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葡萄酒想到波尔多,喝普洱你先想到哪里?茶叶小产区变革探讨
尽管通过各种考据研究,我们可以把普洱茶的历史推至清朝中期,甚至更早。但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或许都会承认一个事实,普洱茶开始蓬勃翻滚式前进是近二十年的事,而直到今天,它尚未停息。
至少在好几个问题中,人们都并未达成一致的共识。比如,它虽然被归为黑茶类,但很多时候都有自立门户的证据和冲动,以及普洱茶国标中的定义缺陷,也常常被许多业内人士拿来作为谈资和为文资料。
种种现象表明,普洱茶一直备受关注而且正在改变和发展,因而无论是作为学术研究,以及纯粹的商业分析和探寻,很多人都有兴趣和欲望想去了解,普洱茶目前正在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它们的动力又来源于哪里呢?
这种探寻注定是艰难的。一些普洱茶企业,也都带着思考进入到这个领域,试图以企业的实践出发,参与到普洱茶的发展与变革中,今天我们就来分析其中一股重要力量--小产区,它来自于祥源茶业的探索与思考。
致力于小产区,明确而笃定
祥源茶业对小产区的思考与实践始于祁红。2011年,祥源茶业还没有成立,在祁门设立公司,启动了茶叶业务,当时祥源茶做内部战略研讨,定下了未来5年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小产区经营模式。
"我们从展开茶叶业务之初就在思考,中国这么多茶企,这么多种类的茶,我们怎么选择一种合适的运营方式?这个运营方式,既要有面向消费者的良好价值,同时在市场中又能有一定的差异化。"祥源茶业董事长邓增永这样说。
▲祥源茶业董事长邓增永
祥源茶有这种明确的方向,是来源于对茶和市场的认知。一杯好茶,首先是种出来的。而茶叶种植,必然是与其产区资源禀赋息息相关。人们耳熟能详的"西湖龙井"、"武夷岩茶"、"祁门红茶",首先指向的是其出产地域,也即产区。
茶叶作为与其生产区域密切相关的作物,这种客观存在的不均匀现象,实际上揭示的是产区分级的基本事实。"十大名茶"或"几大名茶"背后,所表达的即是不同茶叶种类在基于品质声望方面的影响力而体现出的产区分级。
有了这种认识,其后,祥源茶业一直在进行小产区实践方面的努力,虽然进入普洱茶领域的时间不长,从2013年开始,方向就非常明确和笃定,选择深耕易武这个特色小产区。
小产区与其他概念有什么不同?
在实践中,祥源茶逐步提出了小产区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标准:第一是出产品质卓著的茶叶产品,第二是具备独特且相对一致的品质风格,第三是具备足够数量的稳定规模出产。
当某个产区同时满足上面三个标准后,祥源茶觉得其价值至少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是立地价值,第二是产制价值,第三是历史价值,第四是文化价值。
很显然,这些价值的叠加,可以让茶叶从单纯的廉价农产品变成拥有文化属性,有审美价值的商品甚至艺术品,这是小产区在我国庞大的茶叶产量中所能凸显出来的最重要,也是最有商业价值的独特点。
祥源茶一方面实践探索小产区理念,另一方面也想通过这种理念,为整个茶行业带来正面的积极影响。因此,祥源茶认为小产区的必要性至少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第一, 有助于消费者了解不同细分产区茶叶的基本特点,从而快速找准需求契合点;
第二, 有助于形成细分产区的品牌记忆,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产品中便利选择;
第三, 有助于企业和产业管理者把握细分产区特点,理清定位,挖掘潜力,把握产业发展机遇;
第四,有助于跳出地域局限,形成产业视野。
这种影响和益处是全方位的。关于产区的价值,在西方葡萄酒产业,早就显露无遗--对于葡萄酒爱好者而言,又有谁会不知道波尔多勃艮第?
祥源茶认为,当今中国早已不缺茶,而消费升级也正在到来,正如烟台苹果、五常大米、茅台酒、阳澄湖大闸蟹等等,这些都是与产区资源息息相关的,小产区茶自然会受到市场青睐。
西湖龙井、武夷岩茶、祁门红茶、易武普洱等,这些知名小产区,恰似中国茶叶王国中熠熠生辉的明珠。也正是这些小产区茶叶,才让企业能有机会率先成为知名品牌行销全国。
"小产区"可成为一个非常明确的指引
而且这种理念的变革是急迫的,在祥源茶业董事长邓增永看来,中国茶业当前有非常复杂的十大现象:
1、广阔的茶园面积;2、巨大的茶叶年产量;3、不胜枚举的茶叶品种;4、消费引导的偏颇;5、层出不穷的"概念";6、"天价茶"与"9.9元包邮"齐飞;7、产品同质化的严重;8、农产品的底色与文化的外衣;9、渠道环节的缺失与低效;10、经营主体的分散。
这些茶行业内部状况与外部环境的叠加,使得茶企在日常经营中迷思不断,也让消费者在其中叫苦不迭,带来的是对双方的伤害。
市场秩序不彰,消费者也绝不能从中受益。很显然,一种概念的思考与实践,如果最终不落脚到消费者身上,那么这样的探索可能就会走向失败。反之,它的成功概率就很大。
邓增永认为,茶行业有不少概念,很容易把消费者搞迷糊了,比如什么"古树、纯料、独芽、单株、大师、祖传、古法、高杆、秘方"等等,不胜枚举。对消费者来讲,概念一定要有其价值存在,一定要可感知,否则就会让消费者陷入到一个模糊甚至虚无的状态。
对消费者而言,小产区可以指向优质产品,可以作为产区品牌,可以便利消费者选择,可以作为性价比的导引。回归到对于"一杯好茶"的考量,邓增永相信,"小产区"可以成为一个非常明确的指引。
小产区不是坐吃山空,而是综合提升
在当前中国茶叶众多茶类,和众多产区已经形成基本体系的情况下,结合产区品牌来建立企业品牌,便于消费者建立产品认知和品牌认知,一定程度上是顺势而为的必然之举。
