说,六堡茶的科研成果还不够多、不够深;而且,那些已经确定的研究成果,也并没得到广泛宣传,并未告知给更多的消费者。
很显然,六堡茶的科研成果以及成果宣传的不足,是目前它依旧还很神秘的原因,也是将来破除这种神秘感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6
结语
近十年来,六堡茶的知名度水涨船高,但却依旧神秘。这其实间接说的是市场现状,前文我们说了很多,这里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在市场发展初级阶段的因素。
而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不管是品饮还是收藏,现在可能就是最好的时期,不过难点也在于,在这个还不够成熟的市场环境下,该如何选到一款好茶呢。
撰文:北游
图片:宝军/梧州中茶提供
2022-05-03 23:5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