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国,美食,茶,闽南,一生总得去一次
闽南给人的印象,大抵多是当地人留洋海外的光环和那首著名的《爱拼才会赢》,而鼓浪屿的海水、泉州的佛像以及莆田的龙眼,都是可以忆及的旖旎景象。
闽南,一个从精神信仰和琳琅满目的美食共存,土楼文化和茶文化已经融入生活的地域,此生不去亲自体验,总归是有遗憾。
1
泉南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是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对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评价。
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就在厦门大学旁边,景色非常美丽。进入寺庙,一棵高大的开满红花的大树率先夺去了我的目光,那树长得像北方的老柿树一样苍劲挺拔、枝条纵横,全树上下不见一片叶子,枝枝杈杈开满了红花。
我在南普陀寺请了几本佛经,佛经的印刷和包装也比其他的一些寺庙要精美得多,而且看起来非常的漂亮,拿在手里也不会觉得怪怪的。在南普陀寺每天都有大量的游人,通常都会把南普陀寺和厦门大学一起游玩。
开元寺
素有"泉南佛国"之称的泉州蕴藏着灿烂的佛教文化和文物珍品,其代表就是位于泉州市鲤城区西街的泉州大开元寺。
泉州开元寺,是全国多个同名寺院中规模较大和名气较响的佛寺,不仅如此,它还具有独特风格和富有几段传奇故事,因此弥漫着与众不同的色彩,蕴涵了意味深长的道理。
走近开元寺,最先望到的是两座对称的古塔,它们分别屹立于寺院的东西两侧,像两把利刃在拱卫着千年古寺,也标记着寺庙的位置,其他的佛寺多数仅有一个塔,像泉州开元寺拥有双塔的确实不多。
从侧门进入时迎面便是东塔,这是一座八角五层的石塔,塔形却是仿照木塔的结构,有斗拱和檐梁,但都是造形而已,没有承力作用,塔身的多组佛像的浮雕才是突出其石造的特点,东塔名为镇国塔,唐朝初建时是木塔,后火灾被毁于南宋重建,塔旁的石碑介绍其经历多次地震仍屹立不倒。
缓步走出寺院时,回望寺庙居然没有发现有开元寺的寺匾,大山门上只有"紫云"两字,寺门对面的大照墙也刻有"紫云屏",因为建寺的黄姓大户是紫云村人氏,倘若没有他也许泉州开元寺并不存在,为纪念其而特设紫云匾及屏亦是人之常情。
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寺内的一副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元妙观
在泉州,从东街拐个弯进了状元街,会看到一个宏伟的建筑,"元妙观"。它集漆金、瓷雕、木雕、石刻于一身,灿烂至极,华丽无比,淋漓尽致表达出了信众对天国的无限遐想,在举国宫庙一片穿越潮中,独树一帜。屋脊上的众仙列队,衣带迎风飘然,仿佛即将升天而去,动感十足,道观应有的仙气在这檐脊间便已散发得淋漓尽致。
第一次见到这座天公观,被它的屋脊、石雕、砖雕等等所震撼到,就算是复建的,可元妙观在泉州历史悠久,也是道教传入福建后的第一座道教宫观,真心值得一看。
从元妙观出来,我们走到状元街上,状元街又被誉为八闽第一街,整条街设有三个牌坊。牌坊是泉州的特色,泉州古牌坊数量之多,曾让游人感叹这里"文化事业之精进、人民财力之厚富。"状元街牌坊也是后来恢复的,但它们的建造工艺、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都非常丰富,大多采用原坊固件。
承天寺
过了状元牌坊,就到了南俊巷,往南走到达承天寺。承天寺与开元寺、崇福寺并称为"泉州三大丛林",我特别喜欢承天寺,它比开元寺更清静,没有喧闹的游客,没有香火商贩,单纯而自然。
