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新国标出台,这几个重大变化或将给行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2018年5月1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的新一批茶叶相关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囊括了红茶、白茶、乌龙茶等多种茶类。这当中,又以白茶新标准的变动最为明显,对行业的影响也尤为突出。
和2008年的版本相比,新国标《GB/T 22291-2017 白茶》有三处重大改动:确定白茶可长期贮存、白茶的成品茶含水量标准调整为8.5%、白茶品类在白牡丹、白毫银针、贡眉的基础上,新增寿眉品类。
与此同时,全新的《茶叶感官审评术语》修订版也于5月1日开始实行,新增了黑茶类中六堡茶、紧压乌龙茶、紧压白茶等茶类的感官审评术语。
在符合标准规定的前提下,
白茶产品可长期储存
毫无疑义,白茶可存。在民间,白茶"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由来已久。但是,对白茶的贮存条件,行业内一直缺乏统一标准。
这次新国标的出台,首次明确了在符合GB/T30375标准的前提下,白茶可长期保存。这对白茶行业来说,意义重大。
根据GB/T30375-2013茶叶贮存国家标准规定,白茶的贮存宜控制温度在25℃以下、相对湿度50%以下。在这个条件下,白茶的长期储存没有问题。
另一方面,新国标对白茶可存的确认,也表明了国家权威、中国茶行业,以及白茶业内本身认可白茶能像普洱一样,可以通过储存实现转化,达到和普洱老茶类似的品饮方式和储存方式。
在新标准之前, 白茶含水量要求为7%
在《GB/T 22291-2008 白茶》、《DB35/T 10760-2010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福鼎白茶》,以及《GB/T 22109-2008 地理标志产品 政和白茶》中,白茶成品茶的含水量要求均为7%,而这次新国标把含水量标准陡然提高到了8.5%。
含水量对白茶的储存及滋味转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过高茶叶容易坏掉,产生霉味;过低则干瘪,鲜爽度不够,也不利于后期转化。因此,大多数白茶的含水量基本都控制在5%-7%之间。
白茶含水量标准提高到8.5%,
给储存带来变量
那么,新国标含水量标准的提高,是否意味着对之前标准的否定?也不尽然。第一,含水量标准的变化带来的是储存环境和方法的变化;第二,新的含水量标准将使白茶的转化速度、香气滋味产生区别,市场的储存结果及方向会更加多样化。未来的老白茶形态值得期待。
第三,新国标把含水量提高到8.5%,为白茶饼茶在类普洱储存上的转化提供了依据。事实上,现在仍然有很多品饮者认为白茶应该散茶干存,对白茶做饼并不认同。随着新国标的实行,这种观念或许将得到极大扭转。
增加寿眉品类定义,明确原料等级标准
除了确定可长期贮存、含水量标准提高,白茶新国标的另一大变化是新增了"寿眉"品类,并详细地给出了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的定义。
根据标准规定,寿眉是以大白茶、水仙或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或叶片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
粗看之下,新国标对寿眉的定义和贡眉非常相似。两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贡眉只能以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为原料,而寿眉则是以大白茶、水仙或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或叶片为原料。也就是说,相比贡眉,寿眉的等级更低一些,且只能分为一级、二级两个等级。
国家标准背书,细分白茶市场
目前,在白茶市场,贡眉与寿眉的销售比重不小。不仅因为它们价格相对便宜,更关键的一点是相比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压制成饼之后,经过多年适当保存,口感会出现较大程度的转化,给品饮者带来丰富的口感体验。
新国标收录寿眉品类,既是对白茶生产销售的进一步规范完善,也对白茶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细分和延伸的作用。在国家标准的背书下,消费者对白茶的购买和品饮将更加心里有数,白茶从业者的信心也将得到增强。
新增紧压白茶审评术语,
为白茶饼品评提供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在白茶新国标施行的同时,全新的《茶叶感官审评术语》也正式登场,并且新增了对紧压白茶的审评术语。
在新版的《茶叶感官审评术语》中,紧压白茶分为三个标准:饼面银白(以满披白毫的嫩芽压成圆饼,饼面呈银白色)、饼面黄褐色带细毫尖(以贡眉为原料压制成饼后之色泽)、饼面深褐色带黄片(以寿眉等为原料压制成饼后之色泽)。
白茶压饼始于2000年以后,最开始是为了解决散茶在运输过程中易碎、不好存放的问题。而紧压白茶审评术语的出台,则进一步为白茶饼的制作、品评、购买、收藏等提供了依据。
撰文/天鹅绒铁矿
图片/茶语网(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