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揭秘:正山小种独特松烟香,来自桐木“青楼”的秘密

发表于:2025-01-21 作者:创始人
茶饮趋势编辑 2025年01月21日最后更新揭秘:正山小种独特松烟香,来自桐木“青楼”的秘密<,所有神秘主义的东西都令人着迷,譬如"青楼",这个让天下男人和武夷茶人都久闻的名词。提及"青楼",有人觉得那是古时候美酒佳肴,弦管笙歌的地界儿。而在这里,它却是成就世界第一杯红茶--"正山小种"的关键所
茶饮趋势编辑 2025年01月21日最后更新揭秘:正山小种独特松烟香,来自桐木“青楼”的秘密。

所有神秘主义的东西都令人着迷,譬如"青楼",这个让天下男人和武夷茶人都久闻的名词。


提及"青楼",有人觉得那是古时候美酒佳肴,弦管笙歌的地界儿。而在这里,它却是成就世界第一杯红茶--"正山小种"的关键所在!



青楼里萎凋,

正山小种烟熏工艺的独一无二


正山小种红茶在17世纪中从桐木村输出,就像山涧的涓涓细流,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历程汇出滔滔江河。


从爱上桐木的碧水丹山,到渐渐沉迷"正山小种"这股松烟香。传统工艺红茶--正山小种被越来越多的茶人所喜爱。而成就这股"松烟香"的关键,必然要提及桐木"青楼"的烟熏工艺。


茶界泰斗张天福,在形容"青楼"烟熏工艺时说:"正山小种是中国的独生子女,更是武夷山的独生子女。""独生"即指唯一性,只有在正山小种的发源地--桐木村,走上一遭,才能真正领会它的独一无二。



武夷山常年潮湿多雨,地处大裂谷核心的桐木村更是如此。每年桐木人的做茶季节,也正是雨水丰沛的时节。


所以,那里的茶人似乎更能深刻地理解"看天做茶"的含义,也更能理解为何要在青楼中用烟熏,完成正山小种传统工艺中尤为重要的两道工序:萎凋和烘干。


青楼里的"松烟香、桂圆汤"


在桐木村,会发现阁楼造型、木质结构、错落有致的连排房屋,隐映于茶山、村落之中,因其专用于茶青萎凋和烘干,当地人俗称为"青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萎凋楼。


"上青楼"是当地人在做茶时常说的口头禅,也是对正山小种萎凋工序的形象解释,是正山小种的关键工序之一。


而且,正山小种红茶独有的松烟香气,与"青楼"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构造是分不开的:


▲"青楼"整体是三层的木构建筑。主楼的楼墙、柱、门通常都用杉木,两头和中间加三道砖墙,起到防火和空间分隔的作用,中间毛石基础的砖墙把主楼分为东西两部分,东西两边各有几间的青间和焙间,焙间下面设窑。"萎凋"、"熏焙"、"复焙"的工序都是在青楼里完成。


▲最底层为火灶烧制松木,在灶外烧松柴明火时,其热气逐渐进入二、三层;



▲第二层用来萎凋,地下设置有环形的熏烟槽,盖上砖块,松烟就从砖块缝里慢慢冒出来,使室内温度均匀升高,并使室内烟气热气均匀分布,地面铺茶青进行萎凋;


▲第三层用余温萎凋。萎凋层的地面都是镂空的木格,上铺篾席,茶青就搁在篾席上;松烟的温度透过竹席的缝隙对鲜叶进行萎凋。所以传统的正山小种在萎凋这步便开始吸收松烟了。


▲在青楼前通常放置了不少马尾松柴,因为茶叶制作过程中,不仅是焙干工序才燃烧松木,一开始就要松木加温萎凋了。


如果要对"正山小种"红茶进行简明扼要地概括的话,那就是"松烟香、桂圆汤",而这"淡淡的松烟香",也与烧制的马尾松脱离不了关系。松烟熏制好的正山小种,泡出来茶汤有松烟香、桂圆味,回甘清甜、润口绵长。


