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茗星私享丨陈卫星:与兄、父相伴研瓷,“小瓷疯”复烧宋代“哥窑”,自成一派

发表于:2024-12-22 作者:创始人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12月22日最后更新茗星私享丨陈卫星:与兄、父相伴研瓷,“小瓷疯”复烧宋代“哥窑”,自成一派<,传说中的哥窑,是如那让人为之向往的海市蜃楼,自宋代闻名于世,却只可远观而无法感受它真实的魅力。包括陈卫星在内世代的龙泉瓷人,他们正不断地苦研,只为有朝一日复烧"哥窑"还原美好。瓷,是儿时玩的泥巴,也是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12月22日最后更新茗星私享丨陈卫星:与兄、父相伴研瓷,“小瓷疯”复烧宋代“哥窑”,自成一派。

传说中的哥窑,是如那让人为之向往的海市蜃楼,自宋代闻名于世,却只可远观而无法感受它真实的魅力。



包括陈卫星在内世代的龙泉瓷人,他们正不断地苦研,只为有朝一日复烧"哥窑"还原美好。


瓷,是儿时玩的泥巴,也是长大后的夙愿

陈卫星,1976年出生于龙泉青瓷世家。

自小,父亲就在国营瓷厂里做工,每天与瓷土打交道,自然也熏陶了儿时的陈卫星,那时的他就是玩父辈做瓷的"泥巴"长大的,这些"泥巴"在他手里如同橡皮泥一般,总是变换出各种动物、小人儿造型。

儿时的他还不明白,如今手中的泥巴,竟能有朝一日成为他长大一直未了的夙愿与梦想。



读完高中后的陈卫星,去外面工作过几年,为了生计,他做过好些工作,但心里始终惦记着家乡的青瓷。

"等经济基础渐渐好了,还是想回去做青瓷,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心里才有寄托。"父亲、哥哥陈卫武也非常希望陈卫星能回家做瓷,继承祖业。

最终陈卫星毅然回到家乡龙泉,开始了自己的制瓷生涯。一开始,他选择了做弟窑。


与父亲和兄长相伴研瓷,被外界称为"小瓷疯"

要说在这条研制哥窑的路上,陈卫星最应感激的,也就是自己的父亲与兄长。

从最初选择瓷矿开始,父亲将自己所有技艺毫无保留地教授给他。而不善言辞的哥哥陈卫武也不辞辛劳每日陪伴在卫星身边,与他探讨釉水配制、釉色效果等等的细节。

从小受青瓷文化的熏陶,陈卫星看过太多青瓷、哥窑的资料和信息,他虽然有哥哥与父亲在身边"出谋划策",但他自己却很清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瓷器。

在外工作时,他借着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到各地博物馆去看看古瓷,尤其哥窑瓷器。



一次去上海博物馆,他看见了展出的"炒米黄"釉哥窑瓷器,正是那一眼,正是那种泛着微微浅黄的米粒的釉色,让陈卫星心里为之一惊,"这不是我对哥窑构想的样子吗!"

因此,每去上海博物馆看一次,陈卫星就加强了"我要亲自做出这种'炒米黄'哥窑来"的念头。

于是,回到家乡,陈卫星立刻开始了一轮一轮的烧制试验。

没有流传下来的方法可以研究,也没有传世的哥窑技艺人可以请教,所有对哥窑的理解和揣摩烧制,每一步都靠陈卫星自己。

一窑又一窑,两年多来,历经上百次试验,废弃了无数的瓷器,也曾经让陈卫星有想放弃的念头。



陈卫星作品多为薄胎厚釉,胎里的气很难排出来,"有时候,迫切地想看烧出来的效果,觉都睡不着,睡着了半夜又起来去看。"

有父亲与哥哥的支持和鼓励,他咬牙克服所有的困难,最终在2015年陈卫星烧制成功了"炒米黄"釉色效果的哥窑作品。

作品一经推出,就受到业界的极大好评。陈卫星对哥窑的执着不懈,爱钻研和痴狂的态度,业内人也给了"小瓷疯"的雅称。


同出一脉,又自成一派

对于龙泉青瓷,陈卫星始终认为"越简单的东西越美",他认为正是因为简单,瑕疵才"无处可逃"。

在这样的理念下,他希望自己的瓷能与古代哥窑同出一脉,但又有自己的风格,"做出自己的特色,而自成一派。"



正是因为这样的坚持,陈卫星拿下了无数的大奖,其中包括2012年作品《青色釉惑》获第十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儒仕儒家·百花杯"评比金奖;《禅韵香风》获浙江省第三届青瓷传承与创新设计评比金奖;2015年作品《直颈瓶》被浙江省博物馆永久收藏。


哥窑小茶碗【陈卫星制】



"哥窑"名列宋代五大名窑,在陶瓷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器形多见仿古造型,底足可见手工拙朴姿态。



釉层厚而透明,釉质莹润如玉,釉面匀净雅,透露着丰富的审美意蕴,传递出难以一眼望穿的美感和韵味。


备注:茗星个人经历及其产品信息皆由茗星本人提供。


点击文末【前往购买】了解更多茗星详情


2022-05-03 23:48:2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