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哥谈高杆古树发展史——几百年的乱世遗珠和价值新生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高杆古树的发展史就是几百年普洱茶兴衰治乱史的一个缩影。循着高杆古树的足迹,我们能穿越时间,抵达真实的历史深处。
古六大茶山是否真的"拜诸葛亮所赐茶种"?改土归流怎么改写了普洱茶的历史进程?高杆古树为什么是古六大茶山的往日重现?
关于这些疑问,普洱达人浮生若茶的小马哥将一一为你解答。看看他是怎么透过各种繁杂的言说,厘清高杆古树的历史脉络,发现它的价值新生。
被追认为"茶祖"的诸葛亮
说普洱茶的叙事,绕不过古六大茶山。而说古六大茶山,则少不了诸葛亮。对诸葛亮大家都非常熟悉,他相当于智慧和无所不能的代名词。除此之外,还代表着诸如忠诚、勤恳、仁爱等一切高尚美好的品格。
在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族群里,诸葛亮同样是个广受追崇的"万人迷",甚至是神一般的存在。如果你去过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会发现那里有很多以"诸葛"、"孔明"命名的地名,如"孔明山","孔明塔","诸葛营","祭风台","祭锣洞"等等。
并且,诸葛亮的影响几乎遍布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衣食住行到习俗礼仪,孔明的身影无处不在。记得当初第一次上茶山,就有当地的茶农指着蓝色的村子告诉我,他们傣族的竹楼就是按诸葛亮的帽子形状盖的。
为什么把房子的外形盖得像诸葛亮的帽子?傣族的人解释是,当年正是因为按照诸葛留下的帽子上写的"想命长,水冲凉;草盖楼,住高房"一语,他们才从瘴气之灾中解脱。
"天上的星星再多,也没有丞相为我们做的好事多,高高的贝叶树,会永远记下丞相的恩德。"为了进一步表达诸葛在当地人心中的神圣地位,傣族茶农还即兴声情并茂地对我唱起颂歌。
不过,对这里的人而言,诸葛亮最大的恩德是给他们带来了茶,顺理成章地,诸葛被奉为当地"茶祖"。
诸葛兴茶是肯定的
实际上,诸葛亮和普洱茶的关联,一半源于传说,一半有一定的史实可考。虚虚实实。
传说的部分是,据说傣族的祖先是诸葛亮南征军队的一部,因为途中贪睡,掉了队,赶上大部队后,诸葛亮军法如山,不再收留他们,但赐给他们茶籽,让他们种茶为生。
接近史实的部分则来着各种地方志。虽然在正史《三国志》中没有关于诸葛亮在云南地区从事茶叶活动的记载,但各种地方志如《滇海虞衡志》、《滇系·山川》、《普洱府志·食货志》、《续云南通志》等都有相关阐述。
据清道光《普洱府志·食货志》记载:"旧传武侯遍历六茶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鋩于莽芝,埋铁砖于蛮砖,遗梆于倚邦,埋马镫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名其山,又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五山茶树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
有意思的是,这里作者也谨慎地使用了"旧传"一词。那么,诸葛亮真在云南种过茶,是古六大茶山的缔造者吗?对于这个问题,浮生若茶小马哥的答案是肯定的。
▲薄荷塘下茶地的石条,当年古道经此的证物
"过去澜沧江流域有通往古六大茶山的古道,三国时就存在了。李元阳(注:《云南通志》作者)在明朝的时候又考证出了很多有趣的东西,我们现在依靠这些佐证,可以知道古六山的茶从何而来。而老百姓的口口相传,和李元阳记载的象明乡孔明山的孔明功德石碑,是可以相对应的。只可惜,现在石碑早已荡然无存。"小马哥说道。
改土归流带来普洱兴盛
诸葛亮与古六大茶山的关系,不管是少数民族的"英雄传说"也好,还是确凿无疑的事实也罢,现在都已经成了构建古六大茶山文化的一部分。而清代的"改土归流",则真正把古六大茶山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拐点。
改土归流的提出者和执行人是鄂乐泰。雍正四年(1726年),时任云贵总都的他开始对云贵地区进行"为剪除夷官,清查田土,以增赋税,以靖地方事"的改土归流。
鄂尔泰先是成立了流官政权普洱府,然后将原来属于车里宣慰司管辖的澜沧江以东的普腾(普文)、勐腊、思茅、勐捧、勐乌、整董(六大茶山在整董内)六个版纳划归普洱府直管。不幸的是,普洱府成立不到三年,六大茶山便开始动乱不已。