闽南的寺庙还有很多很多,在这里根本不足以呈现。如果真的对佛学感兴趣,非常值得到闽南去游玩一圈。
2
遍地是美食,吃一口就爱上
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美食。闽南的美食,带着强烈的地域色彩,闽南人历来讲究多种多样的独特风味小吃,不仅如此还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闽南小吃既保留了唐宋遗风,又有创新改革。小吃注重口味、营养、多样,一般喜酸甜不喜辛辣,喜清淡不喜油腻。其品种繁多,式样新颖,造型美观、美味可口;且用料考究,做工精细,风味独特。
海蛎煎
俗称"蚝煎"、"蚝仔煎",风行全闽南,以厦门地区的最为有名。
它选用海蛎中上品"珠蛎"为主料,将鸭蛋、地瓜粉和切碎的蒜苗调匀,再用适量的猪油在平底锅里煎至两面酥黄,吃时佐以蒜蓉、沙茶酱等调料,香脆细腻,味美可口。冬、春两季"蚝煎"为当令食品。泉、晋一带赞食海蛎煎,"连舌头也卷入去了"。
土笋冻
又称"土钻冻",是厦门及晋江安海一带著名小吃,尤以安海镇西安村的成品质优味佳;龙海的"浮宫土笋冻"知名度也甚高。
它是用生长在海滩泥中的"土笋"(长约2寸的星虫,状如蚯蚓,故又称"海蚯蚓")为主料,压破洗净熬煮,烹制冷却后盛入小杯盏中,凝成胶体,再用酱油、香醋、辣酱、花生酱、芥辣、蒜蓉等作料蘸食。它明若琼脂,状如琥珀。
清初,河南人周亮工在福建为官时,曾在所著《闽小记》中盛赞过"土笋"。初见"土笋冻"者往往不以为佳,尝后不忍弃箸,甚至引念终身。
手抓面
漳州民间传统小吃,闽南人又称"豆干面粉"或"五香面粉"。以用手抓食而得名。
主料为黄油面粉,和面时加入适量树碱,擀成细面条,煮熟捞起,整成圆形备用,当地称"黄油面粉",每片面条约一两半重,称为"一份"或"两份"。
配料分为两种,一种是用刚出油锅的五香卷,另一种是用油炸豆腐干;作料有甜面酱、花生酱、芥辣酱、蒜醋酱。进食时,将油炸豆腐干等放在黄油面粉上,均匀拌入各种酱料,然后卷起呈筒状送入口中,清香爽口,甜酸辣俱全,油而不腻。
卤面
是漳州一带的风味名点。原为端午节食品,现演变为日常大众小吃。它采用肉丝、笋丝、蛋丝、香菇、鱿鱼、黄花菜等配料,炒熟后,加猪骨汤煮开,放入适量味精、糖、盐和薯粉调成浓汤为卤料,再浇卤料于冲去面碱的面上,最后配上胡椒粉、油炸蒜丁、油炸扁鱼丝、芫荽等作料,为摊头美味小吃。
五香卷
漳州地方名点。它采料精细,以半肥瘦猪肉条、葱碎、荸荠碎、虾皮等原料,配上五香粉、白糖、虾油,加薯粉和水搅成浆糊状,再用豆腐皮包卷成长4寸、直径1寸左右的圆条状,放入热油锅炸熟。成品外酥内润,香味浓郁,鲜美可口。除小吃外,还可做宴席拼盘。
榜舍龟
永春特产。用糯米、绿豆、白糖等精心制作,形如龟。中国人以龟为长寿的象征,闽南语以"老龟粽"形容处事老练之人。故永春人遇家人或亲朋50岁以上寿辰时,多以垫上竹叶蒸成的龟形米糕贺其长寿,并在糕面上镌龟甲图案或"寿"字,后衍用到婚喜、祭祖、敬神仪式上。
据说这一传统食品的创始人为孙榜,孙榜一好友及第取士后封他为贵人,闽南人称贵人作"舍人",因此将孙榜所制的龟糕称为"榜舍龟"。
烧肉粽
粽子各地都有,但闽南烧肉粽风味独特。它用糯米淘浸加上猪油、酒、囟汁、酱油烧透之后,夹囟肉块、香菇、莲子、虾干,用竹叶包裹在猪骨汤中煨三小时,食时调蒜泥,囟汗、辣椒酱,入口不腻,甘美可口。
闽南地区其他糕点类名吃还有厦门的庆兰馅饼、油葱粿、花生酥,泉州的绿豆糕,石狮的甜粿(即"石狮年糕")、曾小鹏鸡蛋糕,永春的"粩粩花"百粬,漳州的碗粿,南靖的米香、卷仔粿,龙海的"双糕润",诏安的山枣糕、鼓饼、桔饼及平和的枕头饼……
3
土楼,闽南文化的代表之作
