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山茶会:在“饕餮盛宴”中追寻“茶外之味”
观山茶会是由陈升福元昌发起,以大师对大师为主旨,邀请不同茶类非遗大师一起探究论茶之道。从去年7月到12月,一月一会,如期而至。在福鼎、在宜宾、在武夷山、在安化、在潮州、在易武,留下了一些关于论茶之道的珍贵点滴。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场大师对大师的盛宴,是各类非遗传承人一起探究匠心之道,成就各大茶类非官方形式的跨界交流。
福鼎白茶非遗技艺传承人吴健、川红工夫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孙洪、武夷岩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陈孝文、潮州工夫茶艺非遗传承人叶汉钟(叶丛嘉)、安化黑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肖益平,以及老号掌门人陈植滨,他们把各大茶类间的对话演变为了中国茶的大交融。
观山茶会,源于热爱
陈植滨对于普洱感情深厚,同时,他也一直期望与其他茶类的代表人物沟通,多听听不同角度的声音,看看各大茶类在互相的对话中都会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而观山茶会的每位大师都代表了一个茶类最为深切的理解。这样的交流,也是茶界一次难得的文化融合。
从最终的效果来看,茶会也确实达到了它的最终目的。无论是与吴健的"黑白碰撞"、双陈对话的酣畅淋漓,还是与孙洪共品茶中的人生、与叶丛嘉细论茶味的本真,观山茶会都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对茶真理做了非常有意思的探求,体会到了极为丰富的"茶外之味"。
大师们心中的"茶外之味"
2017年观山茶会既是一场茶文化之旅,也是一场发现之旅。在这个过程中,它带来的不仅是各种跟茶有关的扎实干货,还有各大茶类之间的品质与感情维系。
比如"双陈"对新茶的一致认同:"喝新茶,才能喝出茶的本真。无论普洱还是岩茶,最真实的一面才是做茶的根本。"
比如陈植滨在与叶丛嘉对凤凰单丛的溯源中找到的共同体悟:"单丛与普洱一样,都是尽量给人最直观想要享受的东西。平衡、稳定且适口,是必须的。"
此外,还有孙洪利用包容性去创造一个茶的想象的空间的创新启示;吴健对茶韵的独特见解;肖益平对历史传承的梳理……最终归根结底,回到对好茶的定义:一种愉悦的回味,并带给你喝了还想喝的念想。
线下同步茶会,不一样的精彩
当然,2017年的观山茶会,有的不只是对话现场的精彩。在两位大师在宜宾对话的同时,全国共有四十余家茶馆/茶空间同时举行了这场茶会。
在北京、在上海、在广州、在成都、在重庆、在西安……甚至在西藏雪山上,全国数十家茶馆因观山茶会,五个月来同饮一泡茶,并认真记录给出自己诚挚的茶评。
其中一场西藏茶会,茶友们带着三泡茶从海拔3720m的西藏山南地区阿扎寺出发,最终到达海拔4800米处的扎央宗溶洞,采了途中的山泉水冲泡,创了观山茶会的最高观山纪录。
在一场场茶会中,茶友们也写下了自己对茶品品鉴最真实的感受。他们或专业,或感性,把线下的交流同样搞得精彩纷呈。
回归生活的尝试,人生的大确幸
"慢走、闲谈,盘坐于行云流水之间,观山野、听水流,在高冲低斟的品味中,享受身心安逸;在知音相伴之处,谈笑风生。"观山茶会还是一种将茶作为一种回归生活的尝试。
通过茶,观山茶会不仅把匠人间的友情、交流更加直观体现、记录下来,也让爱茶之人在其中感受到了生活带来的意想不到的馈赠和惊喜。
有参加过茶会的茶友感慨:"每到一处茶会现场,体验到的都是各种茶文化带来的强烈冲击,这种感觉很令人兴奋,也令人心醉神迷。希望以后还有能机会参加观山茶会,这将会是愉悦我一生的大幸福。"
我们需要更多的"观山茶会"
不拘泥于茶品,对深爱的茶触及行业的交流,是观山茶会最重要的元素。但6场成功的茶会办下来,陈植滨仍然很谦虚,他说自己只是为茶文化的传承尽了绵薄之力。
"这条路,不容易。"在2017年观山茶会的收官之作--易武茶会上,陈植滨道出了真言。而叶丛嘉的一席话则说出了茶人们的心声:"茶做到极致,就能体现匠心,参与观山茶会的每个人,都是把自己心中的茶玩到极致的--都用心,而且是爱之心。"
这也可以说是观山茶会的初心:对茶的爱之心,用相互问道的方式呈现。他的精神内核还有"共容、包容",无论是茶,还是做茶人的精神。
2017观山茶会是篇史无前例的各大茶类共奏的宏大乐章,也是场前所未有的茶界"极乐之宴",它开放、热烈、智慧、真诚,以一杯茶观照历史和当下生活。让我们期待它下一次的到来。
撰文:茶语网
图片:茶语视觉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