小产区的资源是天赋,而在实践小产区概念的过程中,有一种误解值得警惕,小产区不等同于圈地运动,不是说以资本的力量去靠山吃山,这种坐吃山空的发展模式对小产区是有害的。
以祥源茶业提出的小产区的四个价值为例,立地价值,不仅在于自然的馈赠,而且还在于保护式、可持续地利用,假如不加控制地索取,这种立地价值也会消失。
其次是产制价值,祥源茶业觉得,小产区茶叶都有其工艺特色与传统,一方面要积极传承,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创新。传统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已有的传统也有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而企业要做的是立足于传承创新和技术研发,致力于提升产制。
工艺是动态演化的过程,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更是如此。比如由祥源控股集团投资兴建的祁红博物馆,已成为目前安徽省规模最大的茶叶专业博物馆,也是目前中国唯一的祁门红茶博物馆,是展示祁门红茶的历史与文化的重要平台。
因此,祥源茶业在安徽祁门做了一系列的动作,高标准茶园基地、以清洁化和智能化为内核的现代化示范工厂以及祁红博物馆为文化载体的产制加工体系等,这一切都是在展现,小产区发展不是占有,而是不断提升产制效能与效率,提升产品力,提升小产区综合影响力。
易武是云南古六大茶山之一。易武老街更是自清末开始就成为古六大茶山的茶叶产制加工和交易集散中心。在那里诞生许多知名的老字号和好茶。当2013年祥源茶业进入易武,类似的思路,同样在那里落地生根。
易武茶的小产区时代,面向更广阔的市场
早年的易武茶区,包含了从曼撒到曼腊和易武正山演化与融合;如今的易武茶区,则包涵了以七村八寨为代表的从易武正山向略偏东北方向延绵的数十公里长的山脉,产区面积宽广而且富有特色。
易武普洱茶以温润柔雅、蜜香回甘著称;最大特点是香扬水柔,协调性好,刺激性较低,口感香甜而不失醇厚,香气上带有花蜜香,回甘生津明显。这些历史以及原料的先天优势,都为小产区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基础。
祥源茶业从2013年开始,成为易武传统茶事"易武斗茶会"的官方合作伙伴,并通过自身努力将这一产区活动引入销区,使此项活动在原来定位促进易武茶区茶农采、制技术提高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推动产销联动,最终得到广大消费者、茶农与茶叶经营商户的一致认可。
祥源茶业在易武镇拥有茶园基地10000余亩,其中4000亩为取得经营管护权的古茶园基地,合作茶园主要分布在落水洞、刮风寨、麻黑、一扇磨、旧衙门等地。
祥源茶的现代示范工厂总投资数千万,总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普洱茶年生产能力1000吨、年产值约2亿元,是易武茶区目前最大的现代化、专业化精品普洱茶生产加工中心,也是易武茶产业化发展的标志性平台。
在产品线上,邓增永说,"就祥源易武小产区普洱茶而言,我们的基本做法是,首先推出消费级的标杆产品藏锋,然后推出品鉴级的产品大典,两者之间有正山贡源和大易武,大典之上有主要针对玩家级消费者的微产区和全明星套装,脉络很清晰,价值很明确。"
在拥有原产地优质资源、自主现代化厂房的坚实基础之上,祥源通过与全国各地战略合作伙伴的携手,频繁通过各地茶博会、品鉴会,通过一款又一款的实际产品,将一个清晰、透明、可追溯且十分客观的易武小产区推到了大众眼前,展示小产区茶的特色和魅力。
中国的普洱茶消费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品饮浪潮,有越来越多的普通城市人群借由各种方式和渠道接触到普洱茶。他们希望喝得明白,也希望喝得更有识别度和专属感。茶饮消费,正在从单纯的茶叶销售转向为一个全面的茶生活方式的体现和体验。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立足小产区,面向大未来
从数据来看,中国当前的茶产业,已经从2001年产量70来万吨的时代进入到了从2014年开始的产量超过200万吨的时代,而不同茶叶产区的量质分层是一个基本的事实存在。
就茶行业本身而言,过去十几年间,中国茶叶产量连年攀升,供需不平衡之势日发明显。同时,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对品牌越来越关注,消费升级已成大势。
在这种情况下,茶叶经营需要拥有更强大的产品力,一是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力,二是面向消费者立足经营而言的产品力构建。前者是根本,后者则是茶叶经营时必须做好的一环。无论从哪个方面,小产区的产品力都是显而易见的。
谈到未来,祥源茶业认为,小产区这样的地方能做好茶,历史证明了它出好茶,除此之外,企业和政府怎么去搭建一个能够互利共赢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非常重要。
"我们要本着互利共赢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推动建立良好的产业生态,不要损害过去和透支未来。"
这种理念和发展模式,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经营者,都能够从中获益。祥源茶业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致力于保护立地、提升产制、梳理历史和弘扬文化,立足小产区,面向大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