2008年7月7日,福建省旅游局以福建土楼品牌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由此,福建土楼走向世界,声名鹊起,名声遍及海内外,但是福建土楼是一个总概念。
福建土楼其实分为三大景区,分别为南靖土楼景区、永定土楼景区、华安土楼景区。
永定土楼
承启楼被称为"土楼王",是开发成景区的最大的土楼,"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讲述的就是承启楼。
它还是最早出现在邮票上的土楼,早在1986年以福建民居代表出现在"中国民居"的邮票上。全楼共400间房,最多时800人共同生活在一座楼里,土楼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方式和居住方式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
近年,南靖土楼以土楼特色、唯美水瑶、浪漫萤火虫、国际马拉松等独特资源及山村特色活动脱离土楼同质化竞争态势,独具一格,品牌影响力持续加大,脱离开游客来土楼就单纯看土楼的传统模式,游客量逐年递增。
南靖土楼景区分为田螺坑景区、云水谣景区。田螺坑主要看举世闻名的世遗点和唯美古镇--云水谣,既可享受土楼代表性建筑带来的震撼感又可品味到独特的乡村风情。
4
有一种民间治病偏方,叫做老铁
听说以前在福建的民间,家里有人中暑脑热、肚胀腹泻,都会拿家里存放了很多年的陈年铁观音来应对。有一种民间治病的偏方,就叫做老铁。
都知道闽南人爱喝茶也好养生,大家都知道这与人文历史和地理位置有关,但不清楚的是这里面也兼具着除湿养生之道。
闽南夏季暑气湿热,不少闽南人到了中午或者晚上,家里都会泡上一壶清茶自己小喝几杯,至于喝什么茶则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
"客人登门,茶水当先。"用这句话来形容闽南人的待客之道最为贴切,在闽南人家,客人一进门就要立刻烧火煮水,添加茶叶。对于闽南人来说,喝茶是生活中的一大享受,正所谓"宁可百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
因为地理环境原因,闽南人爱喝茶,就跟山西人爱吃醋一样,茶早已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 当地人听高甲戏,一边听戏一边喝茶
在我国福建、广东以及东南亚等地区,一直都有贮存老铁作为药用的历史习惯。而福建人对于老铁的爱,已经深入骨髓。而八马老铁,更是这其中极具性价比的茶。
数百年来,福建、广东等地区将老铁视为药理性饮品,老铁在消炎祛火、消食去腻、调理肠胃、抵御痛风、疏肝理气、排毒祛湿、降脂减肥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闽南,有着一座座洋溢着丰厚人文历史的名城,四处都皆是墨宝,更有许多文人墨客的真迹,还有随处可见的历史文物,不是有人云:"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之说。
千年古都经历过繁华与衰落,从宋朝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曾经的泉州是中国最为早先繁荣的城市,而如今被没落着。
今非昔比的泉州,名声四起景色优美的漳州,小资情调浓厚的厦门……闽南有什么好玩的?我想是一个个用心感受的城市,美丽海岸线、千年文化古迹……每一个,都值得你去认识和感受。
撰文:思思妹
图片:黄珏玲、黄于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