雍正十三年(1735年),动乱逐渐平息。同年,云南茶法正式公布。随着改土归流政策的深入,汉人在古六大茶山占据了人数上的优势,茶叶买卖不再由土司垄断,转而变为持"茶引"(茶商缴纳茶税后获得的茶叶专卖凭证)购茶。茶园也不再仅归土司所有,可买卖可出租。
云南普洱茶市场日益规范繁荣,由此开启了一段延续上百年的传奇。特别是后来贡茶的兴盛,堪称这段传奇中最闪耀的荣光。而身为普洱贡茶采办地的古六大茶山,走向了历史舞台,身姿璀璨。
薄荷塘的价值发现
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民国以来古六大茶山地区战祸频仍,贡茶圣地星光黯淡。随战火一同被毁灭的还有那些生长了上百年高大古茶树。
让我们把时针拨到2013年。这一年,浮生若茶的小马哥初涉薄荷塘。据他描述,大年初一那天他就"抛妻弃女",上茶山找人商量收春茶的事情。春茶一冒尖,他干脆长驻薄荷塘,白天收茶,晚上睡茶地窝棚。
▲2013年,小马哥在薄荷塘茶山上住的窝棚
小马哥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薄荷塘带给他的强烈冲击。"拿到薄荷塘2013年春茶头采70公斤的鲜叶,连夜杀青制作完成。第二天下午四点半晒干,马上喝。哇,不得了!弯弓茶特点再加上口腔中甜度即刻就来的叠加,山野之气太强了。"即便过去多年,小马哥依然难掩兴奋。
▲小马哥在朋友圈分享喝薄荷塘的体验
喝到五点半左右的时候,小马哥无法再保持淡定。"坐不住了,马上强烈要求连夜上山,去实地看一下。"摸黑爬坡上坎,差不多十一点半终于走到上茶地。而在下山的时候,小马哥还遇了险。因为体力耗尽,踩到干树叶时脚一滑,差点摔下山崖。"多亏同行的伙伴眼疾手快,一把将我拽住。"
好在付出的热情没有白费。长时间的脚步丈量,不仅让他刷新了对易武茶的认知,关于古六大茶山的旧日图景也开始他心中慢慢显现。对小马哥来说,寻茶薄荷塘的过程,有了崭新的价值发现的重大意义。
▲小马哥分享寻茶心得
2013年3月21日,春分,小马哥发了一条朋友圈动态,他说"薄荷塘是他最痴迷的一个山林秘境,这里才是真正的薄荷塘。"他还提到了薄荷塘的树茶,它们由古人种植留下,海拔、日照、生态等均有区别。并且当时他把直立挺拔的命名高杆,以便和其他的区分开来。
或许,高杆古树的概念雏形从此刻起就扎在了小马哥意识里。
复刻"贡级龙团",追寻历史踪迹
还是在2013年,小马哥印了4万份"薄荷塘记",将自己上山寻茶制茶的过程用图文的形式做成手册,随全国十一场巡回茶博会现场送到广大茶友手中,为薄荷塘做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知识大普及。
走过薄荷塘,小马哥更加确认了古六大茶山过往的辉煌所在,而那些深山老林中罕见的高杆古树则是散落的沧海遗珠。它们是历史的见证。
毫无疑问,在几百年过后,能找到历史见证物的人是幸运和幸福的。"激动得都哭了。"小马哥这样形容他寻到一个山坡上都是高杆古树茶时的心情。"在那里我大喊:这是世界上的茶人最惊喜的一天,我们找到了那么多遗失于深山中的高杆古茶树!"
遇到被"砍头"的古茶树,小马哥会忍不住叹息。上次茶语网和他去蛮砖原始森林寻茶,途中看到好几颗这样的古树,小马哥都要停下来,目光停留在砍过的树疤上,神色凝重,摇一摇头,口中不断说着"可惜了,可惜了。"
除了用双脚去发现历史,浮生若茶还尝试着通过产品去朔源历史。之前,浮生若茶用高杆古树茶王去复刻了故宫里面的贡级龙团(五选贡级),当然,也是对普洱茶光辉岁月的一种致敬。
▲浮生若茶复刻的金瓜贡茶与清代金瓜贡茶,复刻的"贡级龙团"也将在2018年11月22日的广州茶博会上亮相
为了尊重历史,小马哥严格按照五选标准(选山、选林、选时、选枝、 选采)制作。"选料上选了倚邦、蛮砖、漫撒这些具有具有贡茶历史遗迹环境中的原生态环境的茶树;采摘标准也很严苛,用的是头春时节高杆古树芽尖,这与贡茶所用'蕊茶'和'芽茶'标准相符。"
结语
丰厚的自有可控资源,让浮生若茶有实力挑战"复刻五选贡茶"这种别人眼里的"不可能",同时让贡茶的独特魅力和背后的历史光芒再次绽放在人们眼前。
不过,现在小马哥对高杆古树的价值有了新的看法。和传承历史相比,他更关注当下和未来。说到底,茶叶是关系民生的东西,浮生若茶的使命包含以高杆古树的发展,带动茶农一起奔向美好生活。
2013年,小马哥在薄荷塘做茶,通过对薄荷塘的价值发现与推动,让薄荷塘一跃成为易武新贵,也让薄荷塘的茶农从此脱贫致富。同样的故事,他希望能在像马叭这样目前还比较落后的寨子里再次上演。
"高杆古树的深度开发,能使百姓受益,符合边疆特色产业的发展,易武也将因此成为普洱茶最神圣的核心地带。我觉得这才是对高杆古树最高的价值发现。"小马哥一脸憧憬,眼中有光。
撰文:天鹅绒铁矿
图片:茶语视觉组、浮生若茶