日本红茶泡饮专家高野健次,曾这样评价过正山小种独特的松烟味:"拉普山(武夷山)小种红茶以福建省为大本营,茶叶呈黑色,只经过轻度的揉捻,气味乍闻之下近似征露丸(日本一种茶名),实际上这个味道是用松木当燃料去烘干茶叶时所得,而在烘干后再次进行干燥,就完成了所谓拉普山小种的制作。"由此可见这股松烟香的重要性。


如今,因桐木一带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当地的马尾松无法砍伐。所以,桐木一带现在用的这些马尾松都是从外面购买运回,而且必须相关手续齐全才能购买。



桐木息息生息六代的非遗正山小种红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张笔清认为:正是因为青楼这样独特的建筑结构,加上松木的烟火烘焙完成的正山小种红茶,汤色更红艳、口感更为醇厚,更有经济价值。


百年"青楼",映衬的是茶人勋章


2017年12月初,我们一行在桐木调研期间,当地茶农向我们介绍:"以前,很多山里人家都有两幢木屋,一幢住人,一幢做茶。做茶的这幢,就是我们所说的'青楼'。"


▲桐木村当地一家茶农家中的青楼


在过去,村民利用本地石头为柱基,用山中杉木做主体结构,毛竹做瓦片。如今这样的纯木质结构房屋虽然已经不多了,但它的身影却依然可见。



据张笔清回忆:"更早时候的'青楼'构造与现在不同。那时候并不是在外面烧火,而是在里面直接点上火堆。在这样的青楼里,一天要烘成百成千斤的茶青,要随时添加柴火,保持火头的高度,还要时刻盯着烧火。做茶那几天,几乎不能睡觉。再加上整日的烟熏,双眼几乎每天都是肿的。"


说到这里,张笔清一笑而过:"不过回忆起来,这些也都是我们做茶人的勋章。"


"现在为了延续这一传统工艺,我们在制作正山小种传统工艺红茶时,仍然使用青楼萎凋、烘干,虽然费工费时且劳动强度大,但那种独特味道,以及松烟香带来的迷人之处,是任何新技术都无法取代的。"张笔清如是说。



技艺传承人倡导修缮"青楼",

延续传统工艺


从十七世纪红茶诞生,青楼见证了正山小种400多年的发展历程。


现"青楼"在桐木村还有遗存,但由于建筑本身是以木结构为主,随着时间的流逝,加之焙茶时须用火,容易引起火灾,致使许多"青楼"早已毁坏消失。


后来,在张天福等人的建议下,当地对"青楼"进行了改造提升,茶叶烘焙从明火改为了暗火,让热量直接通过火道送入室内进行烘焙,不仅充分利用了松木燃烧产生的热量和松烟,还杜绝了火灾隐患,这在茶厂的建设史上可谓是一次创举。



改革开放之后,为了扩大内销需求,当地茶农逐渐用加温萎凋槽和烘干机,代替了这种费时费力的制茶方式。如今,桐木各个自然村的青楼已然所剩无几。


张笔清为了保证正山小种红茶工艺的纯正血统,积极倡导武夷山市红天下茶业有限公司保留了对"青楼"的友善,不仅修建两所"青楼"用于每年传统工艺红茶--正山小种的制作,还积极地推动合作社成员对现有的"青楼"进行修复。


结语:


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看到了"青楼"之于正山小种红茶的价值。繁复的传统制作工序里,凝聚了历代茶人的智慧精神。因此,对如今为数不多的青楼实施保护,更是刻不容缓。


在制茶技术、设备都逐渐先进化的今天,传统中的精髓更是不能丢。毕竟,那是桐木茶人在数百年的制茶实践中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


撰文/雅菲

图片/科佳

专业支持/欧阳

部分图片由张笔清提供


参考资料:

《武夷山桐木萎凋楼保护及正山小种红茶文化的研究》魏峰、李积权、丁榕锋


2022-05-03 23:44:4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