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星私享丨侯华军:专注仿古瓷十余载,成就传统制瓷艺术的人生之路
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向来以瓷都命名的景德镇,更是聚集了众多手艺人。
而侯华军就是其中一位,专注仿古瓷十余载的匠人。
与瓷器的不解之缘,在生活中慢慢缔结
侯华军,1978年出生于抚州东乡,在没有遇见传统瓷器之前,一直从事着餐饮行业的工作。
2004年,一次偶然的相遇,让侯华军接触到了陶瓷,瓷质细润,色泽鲜艳亮丽,画工精致,瓷器的美久久地扎根于侯华军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也是从那天起与传统瓷器的不解之缘便在之后的生活中慢慢缔结。
带着对瓷器的热爱,在不断地钻研制瓷工艺后,发现了其中一种古老又现代的器物-仿古瓷。
仿古瓷最早出现于元代,其烧造仿制宋代影青,吉州窑的黑釉,明代大量仿制龙泉及哥窑,清代的唐英更是让仿古制瓷推向了高峰。
源于对传统瓷器的爱好,侯华军对其制瓷工艺倾注了大量的研究,这也使得他对仿古工艺,多了一份热忱和尊重。
在无数个日升月落中潜心瓷事,细致每一道步骤与匠心
2005年,侯华军在景德镇开始学习传统工艺仿古瓷。
刚开始学习制瓷工艺时,侯华军对其几十道严谨精细的技艺犯了难,甚至觉得这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有手上功夫完成后,还要靠一把火成就精美的器型。
于他而言,最难的一步便是窑火,烧窑时间过程约一昼夜,温度在1300℃左右。只能控制它的温度,却控制不了它的熔点。
为制作出一件精美的瓷器,侯华军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与时间,带着对传统瓷器的热爱,不论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坚守,他仍旧坚持着。
在学习传统制瓷工艺的道路上,侯华军说,要感谢师父的言传身教,让侯华军领悟到许多制瓷时的精髓,也让自己能够坚持制瓷这件事,从最初的一堆泥巴变成一件件精美的瓷器,宛如化茧成蝶一般,那是侯华军最开心的时刻。
昔日时光一去不复返,好在手中还有器物可感悟
龙,作为我们中国人独特的一种文化的凝聚与积淀,已经扎根深藏于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里头,龙,象征着一种精神,是一个民族的图腾,意义非凡。
这款黄底二十六龙粉彩龙杯柴窑烧制,尽展皇室风采,大富大贵之气;寓意好事成双、事事顺心。
胭脂水镶金杯
胭脂红瓷器创烧于清康熙末年,雍正、乾隆、嘉庆、光绪等朝均有烧造,其中以雍正朝产量最大,质量最精。
这款胭脂水镶金杯清爽怡人不失大雅之气。
珐琅彩花卉杯
制作珐琅彩瓷极度费工,乾隆以后就销声匿迹了。
这款珐琅彩花卉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亮丽,画工精致。
潜心瓷事十余载,成就传统制瓷艺术的人生之路
传统制瓷技艺分工严谨精细,各种不同工艺步骤在看似简陋和普通之中却蕴含着相当多的合理性和惟一性,可谓博大精深。
在温润的瓷土中、在充满油脂的松柴中、在永不停息的河流中,最重要的是,在陶工们积淀着千年制瓷文明的手艺中散发出的瓷器之美,只为让世人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技术传承文明,制瓷是侯华军坚守终身的事业。他说:"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真正了解传统制瓷工艺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注:茗星个人经历及其产品信息皆由茗星本人提供。
点击文末【前往购买】了解更多茗星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