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星私享|王超:人、土、窑、柴、火锤炼出粗陶的艺术
王超,从事陶瓷7年,青年陶艺家,江西省初级工艺美术师。
出生在有世界瓷都之称的景德镇,王超从小就对瓷器有着别样的情怀,对他而言,瓷器是从小的玩物,是从小的陪伴,是生活不可或缺的艺术。
2006年退伍后潜心钻研陶艺研究及开发。2014年创办陶瓷艺术创作工作室后更名为"闲造茗陶",并任艺术创作总监。
王超擅长粗陶工艺及柴烧作品,作品精炼、清新雅致,意境悠远。经过多年刻苦钻研,将传统柴烧技艺重新提炼、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独有风格。用自己的一颗匠心谱写粗陶的艺术,其创作的多项柴烧作品也深受广大陶瓷爱好者的喜爱。
天道酬勤,一步一个脚印
在刚开始接触陶瓷的时候,王超说自己什么都不懂,好在师父师兄们不吝赐教,自己也勤奋好学,长此以往,慢慢地也就懂了一些。
说起印象深刻的例子,王超说:"刚开始学的时候遇到很多困难,比如画陶瓷,看大师们画的时候觉得好简单,但笔落到自己手上时才知道艰难,我的手总是不停地抖,画出的线条也不直,光是画线条就练了一段时间,天天练习才慢慢克服手抖的毛病。"
制作陶瓷比较难的是画和烧,画画是无止境的,然而烧是成瓷的关键。
制作陶瓷的工序很多,每一步骤也都很关键,从拉坯,利坯,上釉,烧窑等,王超一步都不敢马虎。
粗陶,回归生活的质朴
王超说,第一次见粗陶,就被它深深地吸引,粗陶,有着不一样的魔力。见惯了那些高大上的瓷器,朴拙简陋的粗陶,反而让人有遇到另一种生活的感觉。 也许粗陶天生就有一种亲近人的感觉,是一种有体温的容器。
以陶器手工茶具为主,瓷为辅,千年柴烧对比气烧、电烧等工艺,展现陶瓷与茶道相互结合的中华文化!
王超说柴烧并不比其他烧制简单,柴窑烧制过程中,木柴燃烧的火焰直接在坯体上留下自然的火纹,木柴燃烧过程的灰烬,随着热气流飘落在作品上产生自然落灰釉,使作品色泽温润且变化多端,在作品的受火面与背火面所产生的自然阴阳变化,是电窑、瓦斯窑所不及的。
正是由于它的质朴、浑厚、古拙的美,才使得王超投入身心去努力追求。
人、土、窑、柴、火结合飞舞出生动流畅的线条
对王超而言,柴烧陶不仅仅是柴烧,是人、土、窑、柴、火结合,而是以自然界的力量飞舞出生动流畅的线条,挥洒自然多变的神采。
柴烧是一种古老的技艺,烧窑难度相当高。柴烧作品的成败取决于土、火、柴、窑之间的关系,在高温烤制下形成温泽光润、层次丰富的自然灰釉。留下了火曾驻足过的痕迹,自然而无粉饰之气,不会重复且很难预期它烧窑的成果,自然的落灰釉乍看不甚起眼,但越看越耐看是柴烧作品迷人之处。
王超执着于柴烧作品,执着甚于技巧的琢磨,因为技巧早已被溶解在人与土、窑与柴、火与自然等共鸣的大地交响曲中,浴火重生为生气盎然的茶器了。
除了执迷柴烧之外,王超还喜欢手作,他说正是手作瓷器改变他对生活的焦躁,让他开始慢慢地去品味生活的质朴。
对王超而言,瓷器是浴火重生的艺术,是内心的归属,是有温度的器物。王超说:"漫漫长路,我会坚持做好瓷器,让瓷器受到更多人的喜欢。"
柴烧杯,以瓷泥为原料制作,手工拉坯,手工利坯,杯形秀美杯身釉色自然,是由自然落灰形成的釉色。口径70毫米,高45毫米,容量55毫升。
编藤提梁壶,粗陶耐火泥为胎质,全手工匠心制作而成,以粗陶泥为料,手工拉坯胎,秘诀在于胎体拉坯老到轻薄,壶嘴内梅花孔出水,均为手工制作,口径72毫米,壶身高85毫米,容量550毫升。
备注:茗星个人经历及其产品信息皆由茗星本人提供
点击文末【前往购买】了解更多茗星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